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渝经信软件〔2023〕23号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经信部门,各相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年9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23—2025年)
元宇宙是数字与物理世界融通作用的沉浸式互联空间,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的未来产业。为深入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工信厅联科〔2023〕49号),落实数字重庆建设总体要求,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持续深化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加速推动重庆市元宇宙产业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机遇,以数字重庆建设为契机,坚持创新驱动、场景牵引、系统布局、生态构建的原则,加速吸引元宇宙市场主体集聚,积极开拓元宇宙应用场景,加快培育元宇宙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元宇宙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创新活跃、应用丰富、安全可靠的元宇宙产业生态,为全市培育未来产业集群和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元宇宙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应用示范和生态构建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数字经济重要增长极,建成国内极具影响力的元宇宙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应用先导区。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到2025年,全市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培育10家行业头部企业,20家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打造3个市级以上元宇宙相关创新平台,在数据流通、内容生产、数字孪生、感知交互、网络与计算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支撑能力进一步夯实。
融合应用成效显著。元宇宙与工业、文旅、消费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15个元宇宙典型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
产业生态全面构建。建成2—3个元宇宙产业园区,打造一批元宇宙领域“满天星”示范楼宇,培育一批元宇宙领军技术专家和优秀创作者,加速形成良好产业生态。
三、重点任务
(一)关键技术集成创新行动。
1.强化关键技术集成创新。鼓励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聚焦元宇宙前沿导向,开展理论基础研究,着力突破元宇宙领域共性理论问题。加快探索以区块链为核心的数据流通技术,发展智能采集、智能生成等内容生产技术,拓展数字孪生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场景和应用深度,持续攻关全息影像、扩展现实、脑机接口等感知交互技术,推动卫星互联网、类脑计算等网络与计算技术加快发展,强化新型显示、人工智能、5G/6G、Web3.0等技术在元宇宙中的集成突破。支持各类创新主体积极申报国家级、市级元宇宙领域重点科研项目,实施元宇宙关键技术揭榜挂帅项目,加快推进元宇宙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落地。
2.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加快元宇宙领域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着力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加快共性技术突破。支持建设元宇宙内容制作基地,加速沉浸式音视频编辑制作、三维场景生成等内容创作生产工具研发和产业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合力打造产业创新联合体,针对元宇宙赋能各行业建设出现的难题进行联合攻关。支持打造元宇宙中试平台、试验验证平台,完善新技术产品的测试验证能力。积极布局元宇宙创新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成果孵化创新中心等,提升成果转移和推广应用服务能力。
(二)产品培育提升行动。
3.着力发展关键软件。鼓励元宇宙基础软件攻关,支持开发面向元宇宙的具备云端实时渲染、分布式内存计算、轻量级容器管理等功能的操作系统和中间件。聚焦3D建模、数字人、图形渲染引擎、语音语义识别、机器视觉、动态捕捉、实时渲染和开源工具等领域,加快研发轻量化、模块化、自主可控的开发工具和软件产品,提升一站式元宇宙开发平台供给能力。面向重点行业需求与典型场景,着力发展覆盖工业、文旅、消费、教育和城市治理等垂直领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依据自主可控基础平台的应用软件开发服务生态。
4.做大做强核心硬件。加快图形处理器(GPU)、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超高清解码芯片、超高清视频压缩芯片、智能传感芯片、AI存储芯片等关键芯片的研发及应用。巩固提升新型显示生产与技术优势,加快推进AMOLED(有机发光二极体)、新型Micro/Mini LED(微发光二极管)等关键技术及工艺突破,加速XR头显、裸眼3D等沉浸显示终端的应用推广。拓展面向影音、游戏、动漫、娱乐等领域的元宇宙终端入口,加速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终端产品的规模化推广,丰富基于手机、计算机、电视机等终端的元宇宙应用,支持脑机接口等前沿产品研发。
