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甬政办发〔2021〕40号
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平台作用,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加强支持新型消费发展的政策解读和舆论宣传,有效引导社会预期,积极培育健康理性的消费理念,建立健全虚假宣传惩戒机制。
附件
加快发展新型消费重点任务清单
序号 |
主要任务 |
重点举措 |
牵头领导 |
牵头单位 |
配合单位 |
一、积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 |
|||||
1 |
新型生活类消费 |
创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各类便民惠民服务新业态,重点发展面向社区生活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面向休闲娱乐的数字创意内容和服务、面向便捷出行的交通旅游服务。创新推广无接触、少接触型消费模式,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进一步支持依托互联网的外卖配送、网约车、即时递送、住宿共享等新业态发展。 |
李关定 |
市商务局 |
市文广旅游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 |
2 |
新型公共服务类消费 |
鼓励传统公共服务向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康养、智慧家政、数字文旅等新兴领域拓展转型。重点发展面向居家护理的智慧健康服务、面向便捷就医的在线医疗服务、面向学习培训的在线教育服务、面向利企便民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结合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加快释放文化、旅游、体育、养老、托幼、家政、教育培训等生活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提升体育消费质量水平。 |
陈仲朝 |
市发改委 |
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广旅游局、市体育局、市民政局、市大数据局、市政务办 |
3 |
新型产品类消费 |
升级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信息产品,重点发展面向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数字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前沿信息产品。促进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加快智慧广电生态和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打造数字社会环境下的更新应用和服务场景,探索建立5G条件下更美视听体验和更新的商业应用模式。 |
陈炳荣 |
市经信局 |
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市通信管理局、宁波广电集团 |
二、优化新型消费空间格局 |
|||||
4 |
推进智能消费网络节点改造 |
积极鼓励发展智慧零售网络,根据消费区域特点和需求差异有序布局跨界零售、无人零售、绿色零售等智慧零售网点。推动新技术与商贸融合,建设一批集社交化、情景化和智能化等服务功能的主城区智慧化特色商圈和县级智能化商圈,提升商圈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形成综合性区域商圈。建设特色街区,全面提升街区品质化、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鼓励、规范和引导街区创新发展,实现街区提档升级。 |
李关定 |
市商务局 |
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大数据局 |
5 |
加强智慧化社区提升改造 |
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消费环境。推动智慧社区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物业管理、家政等社区服务企业信息资源,推进社区服务信息资源集成。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推进医养护相关领域信息资源整合,促进智慧养老领域的智能产品应用和服务消费。申报创建未来社区,加快智安小区等试点探索和推广,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 |
陈仲朝 |
市发改委 |
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公安局 |
6 |
改造完善智慧化农村消费网络 |
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宁波名特优农产品服务网点和平台,提升本地农产品展示展销及消费服务能力,在重点乡镇及中心城区设立优质特色农产品直销中心,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网络展销平台,集聚一批触网销售的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
卞吉安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 |
三、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
|||||
7 |
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加快建设5G引领的智能网络基础设施,重点支持5G、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的示范应用和模式创新。加速推进‘精品千兆城市’建设,优化升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提高通信连接速度、国际出口带宽。超前布局存储计算类设施,提升计算存储能力。加快建设新能源车充电桩等基础体系,提高智慧交通发展水平。推动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建设,支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多场景应用,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和城市建设数据汇聚。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力度。 |
陈炳荣 |
市经信局 |
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大数据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通信管理局 |
8 |
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网络 |
建立健全数字化商品流通体系,加快布局完善数字化消费网络,降低物流综合成本。完善市域配送体系,支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加速培育无接触配送新业态。优化物流业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及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等专业物流基地。鼓励物业与物流企业建立市场化协作机制,推广应用智能信包箱、保温外卖柜、无人超市、智能售货机、智能垃圾回收机等终端,促进资源共享。建设县级仓储配送中心、农村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保障“最后一公里”送达。加快农村商贸流通数字化升级,稳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鼓励建立“网上农博”,建设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推动电商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多产业融合,实现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鼓励传统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鼓励建设物流配送云服务平台和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提高智能化运营和调配能力。实施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培育壮大联通城乡、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立体式高效供应链体系。 |
