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33-3505-7288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全文废止】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全文废止】
鲁政发〔2003〕111号
USHUI.NET®提示:官网标注失效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认真贯彻党的中医药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快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以继承与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重点,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加快发展我省中医药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目标任务。根据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进一步健全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在全省基本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中医药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制和机制,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完善城乡中医药服务网络,强化中医药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中医药人才结构,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建设步伐,使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整体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二、深化中医药事业改革


  3.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坚持以满足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基本原则,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制定完善中医药资源配置标准,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中西医协调发展,加强县、乡、村医疗一体化建设,积极引导中医药人力、技术资源向农村和社区流动。


  4.推进中医办医体制改革。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中医办医体制。政府集中力量办好承担中医药学继承与发展任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代表区域中医药发展水平的中医医疗机构。积极吸引社会资金,举办合作、合资和其他形式中医医疗机构,促进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健康发展。鼓励取得中医执业资格的人员依法在农村和社区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医医疗机构股份制改革试点。


  5.加快中医药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人发〔2000〕31号),引入竞争机制,深化中医药机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积极推行全员聘用制、任期制等新的用人办法,实行竞争上岗。打破平均主义,坚持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要加强经济管理,推行成本核算,降低中医药机构的经济运行成本。


  6.积极开展社区卫生中医药服务。结合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研究、探讨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内容和途径,促进中医药走进社区,服务社区群众。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医药服务与管理标准,加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特别是全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被确定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中医药医疗服务项目,应按规定给予支付。


  三、加强中医药机构建设


  7.强化中医药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调整、巩固、完善、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机构基础设施建设。5年内,全省市级以上中医医院应全部达到三级甲等标准,县(市)级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其中70%达到二级甲等标准。重点抓好省级中医药龙头机构建设,强化省中医药研究院科研平台和临床基地建设,扩大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规模,加快山东中医药大学新校区建设和省中医药学校扩建工作。


  8.强化中医药机构内涵建设。中医医疗机构要增强全员质量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在做好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特需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中医药服务需求。优化中医药教育资源,完善教育结构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中医药科研机构要面向临床、面向生产、面向社会需求,加强与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大专院校协作、合作,通过体制改革和学术技术创新,增强科技发展活力。


  9.探索中医集团化发展的新路子。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名牌中医医疗机构跨地区发展中医集团,实现中医药资源的低成本扩张。允许集团成员各单位之间实行人才、技术、设备、中药制剂等资源共享。建立中医集团化发展的良性机制,在全省逐步形成一批管理方法先进、资源优势互补、市场竞争力强、社会效益好的名牌中医集团。


  四、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10.大力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特别是疑难重病和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的作用,进行多学科协作攻关。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强产学研结合,实现中医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11.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理论创新和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加快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在全省形成专业覆盖齐全、地区分布合理、中医特色明显、技术优势互补、规模效益突出、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群体。加强重点实验室规范化建设,为中医药现代化营造良好的科研支撑条件。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力争有20个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在全国中医药领域居领先地位,有15个中医药重点实验室达到国家中医药三级实验室标准。


  12.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中医院要增添必要的西医手段,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急诊抢救能力;西医综合医院要强化中医专科,提高诊疗水平。从临床入手,抓住重大及疑难疾病防治的关键问题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大力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鼓励西医人员学习中医和中医人员学习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共同提高。举办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班。对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人员允许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加强中西医结合基地建设,扶植一批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繁荣中西医结合学术。


  13.加快中药现代化、产业化进程。认真贯彻《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意见》 ( 鲁政发〔2003〕41号,加快中药现代化基地的建设步伐。中医、中药要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组织重大中医药科研课题协作攻关,加快中药关键技术和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抓好特色中药开发和剂型改革,加强中药生产现代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提高我省中药在国内外医药市场的竞争力。重视中药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推动中药材生产规范化、产业化。


  14.扩大中医药对外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我省中医药的国际影响。积极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共同进行中医药研究开发。东部沿海城市要发挥区域经济和地域优势,拓宽中医药对外合作领域,推动我省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五、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5.加强多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人才培育的层次和专业结构。要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加快人才培养。要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培养全科中医,围绕中药产业培养实用型专科人才。各级还要重视加强中医药管理人才和外向型人才的培养。


  16.抓好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速中医药队伍知识更新。开展全省中青年优秀临床人才培养工作,利用5年时间,在全省培养5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500名县级中医药学科带头人。


  继续开展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继承工作,通过名中医药专家临床实践和言传身教,培养一批中医理论扎实、临床技术精湛、医德医风高尚的新一代中医药名家。各市可根据实际,制定本地区师承工作措施,并抓好落实。


  做好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争取利用5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把乡村医生轮训一遍,使之成为一支能运用中西医两法防治疾病的农村基层医疗队伍,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方便、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17.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坚持有利于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的原则,建立中医药人才综合开发机制。大力引进中医药创新型、临床实用型和有独特技术专长的人才,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管理、分配、奖励制度,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六、切实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


  18.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各项中医药任务。按照《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D2010年)》的要求,明确农村中医药工作的任务和目标,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建立初级卫生保健中医药分级监测和评估制度,将初级卫生保健有关中医药统计指标纳入常规统计和调查,及时、准确地反映实施情况。各级卫生行政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监测评估职责。


  19.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制定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设施配置标准以及村卫生室中医药业务建设标准。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和急诊急救能力,强化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积极开展与乡村卫生机构的中医药业务技术合作。乡镇卫生院要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加强对村卫生室的中医药业务管理和指导。村卫生室至少要有1名中医或能运用中西医两法防病治病的乡村医生,积极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防治疾病。乡村中医药人员应积极利用当地中医药资源,自采、自种、自用中草药,降低医疗成本,让广大农民受益。


  20.继续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认真总结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经验,提高建设水平,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十五”末完成50个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任务。已成为国家、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的地方,要巩固创建成果。其他县(市、区)要对照建设标准,加大创建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级市积极争创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


  21.大力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探索和建立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新机制,充分调动技术持有者和使用者的积极性。制定工作规划和考评标准,积极组织筛选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适合本地区农村使用的中医药技术和方法,有计划地向乡村医生进行推广,在重点抓好50项适宜技术的基础上,争取每年推出一批适宜的新技术。
【政府扶持政策】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