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33-3505-7288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通知(2017)

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通知
财会〔2017〕7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执行本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我部于2006年2月15日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执行本准则的企业,应当同时执行我部2017年修订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财会〔2017〕8号)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号)。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财政部
2017年3月31日
附件下载:
附件:《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pdf
附件: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方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方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第三条 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现金、其他方的权益工具以 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资产:
(一)从其他方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
(二)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 合同权利。
(三)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 合同,且企业根据该合同将收到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四)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合 同,但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 产的衍生工具合同除外。其中,企业自身权益工具不包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可回售工 具或发行方仅在清算时才有义务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净资产的金融工具,也不包括本身就要求在未来收取或交付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合同。

第四条 金融负债,是指企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负债:
(一)向其他方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二)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 合同义务。
(三)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 合同,且企业根据该合同将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四)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合 同,但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 产的衍生工具合同除外。企业对全部现有同类别非衍生自身权益工具 的持有方同比例发行配股权、期权或认股权证,使之有权按比例以固 定金额的任何货币换取固定数量的该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该类配股 权、期权或认股权证应当分类为权益工具。其中,企业自身权益工具 不包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分类为 权益工具的可回售工具或发行方仅在清算时才有义务向另一方按比 例交付其净资产的金融工具,也不包括本身就要求在未来收取或交付 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合同。
第五条 衍生工具,是指属于本准则范围并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 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
(一)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 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不应与合同的任何一方存在特定关系。
(二)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者与对市场因素变化预期有类似反 应的其他合同相比,要求较少的初始净投资。
(三)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常见的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合同和期权合同等。
第六条 除下列各项外,本准则适用于所有企业各种类型的金融 工具:
(一)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范的对子 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投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但是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上述投资按照本准则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适用本准则。 企业持有的与在子公司、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中的权益相联系的衍生 工具,适用本准则;该衍生工具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规定的权益工具定义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二)由《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范的职工薪酬 计划形成的企业的权利和义务,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三)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范的股份支 付,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但是,股份支付中 属于本准则第八条范围的买入或卖出非金融项目的合同,适用本准则。
(四)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范的债务重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五)因清偿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所确 认的预计负债而获得补偿的权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六)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范的属于金融工 具的合同权利和义务,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但 该准则要求在确认和计量相关合同权利的减值损失和利得时应当按 照本准则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适用本准则有关减值的规定。
(七)购买方(或合并方)与出售方之间签订的,将在未来购买 日(或合并日)形成《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范的 企业合并且其期限不超过企业合并获得批准并完成交易所必须的合 理期限的远期合同,不适用本准则。
(八)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范的租赁的权利 和义务,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但是,租赁应收款 的减值、终止确认,租赁应付款的终止确认,以及租赁中嵌入的衍生 工具,适用本准则。
(九)金融资产转移,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十)套期会计,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
(十一)由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准则规范的保险合同所产生的权利 和义务,适用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准则。因具有相机分红特征而由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准则规范的合同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适用保险合同相
关会计准则。但对于嵌入保险合同的衍生工具,该嵌入衍生工具本身 不是保险合同的,适用本准则。
对于财务担保合同,发行方之前明确表明将此类合同视作保险合 同,并且已按照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可以选择适 用本准则或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准则。该选择可以基于单项合同,但选 择一经做出,不得撤销。否则,相关财务担保合同适用本准则。
财务担保合同,是指当特定债务人到期不能按照最初或修改后的 债务工具条款偿付债务时,要求发行方向蒙受损失的合同持有人赔付 特定金额的合同。
(十二)企业发行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规定应当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第七条 本准则适用于下列贷款承诺:
(一)企业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 负债的贷款承诺。如果按照以往惯例,企业在贷款承诺产生后不久即 出售其所产生资产,则同一类别的所有贷款承诺均应当适用本准则。
(二)能够以现金或者通过交付或发行其他金融工具净额结算的 贷款承诺。此类贷款承诺属于衍生工具。企业不得仅仅因为相关贷款 将分期拨付(如按工程进度分期拨付的按揭建造贷款)而将该贷款承 诺视为以净额结算。
(三)以低于市场利率贷款的贷款承诺。
所有贷款承诺均适用本准则关于终止确认的规定。企业作为贷款承诺发行方的,还适用本准则关于减值的规定。 贷款承诺,是指按照预先规定的条款和条件提供信用的确定性承诺。
第八条 对于能够以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净额结算,或者通过交 换金融工具结算的买入或卖出非金融项目的合同,除了企业按照预定 的购买、销售或使用要求签订并持有旨在收取或交付非金融项目的合 同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外,企业应当将该合同视同金融工具,适用 本准则。
对于能够以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净额结算,或者通过交换金融工 具结算的买入或卖出非金融项目的合同,即使企业按照预定的购买、 销售或使用要求签订并持有旨在收取或交付非金融项目的合同的,企 业也可以将该合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企业只能在合同开始时做出该指定,并且必须 能够通过该指定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错配。该指定一经做出,不得撤 销。
会计错配,是指当企业以不同的会计确认方法和计量属性,对在 经济上相关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确认或计量而产生利得或损失时,可能 导致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上的不一致。
第二章 金融工具的确认和终止确认