李关定 |
市商务局 |
市服务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社 |
9 |
推进消费公共数据开放应用 |
在消费领域应用“城市大脑”平台,依托市大数据中心平台,优化公共数据采集质量,实现公共数据汇集整合,推动贸易金融、智能物流、在线消费、生活服务等重点领域数据的开放应用。探索建立消费信息数据资源服务、监管和共享流通机制,建立向社会企业开放的应用程序市场和开发者社区,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算力资源支持和优惠服务。深化系统集成共用,推动各部门、各地区专用网络和信息系统整合融合,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工作机制协调顺畅。加强网络空间安全保障,完善公共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 |
陈仲朝 |
市大数据局 |
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局、市商务局、市经信局 |
四、拓展新型消费国际国内市场 |
|||||
10 |
加大国内市场拓展力度 |
拓宽互联网内销渠道,鼓励大型企业建立功能完备的网销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鼓励企业与网络平台、行业组织等合作,通过多种形式,打响消费产品品牌。支持出口企业运用新业态新模式打开内销市场,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在综合保税区推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 |
李关定 |
市商务局 |
宁波市税务局 |
11 |
创新开拓国际市场 |
整合贸易物流资源,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进口冷链交易中心、跨境电商独立站等载体,增强新型消费的国际渗透力。鼓励企业建立境外营销渠道,支持电子商务、数字服务类企业“走出去”建立国际物流供应链、国际寄递等服务体系,开展“跨境电商+海外仓”业务。推进通关便利化,提升服务效率,条件成熟时实行新型消费贸易流通项下人民币结算。 |
李关定 |
市商务局 |
市服务业局、市口岸办、人行市中心支行 |
五、创新技术消费应用场景 |
|||||
12 |
深化消费技术场景应用 |
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4K”等技术在消费领域应用的深化,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形成更多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扩大升级信息消费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宁波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 |
陈炳荣 |
市经信局 |
市大数据局、市科技局、市通信管理局 |
13 |
加速消费产品智慧升级 |
推动信息产品应用升级,在政府部门、学校、医院、文化和体育场馆推广使用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超高清视频终端、4K视频终端、医疗电子等智能化产品,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汽车、服务机器人等前沿信息消费产品,带动5G智能终端、AI智能服务新消费。创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各类便民惠民生活类信息消费。推动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型消费成长,优化线上线下协同互动的消费生态。 |
陈仲朝 |
市服务业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通信管理局 |
14 |
构建新型消费综合服务平台 |
培育壮大数字生活服务平台,打造“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数字体育服务平台,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建成互联网医保支付服务平台,搭建优质教育资源、知识技能资源共享平台。 |
李关定 |
市商务局 |
市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 |
搭建品牌商品营销平台,吸引知名品牌开设首店、首发新品,保护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品牌。 |
李关定 |
市商务局 |
市服务业局 |
||
建设监督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12315互联网平台功能,强化对消费者权益的行政保护,建立常态化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评估机制。 |
沈敏 |
市市场监管局 |
市大数据局 |
||
六、优化新型消费发展环境 |
|||||
15 |
优化新型消费政务服务 |
研究试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领域的“放管服”改革,简化相关证照办理,对经营范围不涉及前置行政许可的同一行政区域内市场主体经营场所探索实行“一照多址”登记。对于新申请食品经营(仅限从事预包装食品销售)的经营者,试点采用告知承诺制。健全消费信用体系,强化产品追溯机制,提高保护用户权益能力。推进新型消费标准化,健全服务标准体系,鼓励平台企业、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等单位研究制定新型消费服务标准,保障行业健康发展。依法打击侵权假冒、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价格欺诈等行为,营造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
沈敏 |
市市场监管局 |
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市服务业局 |
16 |
争创国家级新型消费示范城市 |
积极创建国家级新型消费示范城市,构建职责清晰、上下同步、无缝衔接的创建工作推进机制。加强与宁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工作组的衔接,强化工作统筹,形成工作合力。在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现代物流、文体旅游、会议展览、教育培训、家庭服务等消费领域,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商业模式新、创新能力强、服务水平高、市场带动强、社会效益好的消费领先企业。 |
陈仲朝 |
市服务业局 |
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
17 |
加强新型消费配套政策支持 |
强化财政支持,引导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建立“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机制,支持相关中小微企业加强与互联网平台对接,拓展线上业务,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给予技术改造补助。 |
陈仲朝 |
市服务业局 |
市财政局、市发改委 |
优化金融服务,深化政银企合作,拓展新型消费领域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与新型消费相关的支付环境,积极降低支付成本;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新股、公司债券、“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推动生产要素向更具前景、更有活力的新型消费领域转移和集聚。 |
李关定 |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
人行市中心支行、宁波银保监局、宁波证监局 |
||
17 |
加强新型消费配套政策支持 |
完善劳动保障,鼓励发展新就业形态,允许电子商务、网约车等新业态企业可按规定为其从业人员先行参加工伤保险;推动有“共享用工”需求的企业,与有闲置员工的企业建立“共享员工”合作机制,实现跨企人力资源的精准、高效调配,全面落实失业保险金“畅通领、安全办”要求,加强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 |
陈仲朝 |
市人力社保局 |
市服务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