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
闽政〔2014〕5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进一步做好我省社会救助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设区市人民政府(含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下同)确定、公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36%~42%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25%确定(2015年按不低于2300元的标准确定比例),并按规定落实与物价上涨的挂钩联动机制。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后生活仍有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应当采取发放生活困难补助金等措施给予生活保障。(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民政厅、财政厅)

  二、做好特困人员供养工作

  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本省户籍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可申请作为特困人员供养。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设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属农村五保供养的按不低于当地农村居民家庭上年度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70%确定,属城市“三无”人员的按不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130%确定。(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三、健全受灾人员救助制度

  自然灾害救助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制度,民政部门对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基本生活救助。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居民数量和分布等情况,设区市人民政府和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要设立救灾物资储备库(点),保障救灾物资的应急供应。受灾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给予农村住房修复对象、重建对象一定的修复或重建资金补助,并为因当年冬寒或次年春荒而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四、实施医疗救助制度

  我省医疗救助对象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计生特殊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和60周岁以上老年人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救助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情况确定、公布。落实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对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者无力支付急救费用的急重危伤病患者给予救助,符合规定的急救费用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支付。(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社厅、民政厅、卫计委)

  五、开展教育救助

  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给予教育救助。对在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以及不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教育救助。根据不同教育阶段需求,教育救助采取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助、安排勤工助学等方式实施,保障教育救助对象基本学习、生活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救助对象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省人民政府制定教育救助具体标准。(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

  六、实施住房救助保障

  市、县人民政府对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给予住房救助,实行应保尽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通过财政投入、用地供应等措施为实施住房救助提供保障。城镇家庭住房救助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住房价格水平等因素确定、公布。城镇住房救助通过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方式实施。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应当优先面向符合住房救助条件的孤、老、病、残等特殊家庭供应。农村家庭住房救助通过造福工程危房改造等方式实施。农村家庭申请住房救助的,按照市、县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住建厅、民政厅)

  七、落实就业救助扶持

  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在劳动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并登记失业的成员,通过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费用减免、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办法,给予就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该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在劳动年龄段有劳动能力但未就业的成员,应当接受人社等有关部门介绍的工作;无正当理由,连续3次拒绝接受介绍与其健康状况、劳动能力等相适应的工作的,取消享受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县级民政部门应当决定减发或者停发其本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吸纳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救助对象的用人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扶持政策。(责任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社厅、民政厅)

  八、完善临时救助制度

  对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或者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以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或因火灾、交通事故、突发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