第九条 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第十条 对于以常规方式购买或出售金融资产的,企业应当在交 易日确认将收到的资产和为此将承担的负债,或者在交易日终止确认 已出售的资产,同时确认处置利得或损失以及应向买方收取的应收款 项。
以常规方式购买或出售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购买或 出售金融资产,并且该合同条款规定,企业应当根据通常由法规或市 场惯例所确定的时间安排来交付金融资产。
第十一条 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终止确认:
(一)收取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
(二)该金融资产已转移,且该转移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关于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规定。 本准则所称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是指企业将之前确认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从其资产负债表中予以转出。

第十二条 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的现时义务已经解除的,企 业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该部分金融负债)。
第十三条 企业(借入方)与借出方之间签订协议,以承担新金 融负债方式替换原金融负债,且新金融负债与原金融负债的合同条款 实质上不同的,企业应当终止确认原金融负债,同时确认一项新金融 负债。
企业对原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的合同条款做出实质性修改的, 应当终止确认原金融负债,同时按照修改后的条款确认一项新金融负债。

第十四条 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终止确认的,企业应当将其 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对价(包括转出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负债)之间 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十五条 企业回购金融负债一部分的,应当按照继续确认部分 和终止确认部分在回购日各自的公允价值占整体公允价值的比例,对 该金融负债整体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分配给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 值与支付的对价(包括转出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负债)之间的差额,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 金融资产的分类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 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指企业如何管理其金融资产以产生现金流量。业务模式决定企业所管理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来源是 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出售金融资产还是两者兼有。企业管理金融资产 的业务模式,应当以企业关键管理人员决定的对金融资产进行管理的 特定业务目标为基础确定。企业确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应当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得以按照合理预期不会发生的情形为基础确定。
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是指金融工具合同约定的、反映相关金融资产经济特征的现金流量属性。企业分类为本准则第十 七条和第十八条规范的金融资产,其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应当与基 本借贷安排相一致。即相关金融资产在特定日期产生的合同现金流 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其中,本 金是指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本金金额可能因提前还 款等原因在金融资产的存续期内发生变动;利息包括对货币时间价 值、与特定时期未偿付本金金额相关的信用风险、以及其他基本借 贷风险、成本和利润的对价。其中,货币时间价值是利息要素中仅 因为时间流逝而提供对价的部分,不包括为所持有金融资产的其他 风险或成本提供的对价,但货币时间价值要素有时可能存在修正。 在货币时间价值要素存在修正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对相关修正进行 评估,以确定其是否满足上述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要求。此外,金 融资产包含可能导致其合同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或金额发生变更的 合同条款(如包含提前还款特征)的,企业应当对相关条款进行评 估(如评估提前还款特征的公允价值是否非常小),以确定其是否满 足上述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要求。
第十七条 金融资产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分类为以摊余成 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一)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 目标。
(二)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第十八条 金融资产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分类为以公允价 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一)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 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
(二)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 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第十九条 按照本准则第十七条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 资产和按照本准则第十八条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 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之外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将其分类为以公允 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在初始确认时,企业可以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 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并按照本准则第六 十五条规定确认股利收入。该指定一经做出,不得撤销。企业在非同 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确认的或有对价构成金融资产的,该金融资产 应当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得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表明企业持有该金融 资产或承担该金融负债的目的是交易性的:
(一)取得相关金融资产或承担相关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 了近期出售或回购。
(二)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属于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近期实际存在短期获利模式。
(三)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属于衍生工具。但符合财务担保 合同定义的衍生工具以及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除外。

