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
渝府办〔2022〕28号
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9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行动计划
(2022—2025年)
为贯彻落实《
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趋势及现状
当前,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转型发展,带动零部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零部件技术不断革新,电子电气架构发生重大转变,电池技术呈多元化发展格局,多合一动力总成系统成为重要发展趋势;零部件产品加快迭代,汽车热管理系统节能安全效能大幅提升,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系统为自动驾驶提供基础支撑;零部件产业生态加速重构,促进“车路云网图”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动力电池技术和规模进入世界前列,驱动电机与国外先进水平同步发展,信息交互、人工智能、高精度地图及定位等智能网联技术取得较大进步,正在加快突破先进汽车电子以及轻量化新材料等产业链短板,建立完善的零部件供应链体系。
重庆在传统汽车零部件领域基础较好,配套企业超过1000家。近年来,重庆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通过整车牵引,带动动力电池、电驱电控、智能驾驶等领域加速建链成群,已聚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200余家。但也存在核心零部件自给率不足、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偏慢、产品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势在必行。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相对完整、重点突出、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力争打造1家全国前10、一批全国领先的零部件企业,突破一批重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的单项产品。力争引进300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推动500家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零部件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0家,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零部件供应链体系。
1.完善新能源关键零部件供应链体系。重点突破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动力电池技术,持续推进固态电池等新一代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加快研发高效、高密度、高集成驱动电机等技术及产品,持续引育电机系统先进企业。加大电池控制和电机控制系统培育力度,提升电控整体配套能力。不断提升全域智能热管理系统、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等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积极推动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车载充电器、直流转换器和电源分配单元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发展。〔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招商投资局,有关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政府〕
2.培育智能驾驶零部件供应链。重点引育视觉感知、雷达传感器、高精度地图、高精度融合定位系统、控制算法系统企业,突破多源协同的感知技术,推进辅助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及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量产应用。推动车辆控制系统向智能化、集成化发展,突破基于域控制器的电子电气架构平台技术,构建以智能计算平台为核心的架构平台,研发应用智能线控底盘系统。引育车规级芯片、车载控制器、车载执行器等关键部件研发制造企业,增强关键环节本地供给能力。(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招商投资局,有关区县政府)
3.做大智能座舱零部件规模。推动智能座舱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抬头显示等融合应用,加强智能座舱跨域功能集成,提升智能座舱生活场景承载力,支持头部企业建立智能座舱全栈全域研发制造体系。(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招商投资局,有关区县政府)
4.提升车联网零部件供应能力。发展围绕蜂窝车联网(C—V2X)车路协同的车用通信模块、产品和系统,推进路侧单元、车载单元、车用射频识别等技术研发,加强数据收集、计算、储存等云端技术功能开发,构建车路一体云端平台,推动人、车、路、云高度协同。(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招商投资局、市通信管理局,有关区县政府)
5.推进基础材料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引育一批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以及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基础材料项目,打造化工新材料配套产业集群。加快培育高强度钢、镁铝合金、纤维复合材料等研发制造企业,提升车用轻量化材料制造加工水平。加快铝合金底盘系统及轻量化车身应用,推动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内饰及车身上应用,增强汽车轻量化材料供应能力。(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科技局、市招商投资局,有关区县政府)
(二)引进培育优质企业。
1.实施培育提升行动。推动全市现有200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在市场拓展、技术研发、企业融资等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支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提升工艺水平、优化产品品质,加快进入中高端整车产品配套体系,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大数据发展局,有关区县政府)
2.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加强对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发展的方向指导和政策支持,市级推动100家大型零部件企业、相关区县推动400家特色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重点推动燃油发动机、汽车空调、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制造企业转型生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加快形成配套能力。(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有关区县政府)
3.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建立市、区县联动协同的招商工作机制,统筹重大招商项目布局,优化招商引资政策,引导区县开展差异化招商。围绕零部件强链补链建链重点领域环节,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由市级负责100家、有关区县负责200家,推动重点目标企业招商和新型研发机构引进。结合本地整车企业配套需求,梳理一级、二级供应商清单,在产业集中区域开展精准招商。利用行业论坛和整车企业供应商大会等平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充分发挥股权基金投资的促进作用,加快引进一批核心配套企业。(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市招商投资局,有关区县政府)
4.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市内重点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和优质初创企业,拓展产业链条、丰富产品种类、加速技术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引进市外行业头部企业参与整合市内企业,鼓励投资者通过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等形式参与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全球百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科技局、市招商投资局,有关区县政府)
5.持续培育中小企业。聚焦“选种、育苗”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支撑作用,依托楼宇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平台载体,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中小企业提供优质发展环境和精准高效服务。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有关区县政府)
6.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进企业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力争零部件领域新建智能化工厂15家、数字化车间100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提高供应链管理数字化水平,增强全产业链协作能力。持续推进高档数控机床、实验仪器、检验检测设备、自动化物流设备等高端装备研发推广,支持零部件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质量管控能力,优化产品性能,提升品牌影响力。引导零部件企业强化标准意识,推进IATF16949、ISO26262、AEC—Q100等贯标工作。(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大数据发展局、市市场监管局,有关区县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