5.培育壮大内容生产。培育创作者群体,鼓励各类创作主体依托洪崖洞、黄桷坪、鹅岭贰厂等地标,及红色文化、巴渝文化等人文资源优势,开发极具山城特色的元宇宙IP。推动现有数字内容向虚拟现实内容移植,鼓励游戏电竞、动画动漫、短视频等产品与元宇宙IP嫁接,丰富融合虚拟现实体验的内容供应。建立用户内容生产激励机制,支持发展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UGC)、职业生产内容(OGC)、消费者生产内容(C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等元宇宙内容生产新模式。搭建元宇宙内容生产承载平台,支持运用低代码开发、开放开源等方式,逐步形成平台支撑、大众参与的元宇宙内容创作生态。
(三)市场主体引育行动。
6.引进行业领军企业。聚焦交互终端、数字工具、集成应用等领域,支持有影响力的元宇宙企业或机构来渝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孵化基地。依托城市数字化转型等典型场景,聚集一批技术集成能力强、上下游影响力大的头部企业、链主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逐步形成以头部企业为主体、链条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生态圈。建立健全元宇宙产业链招商图谱,坚持引优育强,实施靶向精准招商,加大本市元宇宙关键环节以及产业链短板环节企业招引力度。
7.支持企业做优做强。支持元宇宙关键器件、内容生产、平台运营等细分领域的企业创新创业,培育一批元宇宙领域主营业务突出、成长性高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引导大企业主动向本地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开放设计研发能力、试验场地等各类创新要素,将中小企业纳入供应链体系,逐步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支持本市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等企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抢占元宇宙新赛道,延伸业务链条,推动元宇宙相关显示、感知、终端设备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设备代工。鼓励企业采用众包发展模式,推动研发创新、生产制作、内容生成等加快发展,培育共享经济新业态。
8.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区县依托自身优势和基础,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布局元宇宙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园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发展,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元宇宙产业集群。鼓励区县利用存量楼宇加速集聚元宇宙企业和人才,打造一批元宇宙领域“满天星”示范楼宇。加快推进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园区引进专业化、职业化运营管理团队,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创建国家级元宇宙品牌园区。
(四)融合应用示范行动。
9.工业元宇宙。鼓励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元宇宙技术的应用融合,构建数字孪生工厂和未来工厂。鼓励元宇宙技术赋能工业关键环节改造,支持搭建工业元宇宙仿真设计与验证平台,开展多方协同,促进研发生产环节提质提效。支持基于元宇宙技术对产线运维、产品检测、智能巡检等环节进行优化提升,提高运维检测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探索工业元宇宙创新发展新模式,尝试形成物理分离、虚拟集聚的新型园区建设和运营模式。
10.文旅元宇宙。鼓励景区、度假村、特色街区运用数字人讲解、XR导览等技术,发展虚拟导游、虚拟讲解等新型旅游服务,开发AR伴游、VR云游等沉浸式旅游服务产品,拓展VR全景旅游新模式。支持重庆图书馆、重庆美术馆、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重庆大剧院、三峡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融合数字智能技术,加快推动全息影像、增强现实、5G+8K等技术在图书阅读、文物展示等领域深度融合。鼓励虚拟演艺赛事发展,引导全息投影、体感交互等技术与赛事、演唱会、音乐会等相结合,打造虚实融合的“超级现场”沉浸体验。
11.消费元宇宙。深化智慧商圈建设进程,支持有条件的商业综合体探索元宇宙技术应用模式,引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技术,支持虚拟试穿、数字人导购等数字消费应用场景建设,打造沉浸式购物体验。运用AI和虚拟数字人技术,探索发展虚拟品牌代言和虚拟直播经济,开展首店、新品的虚拟发布活动,拓宽线下商业运营模式。探索元宇宙技术和元宇宙IP在数字艺术领域的应用,鼓励数字藏品、数字艺术商店、数字内容IP等在商场落地。
12.教育元宇宙。支持推行智慧课堂、未来课堂等互动式、沉浸式教学模式,探索开发VR全景课堂、虚拟人教师、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等集成产品,建设虚实共生和跨界探索的未来教育形态。支持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虚拟实验室,推动“5G+虚拟实验实训”等场景应用,实现虚拟现实场景下的技能培训和仿真实践,为加快培养紧缺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支持元宇宙赋能线上教育,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高等学校、职业教育院所等开发虚拟数字课程,构建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