第二十条 在初始确认时,如果能够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错配, 企业可以将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的金融资产。该指定一经做出,不得撤销。


第四章 金融负债的分类

第二十一条 除下列各项外,企业应当将金融负债分类为以摊余 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 交易性金融负债(含属于金融负债的衍生工具)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 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二)金融资产转移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或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 资产所形成的金融负债。对此类金融负债,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相关规定进行计量。
(三)不属于本条(一)或(二)情形的财务担保合同,以及不 属于本条(一)情形的以低于市场利率贷款的贷款承诺。企业作为此 类金融负债发行方的,应当在初始确认后按照依据本准则第八章所确 定的损失准备金额以及初始确认金额扣除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相关规定所确定的累计摊销额后的余额孰高进行计量。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企业作为购买方确认的或有对价形成金融负债的,该金融负债应当按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 当期损益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十二条 在初始确认时,为了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企业 可以将金融负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 融负债,但该指定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一)能够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错配。
(二)根据正式书面文件载明的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以公 允价值为基础对金融负债组合或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进行管理 和业绩评价,并在企业内部以此为基础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该指定一经做出,不得撤销。

第五章 嵌入衍生工具

第二十三条 嵌入衍生工具,是指嵌入到非衍生工具(即主合同) 中的衍生工具。嵌入衍生工具与主合同构成混合合同。该嵌入衍生工 具对混合合同的现金流量产生影响的方式,应当与单独存在的衍生工 具类似,且该混合合同的全部或部分现金流量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 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 或其他变量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不应与合同的 任何一方存在特定关系。
衍生工具如果附属于一项金融工具但根据合同规定可以独立于 该金融工具进行转让,或者具有与该金融工具不同的交易对手方,则该衍生工具不是嵌入衍生工具,应当作为一项单独存在的衍生工具处理。

第二十四条 混合合同包含的主合同属于本准则规范的资产的, 企业不应从该混合合同中分拆嵌入衍生工具,而应当将该混合合同作 为一个整体适用本准则关于金融资产分类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 混合合同包含的主合同不属于本准则规范的资产, 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从混合合同中分拆嵌入衍生工具, 将其作为单独存在的衍生工具处理:
(一)嵌入衍生工具的经济特征和风险与主合同的经济特征和风 险不紧密相关。
(二)与嵌入衍生工具具有相同条款的单独工具符合衍生工具的 定义。
(三)该混合合同不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进 行会计处理。
嵌入衍生工具从混合合同中分拆的,企业应当按照适用的会计准 则规定,对混合合同的主合同进行会计处理。企业无法根据嵌入衍生 工具的条款和条件对嵌入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进行可靠计量的,该嵌 入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应当根据混合合同公允价值和主合同公允价 值之间的差额确定。使用了上述方法后,该嵌入衍生工具在取得日或 后续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仍然无法单独计量的,企业应当将该混 合合同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 具。

第二十六条 混合合同包含一项或多项嵌入衍生工具,且其主合同不属于本准则规范的资产的,企业可以将其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 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嵌入衍生工具不会对混合合同的现金流量产生重大改变。
(二)在初次确定类似的混合合同是否需要分拆时,几乎不需分 析就能明确其包含的嵌入衍生工具不应分拆。如嵌入贷款的提前还款 权,允许持有人以接近摊余成本的金额提前偿还贷款,该提前还款权 不需要分拆。

第六章 金融工具的重分类

第二十七条 企业改变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时,应当按照 本准则的规定对所有受影响的相关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企业对所有金融负债均不得进行重分类。

第二十八条 企业发生下列情况的,不属于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的重分类:
(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相关规定, 某金融工具以前被指定并成为现金流量套期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中的有效套期工具,但目前已不再满足运用该套期会计方法的条件。
(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相关规定, 某金融工具被指定并成为现金流量套期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中的 有效套期工具。
(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相关规定,运用信用风险敞口公允价值选择权所引起的计量变动。

第二十九条 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应当自重分类日起采 用未来适用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不得对以前已经确认的利得、损失(包括减值损失或利得)或利息进行追溯调整。 重分类日,是指导致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的业务模式发生变更后的首个报告期间的第一天。

