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
盐政发〔2003〕14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苏政发[2002] 60号)精神,根据全市“以工兴市、创新创业、富民强市、跨越发展、努力在苏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结合我市实际,观就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只有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武装农业,  以先进的农机化技术改造农业,彻底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生产方式和生产方法,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竞争力,才能保证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实观长期稳定有效的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使广大农民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市的全面小.康;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也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我市农业机械化经过几十年特别是“九五”以来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业生产领域中的耕耙、灌溉、脱粒、运输、粮饲加工等实观了机械化,三麦生产从种到收基本实观了全程机械化,水稻收获机械化正在加快发展,种植机械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对照建设现代农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各级、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建设现代农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来认识加快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自觉增强做好农机化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把发展农业机械化摆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应有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统筹考虑,稳步推进,始终保持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与时俱进。
二、“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任务
“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市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归宿,  以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增强农业竞争力为根本目标,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重点主攻水稻种植机械化,积极组织实施“兴机富民”工程,加快农机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农机装备适应性、战略性和区域性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实观全市“以工兴市、创新创业、富民强市、跨越发展、努力在。苏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
全市农业机械化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目标是:第一步,到“十五”期末全市主要农作物(三麦、水稻、玉米、油菜)实观机械化。到2005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0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2万台,联合收割机。拥有量达7000台,其中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发展到1500台,玉米、油菜收割机推广500台,水稻插秧机推广1500台,秸秆还田机械发展2000台,粮食烘干机械(含高性能精米加工设备)200台。水稻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20%和75%;  三麦生产实观全程机械化;玉米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20%和35%;油菜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20%、40%。第二步,到2012年全市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机械结构,积极推广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运机械和特经作物生产机械,大力发展林业、畜牧、淡水养殖机械。水稻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0%、90%,水稻生产实观全程机械化;玉米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0%和80%,油菜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0%、90%;  示范推广棉花生产机械化;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三、加快推进农机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生产力综合水平的提高
农机科技创新是贯彻科教兴农方针,推动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要重点抓好以下3个方面:
一是重点抓好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加快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是“十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全市推广机插秧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已经成熟,各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加强政策扶持,  明确发展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解决水稻种植机械化问题。在前3年示范推广成功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高性能插秧机的推广力度,不断扩大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推广面积。要加强农艺与农机的结合,大胆探索和创新机插育秧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完善机插秧栽培管理技术路线。要大力推广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积极示范低温烘干机,不断提高稻麦收获机械化水平。
二是切实加大农机适应性调整力度,要加快油菜、玉米种植及收获机械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努力解决油菜、玉米生产机械化问题。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因地制宜推进设施农业、林牧渔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生产领域的机械化,突出抓好林业和园艺机械、大蒜花生收获机械、秸草打捆机、节水灌溉成套设备、河道清淤机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运等机械设备的引进开发、示范推广,努力突破关键机械化技术,发挥农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技术支撑作用。要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研制开发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农业综合防治技术,主要作物模式化、标准化的优质、安全、高效栽培技术及植’保技术等对提高农业竞争力有重大影口向的技术和设备,积极推动全市农机化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曲主要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扩展,由主要环节向全过程机械化推进。
三是加快推进农机装备战略性调整。要正确引导农民合理投资农机,积极发展性能优、见效快的先进适用的高性能机具,加速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机具,加快推进农机装备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机装备由低档次向高性能,  由单项作业机具向多功能复式作业机具转变,推动全市农机化发展曲重数量向质量、效益并重和健康、持续、协调发展转变。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园区要紧紧—围绕特色农业、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和优势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紧跟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步伐,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与农业机械的示,范推广力度,率先实现高起点的农机技术跨越,早日建成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的示范典型。
四、进一步加强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农机推广月良务体系是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的骨干力量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公益性事业的重要文撑,是加入  WTO后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载体。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苏发[200]  5号、苏政发[2001]160号、苏政发[2002]147号、盐政发[2003]49号等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要按照“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总体要求,在经核定的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和农经服务人员中根据工作需要明确人员从事农机安全监理、推广示范、公共信息等工作,人员经费和推广事业经费必须全部纳入乡镇财政预算,  乡镇财政难以安排的由有关县(市、  区)统筹解决。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拓宽服务领域,重点扶持公益性和关键技术及机具的推广示范工作。严禁任何部门、单位挤占和平调乡镇农机推广服务机构资产。  已被挤占、平调的乡镇农机站国有资产要限期收回,被拍卖的款项要如数追回,用于公益性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要进二步深化市、县两级农机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的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机推广服务模式,把引进与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农机科技资源配置,改善农机科技装备,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要统筹规划,加强农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机科技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机科技攻关、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业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组织实施“兴机富民”工程,大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农机服务走向市场、促进农机手和农民增收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组织实施“兴机富民”工程,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各地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继续大力组织农业机械广泛开展跨区作业,做大、做强、做好联合收割机机收、拖拉机运输等跨区作业传统项目,积极引导和扶持机插秧、玉米油菜机收等新型农机跨区作业项目,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规模,稳步推进服务产业化,促进农民和机手收入的增加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机、公安、交通等部门要加强农机跨区作业的各项管理和信息引导等服务工作,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农机跨区作业健康发展。对从事及组织机耕、机播、机收等农机作业月艮务的组织和个人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对持《跨区作业证》从事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包括装运联合收封机的汽车)在《跨区作业证》有效期内按省文件有关规定免收过桥过路费。
要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步伐,积极鼓励、支持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大户、农机经纪人等新型服务组织的发展,重点引导农机大户走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服务的路子,把农机大户逐步培植成为农机化发展的主体和依靠农机致富的带头人。“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