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福建省碳排放配额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福建省碳排放配额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闽发改生态〔2016〕868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闽发改规〔2022〕11号规定,保留,决定延长其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在继续施行期间,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清理,文件如有修改或废止,以新修改文件的公布或废止的通知为准。

USHUI.NET®提示:根据《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废止一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闽发改规〔2023〕2号规定,保留。决定其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在继续施行期间,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清理,文件如有修改或废止,以新修改文件的公布或废止的通知为准

省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根据《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令第176号)和《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闽政〔2016〕40号)要求,我委牵头起草了《福建省碳排放配额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建省碳排放配额管理实施细则(试行).doc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12月2日

(此件主动公开)




福建省碳排放配额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福建省碳排放配额管理工作,依据《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176号)和《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闽政〔2016〕4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碳排放配额管理坚持促进减排、效率优先、免费为主、公平交易的原则。
第三条 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碳交办”),负责确定市场配额总量,制定配额分配方案,组织实施配额发放,进行市场调节,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
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建立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对配额的分配、变更、清缴、注销实行统一电子信息化管理;邀请国家及省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知名专家以及行业代表,组织成立省碳排放权交易专家委员会以及行业配额技术评估小组,对配额分配及管理相关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意见。
设区市(含平潭综合实验区,下同)发改委,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配额的核定和发放,组织并督促重点排放单位配额清缴及受理申诉等相关工作。
第四条 符合省碳交办公布的重点排放单位纳入标准的配额管理。其他排放企业和单位可自愿申请纳入碳排放管理,经省碳交办批准后,按照重点排放单位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五条 配额交易主体应当在注册登记系统开户登记。重点排放单位以外,其他机构或个人应当满足省碳交办规定的条件资格,审核通过后即可在注册登记系统开户并进行配额管理。配额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其数量及权属关系以注册登记系统记录数据为最终依据。

第二章  配额发放
第六条 福建省碳排放配额由既有项目配额、新增项目配额、市场调节配额三部分组成。配额总量由三部分配额加总得出。
既有项目配额及新增项目配额由设区市发改委按照统一分配方法分别核算出本市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数量,加总形成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配额总量;市场调节配额,用于市场灵活调节,防止配额过紧或超发。
第七条 省碳交办综合考虑福建省温室气体控制总体目标,结合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升级、行业基准水平、减排潜力和重点排放单位历史排放水平等因素,制定福建省配额分配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碳排放配额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确定一次。
配额分配方案包括重点排放单位名单、配额覆盖范围及核算边界、年度配额总量、免费配额与有偿配额比例、政府预留配额数量、配额分配方法与程序等。
第八条 2016年1月1日前投产,且满足纳入碳排放权交易标准的企业或单位为既有项目。省碳交办根据行业的生产流程、产品特点和数据基础,对统计数据相对完善、产品相对单一的行业采用行业基准法;对生产工艺复杂或数据基础不完善的行业,采用历史强度法或历史总量法等方法核定既有项目配额数量。既有项目配额为重点排放单位各生产流程(或机组、产品)的配额之和,主要计算依据如下:
(一)行业基准法
重点排放单位配额量=行业基准值×产量
(二)历史强度法
重点排放单位配额=历史强度值×减排系数×产量
(三)历史总量法
重点排放单位配额=历史排放平均值×减排系数
第九条 2016年1月1日后投产,且满足纳入碳排放权交易标准的新建企业或单位为新纳入项目。符合省碳交办公布的重点排放单位纳入标准的新纳入项目需要每年监测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相关数据,根据要求按时向设区市发改委报告排放数据,并接受第三方核查机构的核查。
省碳交办根据行业的生产流程、产品特点和数据基础,对统计数据相对完善、产品相对单一的行业采用行业基准法,对生产工艺复杂或数据基础不完善的行业,采用历史强度法或历史总量法等方法核定新纳入项目配额数量,新纳入项目配额为各生产流程(或机组、产品)的配额之和,主要计算依据如下:
(一)行业基准法
新纳入项目配额=新纳入项目行业先进值×产量
(二)历史强度法
新纳入项目配额=历史强度值×减排系数×产量
(三)历史总量法
新纳入项目配额=历史排放平均值×减排系数
对采取行业基准法分配的行业,新纳入项目企业在项目投产满12个月后转为重点排放单位,并纳入配额管理;对采取历史强度法或历史总量法分配的行业,新纳入项目企业在项目投产满24个月后转为重点排放单位,并纳入配额管理。新纳入项目历史强度法中的“历史强度值”与历史总量法中“历史排放强度值”由企业运行前24个月数据得出。
第十条 省碳交办在省级排放配额总量预留不超过10%,用于市场调节,具体发放、使用细则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既有项目配额和新纳入项目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制度,并逐步提高有偿分配的比例。省碳交办通过有偿分配取得的收益缴入省级财政金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相关工作所需支出由省级财政统筹安排,用于促进福建省减少碳排放以及相关的能力建设。
第十二条 设区市发改委根据分配方案核定本市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的免费分配配额数量,经省经济信息中心确认后,并于当年7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前通过注册登记系统向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重点排放单位以电子凭证的形式发放。
采用行业基准法以及历史强度法的企业,当年7月采用上一年度经核查的产量计算配额,并以经计算的70%作为预分配配额发放;次年5月核查完成后根据经核查的实际产量进行调整,经省经济信息中心确认后多退少补。
采取历史总量法分配的企业,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