第三十条 企业将一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 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应当按照该资产 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将一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 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在 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 入其他综合收益。该金融资产重分类不影响其实际利率和预期信用损 失的计量。
第三十一条 企业将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 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应当将之 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转出,调整该金融资产在重分 类日的公允价值,并以调整后的金额作为新的账面价值,即视同该金 融资产一直以摊余成本计量。该金融资产重分类不影响其实际利率和 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
企业将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应当继续以公允价值计量该金融资产。同时,企业应当将之前计入其 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二条 企业将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 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应当以其在重 分类日的公允价值作为新的账面余额。
企业将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 应当继续以公允价值计量该金融资产。
按照本条规定对金融资产重分类进行处理的,企业应当根据该金 融资产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确定其实际利率。同时,企业应当自重 分类日起对该金融资产适用本准则关于金融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并 将重分类日视为初始确认日。

第七章 金融工具的计量

第三十三条 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 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 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 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但是,企 业初始确认的应收账款未包含《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所 定义的重大融资成分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 不考虑不超过一年的合同中的融资成分的,应当按照该准则定义的交易价格进行初始计量。
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的增量 费用。增量费用是指企业没有发生购买、发行或处置相关金融工具的 情形就不会发生的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证 券交易所、政府有关部门等的手续费、佣金、相关税费以及其他必要 支出,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和持有成本 等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
第三十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确定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通常为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交易价格。金融资产或金 融负债公允价值与交易价格存在差异的,企业应当区别下列情况进行 处理:
(一)在初始确认时,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依据相同 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者以仅使用可观察市场数据的估 值技术确定的,企业应当将该公允价值与交易价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 一项利得或损失。
(二)在初始确认时,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其他方 式确定的,企业应当将该公允价值与交易价格之间的差额递延。初始 确认后,企业应当根据某一因素在相应会计期间的变动程度将该递延 差额确认为相应会计期间的利得或损失。该因素应当仅限于市场参与 者对该金融工具定价时将予考虑的因素,包括时间等。
第三十五条 初始确认后,企业应当对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分别以摊余成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进行后续计量。

第三十六条 初始确认后,企业应当对不同类别的金融负债,分 别以摊余成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以本准则第 二十一条规定的其他适当方法进行后续计量。

第三十七条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的,企业 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规定进行后续计量。

第三十八条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应当以该金融资

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确定: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 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实际利率法,是指计算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以及将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分摊计入各会计期间的方法。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计存续期的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账面余额或该金融负债摊余成本所使用 的利率。在确定实际利率时,应当在考虑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所有合 同条款(如提前还款、展期、看涨期权或其他类似期权等)的基础上 估计预期现金流量,但不应当考虑预期信用损失。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利息收入 应当根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对于购入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自初始确认起,按照该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和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 计算确定其利息收入。
(二)对于购入或源生的未发生信用减值、但在后续期间成为已 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在后续期间,按照该金融资产的 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其利息收入。企业按照上述规定对金融 资产的摊余成本运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收入的,若该金融工具在后 续期间因其信用风险有所改善而不再存在信用减值,并且这一改善在 客观上可与应用上述规定之后发生的某一事件相联系(如债务人的信 用评级被上调),企业应当转按实际利率乘以该金融资产账面余额来 计算确定利息收入。
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是指将购入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 金融资产在预计存续期的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摊余 成本的利率。在确定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时,应当在考虑金融资产 的所有合同条款(例如提前还款、展期、看涨期权或其他类似期权等) 以及初始预期信用损失的基础上估计预期现金流量。
第四十条 当对金融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具有不利影响的一 项或多项事件发生时,该金融资产成为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证据包括下列可观察信息:
(一)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重大财务困难;
(二)债务人违反合同,如偿付利息或本金违约或逾期等;
(三)债权人出于与债务人财务困难有关的经济或合同考虑,给予债务人在任何其他情况下都不会做出的让步;
(四)债务人很可能破产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五)发行方或债务人财务困难导致该金融资产的活跃市场消失;
(六)以大幅折扣购买或源生一项金融资产,该折扣反映了发生 信用损失的事实。
金融资产发生信用减值,有可能是多个事件的共同作用所致,未 必是可单独识别的事件所致。
第四十一条 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或经信 用调整的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费用、交易费用及溢价或折价等, 应当在确定实际利率或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时予以考虑。
企业通常能够可靠估计金融工具(或一组类似金融工具)的现金 流量和预计存续期。在极少数情况下,金融工具(或一组金融工具) 的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或预计存续期无法可靠估计的,企业在计算确定 其实际利率(或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时,应当基于该金融工具在 整个合同期内的合同现金流量。
第四十二条 企业与交易对手方修改或重新议定合同,未导致金 融资产终止确认,但导致合同现金流量发生变化的,应当重新计算该 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并将相关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重新计算 的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应当根据将重新议定或修改的合同现金流 量按金融资产的原实际利率(或者购买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 融资产的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或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重新计算的实际利率(如适用)折现的现值确定。对于修改或重新议定合同所产生的所有成本或费用,企业应当调整修改后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并在修改后金融资产的剩余期 限内进行摊销。
第四十三条 企业不再合理预期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能够全 部或部分收回的,应当直接减记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这种减记构 成相关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
第四十四条 企业对权益工具的投资和与此类投资相联系的合 同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但在有限情况下,如果用以确定公允价值的 近期信息不足,或者公允价值的可能估计金额分布范围很广,而成本 代表了该范围内对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的,该成本可代表其在该分布 范围内对公允价值的恰当估计。
企业应当利用初始确认日后可获得的关于被投资方业绩和经营 的所有信息,判断成本能否代表公允价值。存在下列情形(包含但不 限于)之一的,可能表明成本不代表相关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 应当对其公允价值进行估值:
(一)与预算、计划或阶段性目标相比,被投资方业绩发生重大 变化。
(二)对被投资方技术产品实现阶段性目标的预期发生变化。
(三)被投资方的权益、产品或潜在产品的市场发生重大变化。
(四)全球经济或被投资方经营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五)被投资方可比企业的业绩或整体市场所显示的估值结果发 生重大变化。
(六)被投资方的内部问题,如欺诈、商业纠纷、诉讼、管理或战略变化。
(七)被投资方权益发生了外部交易并有客观证据,包括发行新 股等被投资方发生的交易和第三方之间转让被投资方权益工具的交 易等。
第四十五条 权益工具投资或合同存在报价的,企业不应当将成 本作为对其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

