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7日
附件6: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700号——风险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推动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风险管理领域的有效应用,根据《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等管理活动的过程。企业风险,是指对企业的战略与经营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风险管理并不能替代内部控制。
第三条 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融合性原则。企业风险管理应与企业的战略设定、经营管理与业务流程相结合。
(二)全面性原则。企业风险管理应覆盖企业所有的风险类型、业务流程、操作环节和管理层级与环节。
(三)重要性原则。企业应对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需要进行重点管理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风险监测,及时识别、应对。
(四)平衡性原则。企业应权衡风险与回报、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第四条 企业可根据风险的来源、影响、性质、责任主体等不同标准,建立符合风险管理需要的,满足系统性、完整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可扩展性等要求的风险分类框架。
第五条 风险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风险矩阵、风险清单等。
企业可结合自身的风险管理目标和实际情况,单独或综合应用不同风险管理工具方法。
第二章 应用环境
第六条 企业应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形成与本企业经营状况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理念,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风险管理培训、传达、监督和激励约束机制,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第七条 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建立组织架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风险管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业务部门、风险管理责任部门等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建立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监督与评价等职能既相互分离与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第八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能够涵盖风险管理主要环节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通常包括风险管理决策制度、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应急处理制度、风险管理评价制度、风险管理考核制度等。
第九条 企业应加强信息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建立与业务财务相融合的信息系统。
第三章 应用程序
第十条 企业应用风险管理工具方法,一般按照设定目标,识别和分析风险,对风险进行检测、预警和应对,沟通风险信息,考核和评价风险管理等程序进行。
第十一条 风险管理目标是在确定企业风险偏好的基础上,将企业的总体风险和主要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容忍度范围之内。
风险偏好,是指企业愿意承担的风险及相应的风险水平;风险容忍度,是指企业在风险偏好的基础上,设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值的可容忍波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