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33-3505-7288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提升产品质量的意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提升产品质量的意见
闽政〔2011〕79 号

USHUI.NET®提示:根据2014年3月14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告》 ( 闽政〔2014〕10 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质量工作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实施质量强省,提升产品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围绕主题主线,明确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不断创新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实施“质量兴园”和“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以质取胜和技术标准战略,加快建立健全检验检测公共服务、质量安全动态监管、质量信息资源共享、质量诚信监督体系,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质量工作机制,产品质量保持全国先进水平,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2%以上,其中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健全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全省重点产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配套建设和提升一批融合技术研发、分析试验、标准研制的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区域品牌,形成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

  二、突出工作重点,完善体制机制

  (一)着力实施“两大工程”

  1.在工业园区大力实施“质量兴园”工程。引导园区企业夯实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认证等技术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一批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产业集群中推行“联盟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到2015年,90%以上工业园区实施“质量兴园”工程;园区内产品质量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查的合格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强制性产品认证生产企业全部获证,自愿性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总数年增长率达10%以上。

  2.推动企业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发挥企业在质量强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台账登记、原料进厂、产品出厂检验等制度,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关键环节质量控制和检验检测。推进企业和重点用能单位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计量测量管理体系,落实计量检测规范要求。大力开展质量兴企、节能降耗、质量管理小组等活动,切实承担社会责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

  (二)深入推进“两大战略”

  1.深入推进以质取胜战略。加强宏观质量管理,结合实施省、市政府质量奖,广泛开展“质量强(兴)市”、“质量兴业”、“质量安全示范区”等活动。完善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建立以产品质量合格率为主要内容的产品质量指标统计体系。加快发展自主品牌,大力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推动企业从产品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加强品牌保护和宣传,形成品牌效应。到2015年,全省开展“质量强(兴)市”活动的市(县、区)达100%,驰名商标达200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60个,地理标志商标达100件,福建名牌产品达1800个,福建省著名商标达3000件,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达50家。

  2.深入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创建海西标准化综合实验区,健全具有福建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在重点企业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着力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转化为技术标准,制定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标准。“十二五”期间,成立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个以上;高标准建设18个标准化示范园区,力争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0项以上,制修订地方标准500项,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以上。

  (三)加快构建“四大体系”

  1.加快构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强化我省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产业集聚区的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撑,高标准建设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产品质检中心、计量测试中心、检测重点实验室。引导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公共检测技术平台建设,组建技术联盟。建立统一的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评价制度,在重点领域逐步实现检测结果的国际互认。加快建设经济发展急需的计量检定(校准)项目,健全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监测和管理制度,对煤、油、水、电、气等主要能源及能耗计量数据进行科学采集、综合分析、有效应用,为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提供数据支持。到2015年,争取建立国家级产品质检中心30个,省级产品质检中心达50个以上,覆盖公共安全、节能减排以及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

  2.加快构建质量安全动态监管体系。完善各级政府对质量安全负总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社会共同监督的质量安全工作机制。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质量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加大对重要工业品(含加工食品)、特种设备的动态监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