第八章 金融工具的减值

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 对下列项目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
(一)按照本准则第十七条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 按照本准则第十八条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 收益的金融资产。
(二)租赁应收款。
(三)合同资产。合同资产是指《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定义的合同资产。
(四)企业发行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的金融负债以外的贷款承诺和适用本准则第二十一条(三)规定的财 务担保合同。
损失准备,是指针对按照本准则第十七条计量的金融资产、租赁 应收款和合同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计提的准备,按照本准则第十八条计量的金融资产的累计减值金额以及针对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的预期信用损失计提的准备。

第四十七条 预期信用损失,是指以发生违约的风险为权重的金 融工具信用损失的加权平均值。
信用损失,是指企业按照原实际利率折现的、根据合同应收的所 有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所有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即全部现金 短缺的现值。其中,对于企业购买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 产,应按照该金融资产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折现。由于预期信用损 失考虑付款的金额和时间分布,因此即使企业预计可以全额收款但收 款时间晚于合同规定的到期期限,也会产生信用损失。
在估计现金流量时,企业应当考虑金融工具在整个预计存续期的 所有合同条款(如提前还款、展期、看涨期权或其他类似期权等)。 企业所考虑的现金流量应当包括出售所持担保品获得的现金流量,以 及属于合同条款组成部分的其他信用增级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企业通常能够可靠估计金融工具的预计存续期。在极少数情况下, 金融工具预计存续期无法可靠估计的,企业在计算确定预期信用损失 时,应当基于该金融工具的剩余合同期间。
第四十八条 除了按照本准则第五十七条和第六十三条的相关 规定计量金融工具损失准备的情形以外,企业应当在每个资产负债表 日评估相关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并按 照下列情形分别计量其损失准备、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及其变动:
(一)如果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企业应当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无论企业评估信用损失的基础是单项金融工具还是金 融工具组合,由此形成的损失准备的增加或转回金额,应当作为减值 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二)如果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 企业应当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未来 12 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 计量其损失准备,无论企业评估信用损失的基础是单项金融工具还是 金融工具组合,由此形成的损失准备的增加或转回金额,应当作为减 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未来 12 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是指因资产负债表日后 12 个月内(若金融工具的预计存续期少于 12 个月,则为预计存续期)可能发 生的金融工具违约事件而导致的预期信用损失,是整个存续期预期信 用损失的一部分。
企业在进行相关评估时,应当考虑所有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包 括前瞻性信息。为确保自金融工具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即确 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企业在一些情况下应当以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