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3号 ——变动成本法
财会〔2017〕24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促进企业加强
管理会计工作,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根据《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我部制定了《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首批22项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现予印发,请各单位在开展
管理会计工作中参照执行。
财 政 部
2017年9月29日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3号——变动成本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变动成本法,是指企业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仅 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 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由当期收益予以补偿的 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按照成本性 态,成本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增减变 动,但单位成本随业务量增加而相对减少的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变动发生相应的 正比例变动,而单位成本保持不变的成本。
混合成本,是指总额随业务量变动但不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第二条 变动成本法通常用于分析各种产品的盈利能力,为正确 制定经营决策、科学进行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评价与考核等工 作提供有用信息。
第三条 变动成本法一般适用于同时具备以下特征的企业:
(一)企业固定成本比重较大,当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时, 分摊计入产品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比重大,采用变动成本法可以正确反映产品盈利状况;
(二)企业规模大,产品或服务的种类多,固定成本分摊存在较 大困难;
(三)企业作业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章 应用环境
第四条 企业应用变动成本法,应遵循《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0号 ——成本管理》中对应用环境的一般要求。
第五条 企业应用目标成本法所处的外部环境,一般应具备以下 特点:
(一)市场竞争环境激烈,需要频繁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二)市场相对稳定,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大,以利于企业进行价 格等短期决策。
第六条 企业应保证成本基础信息记录完整,财务会计核算基础 工作完善。
第七条 企业应建立较好的成本性态分析基础,具有划分固定成 本与变动成本的科学标准,以及划分标准的使用流程与规范。
第八条 企业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收集与提供有关产量、成 本、利润以及成本性态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章 应用程序
第九条 企业应用变动成本法,一般按照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计算、损益计算等程序进行。
第十条 成本性态分析,是指企业基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 运用技术方法,将业务范围内发生的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的过程。
第十一条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主要包括:高低点法、回归分析 法、账户分析法(也称会计分析法)、技术测定法(也称工业工程法)、 合同确认法,前两种方法需要借助数学方法进行分解,后三种方法可 通过直接分析认定。
(一)高低点法:企业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 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 解,得出成本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变动成本= 最高点业务量的成本-最低点业务量的成本 最高点业务量-最低点业务量
固定成本总额=最高点业务量的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
或:=最低点业务量的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低点业务量
高低点法计算较为简单,但结果代表性较差。
(二)回归分析法:企业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假设混合成本符合总成本模型,即:Y=a+bX 式中:a 为固定成本
部分;b 为单位变动成本。
回归分析法的结果较为精确,但计算较为复杂。
(三)账户分析法:企业根据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 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