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33-3505-7288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市属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市属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

金政发〔2016〕21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金政办发〔2019〕27号)规定,决定保留

USHUI.NET®提示:根据《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金政办发〔2021〕5号规定,决定保留

USHUI.NET®提示:根据《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金政办发〔2023〕21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金华市市属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1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金华市人民政府
2016年3月21日


 金华市市属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企业国有资产权益,控制经营投资风险,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浙江省省属企业经营投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市属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本级及其全资、控股各级子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经营投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企业违反有关规定及企业规章制度,在经营投资中未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职责,或者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致使企业国有资产权益减少、灭失的,对负有责任的企业负责人及其他人员予以责任追究。
第四条 企业经营投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按照本办法的相关规定,对责任人实施恰当、公正的责任追究和处理,充分保障其陈述、申辩等正当权利。
(二)尽职尽责。责任追究以责任人违反相关规定和制度、或者未履行职责、或者未正确履行职责为前提。企业正常经营投资产生资产损失的,不予追责。
(三)有利止损。着眼于有效保全国有资产权益,根据损失风险是否及时报告、是否采取合法合规合理方式主动止损等情形,对资产损失责任人予以恰当处理。

  第二章 资产损失责任追究范围

  第五条 企业采购领域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资产损失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进行采购招标或者招标条款明显不利于供货竞争;
(二)未按照规定订立合同或者所订立合同明显有损本企业利益;
(三)采购标的物与合同约定严重不符;
(四)前期合同不能完全执行时签订类似合同;
(五)以预付款方式进行采购而未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六)以商品采购的名义实施融资性贸易。
 第六条 企业销售领域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资产损失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订立合同或者所订立合同明显有损本企业利益;
(二)未按照规定提供赊销信用或者超出信用额度、期限提供赊销信用;
(三)未按照规定取得承兑汇票等有关结算凭证;
(四)未按照规定催收应收款项或者对异常应收款项未采取有效措施;
(五)没有货物流转的销售行为。
 第七条 企业财务管理领域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资产损失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违反会计准则或者会计制度有关规定;
(二)违反规定授权、批准资金支出;
(三)违反规定开展委托贷款、信托和基金等理财业务;
(四)违反规定开展对外信用担保、抵(质)押、捐赠和赞助等行为。
第八条 企业投资管理领域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资产损失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违反规定向企业高管及其近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所有或者控制的经济组织投资或者与其共同出资设立经济组织;
(二)未按照规定开展股票、期货和外汇等金融投资业务;
(三)未按照规定履行投资论证、决策和审批程序进行投资;
(四)未按照规定履行或者消极履行对所投资经济组织的出资人职责。
第九条 企业改制、并购重组、产权(股权)转让和资产处置领域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资产损失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违反规定实施企业改制、并购重组、产权(股权)转让和资产处置;
(二)未按规定开展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
(三)通过不如实提供资料等方式,操纵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结果。
第十条 企业在经营投资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及企业规章制度,未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资产损失的其他行为,也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章 资产损失认定

  第十一条 能够证明经营投资资产损失真实情况的各种事实,均可作为损失认定依据。主要包括:
(一)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依法出具的与资产损失相关的判决、裁定、行政(处罚)决定、审计报告等;
(二)审计、评估、法律、税务和专业技术鉴定等经济鉴证中介机构依法出具的与资产损失相关的鉴证意见或者证明等;
(三)企业董事会审议通过的经营投资预报损失,企业内部审计确认的资产损失,企业资产损失的会计记录、内部证明材料或者内部鉴定意见书等;
(四)可以认定造成资产损失的其他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经营投资资产损失等级的划分,以损失资产价值(以人民币为单位)或者对发生损失企业的影响程度为主要依据,确定为一般资产损失、重大资产损失和特别重大资产损失:
(一)一般资产损失,指单笔资产损失价值在100万元以下。
(二)重大资产损失,指单笔资产损失价值在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三)特别重大资产损失,指单笔资产损失价值在500万元以上。
 第十三条 企业在委托贷款、对外担保、股东借款、预付款采购、信用赊销等对外资金信用输出中,没有建立和实施恰当的风险控制审查机制或者恶意规避风险控制审查导致资产损失的,无论金额大小,均应当认定为特别重大资产损失。
企业发生资产损失导致无法持续经营的,无论金额大小,均应当认定为特别重大资产损失。
第十四条 单笔资产损失价值估计在金额10万元以上的,应当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资产损失事项进行专项审计。
未在会计账簿记录或者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差较大的资产,应当按照市价、重置价值等公允价值认定资产损失金额。
第十五条 经初步审查,单笔资产损失价值估计达到重大或者特别重大资产损失等级的,应当组织实施专家听证程序,对资产损失的定性和定级开展审查。

  第四章 资产损失责任划分

  第十六条 企业经营投资资产损失责任,按照工作职责和履职情况划分为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一)直接责任指企业相关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未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职责,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及企业规章制度,对造成资产损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二)领导责任指企业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未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主管工作职责,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及企业规章制度,对造成资产损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十七条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造成重大资产损失或者特别重大资产损失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内部控制工作负责人承担直接责任。
 第十八条 企业发生经营投资资产损失,隐瞒不报或者少报的,除按本办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外,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财务工作负责人承担直接责任。
第十九条 企业发生经营投资资产损失,未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或者将单项资产损失进行分解、人为降低损失等级的,除按本办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外,企业主要负责人承担直接责任。
第二十条 市属企业下属全资、控股各级企业发生特别重大资产损失,或者3年内发生2次以上重大资产损失的,除按本办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外,上一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承担领导责任。

  第五章 资产损失责任人处理

  第二十一条 对造成经营投资资产损失责任人的处理方式包括警示谈话、通报批评、扣减绩效年薪和相应任期激励收入、降职、免职和辞退。
受到降职处理的,2年内不得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受到免职处理的,5年内不得担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受到辞退处理的,终身不得成为市属国有企业员工。
企业负责人及其他人员违反规定获取的不正当经济利益,应当责令清退。
违反党纪政纪的,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 根据企业经营投资资产损失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