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市属国有企业推动“三大转型”加快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厦国资企〔2015〕163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厦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公布2022年厦门市国资委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厦国资产〔2022〕142号)规定,保留。
各市属国有企业:
根据市委王蒙徽书记在调研座谈会上对厦门国企国资工作的指示要求,国有企业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自身优势,找到各自的立足点,积极为全市的转型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促进所出资企业在服务厦门“产业、城市、社会”三大转型中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产业转型,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高附加值环节发展。城市转型,是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市政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社会转型,是提升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持续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内经济呈现新常态,我市也正在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因此,推动厦门“产业、城市、社会”三大转型是国有企业在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也是融入“美丽厦门”建设的主要抓手,对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国企以及在新一轮经济转型创新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主要内容
(一)加强产业规划引领,优化国资结构布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构建“5+3+10”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打造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厦门国有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国有企业“十三五”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总结“十二五”发展问题和经验,认真开展对标学习,借鉴同行业优秀企业的发展经验,科学制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通过规划编制引导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质项目集中,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精做优现代都市农业等5大产业以及加快培育平板显示、机械装备等10大千亿产业链(群)上担当主力军和排头兵,力争到2020年各项主要指标实现翻番。
(二)加强重点区域引领,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大港口、大物流、大路网等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国企总部经济,加快国企与“美丽厦门”建设发展项目、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对接,加强与各区、市直部门的沟通,强化项目的跟踪协调机制,扎实推进产业、平台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加快建设厦门“海上丝绸之路中心枢纽城市”、“软件名城”、“信息消费示范城”、“邮轮城”、“游艇城”等,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实现海西规划、“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的主导、保障作用。
(三)提升传统制造产业,推动两化融合发展。一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结合“中国制造2025”,引入央企、世界500强等高端实体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研发项目、互联网产业链等在厦发展,推动海翼集团工程机械产业、液压系统产业等先进制造业聚集发展,打造千亿产业链。加快轻工通士达、国贸控股信达LED产品向智能化、互联网化和个性化转型升级。推进信达物联网电子标签、轻工三圈电池等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产品国产化、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二是推进两化融合。探索实践“互联网+工业”等发展新模式,创新发展“从制造到智造”的新技术模式,“从制造到制造+服务”两业融合的新业态,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商贸物流、地产物业、航空航运、百货连锁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推动建发、国贸控股、象屿等集团在现有的供应链商业模式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和金融工具进一步完善供应链运作、供应链金融、供应链平台以及供应链投资等“四位一体”的供应链运营,做强做优供应链运营服务,努力成为全国领先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链运营商。二是加快国有房地产转型升级。推进特房、住宅集团等地产企业在“城市健康产业”、“社区服务产业”等城市配套运营方面发力,使开发项目能够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三是转变航运物流产业发展方式。以供应链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港务控股等航运物流企业从传统的港口物流向现代综合物流转变,推进厦门港成为东南航运中心、“海丝”重要交通枢纽物流节点。四是转变航空物流产业发展方式。推动翔业集团从资源依赖型向能力依靠型转变,加快酒店、物流等非航产业布局,在产业、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等方面转型。五是大力提升专业园区服务水平。推动信息集团和火炬集团从园区代建向科技地产及物业管理运营商、高科技产业投资、孵化和专业化创新服务转型。推动象屿集团积极向区域开发运营商、平台整合发展商和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
(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厦门创新发展。一是投资十大千亿产业链。围绕我市战略规划,积极投资培育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软件信息等十大千亿产业链(群),大力推进“5+3+10”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建设。二是投资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软件园三期的开发运营步伐,支持信息、火炬集团等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投资,重点投资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交通、卫星导航等高新技术。三是打造信息名牌产品。加强信息集团智慧交通云平台、国贸信达物联安防技术服务平台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打造国内信息名牌产品,推动厦门向中国软件名城和智慧名城迈进。四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强轻工集团与全国重点医药企业合作,积极投资收购产业链上下游,加大对医药的研发和产品推广力度,推动轻工星鲨做强做大。
(六)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企业设立新兴产业投资集团,大力发展包括金融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会展旅游、动漫游戏等战略新兴产业。一是发展“互联网+”产业。推动企业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经济,做强做大翔业万翔网上商城、夏商新生活、国贸在线等一批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动公交集团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出租汽车、汽车租赁和专车服务管理。二是发展现代金融业。支持有条件企业投资发展证券、信托、担保、保险等业务,大力发展各类产业基金、创投基金以及供应链金融和地产金融等,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效融合。三是发展创业孵化生态系统。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推进发展国贸海燕“众创孵化空间”等,完善创客公寓、商业、娱乐等空间。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利用旧厂房、旧仓库、传统商业街等“三旧”改造契机,做好华美文创园、枋湖文化旅游产业园等文创产业园区,推动厦门文化创意产业业态的形成和发展。以“三馆一城”等项目为依托,鼓励住宅集团大力介入文化传媒产业,积极承接政府公共文化项目。五是发展旅游会展业。推动旅游企业整合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加强两岸旅游业务合作交流。支持港务控股结合鼓浪屿整治提升,推动发展“互联网+海上旅游”。支持路桥集团介入五缘湾区整体提升改造,谋求海洋、海岛、湾区、游艇、岸线等资源整合,构建“海洋、游艇和旅游”三位一体产业平台。
(七)构建基础产业平台,提升城市保障作用。一是打造基础设施精品项目。积极推进厦门地铁、翔安机场、第二西通道、海沧和翔安垃圾发电厂、大嶝国际购物岛、火炬产业园区北片区、高崎万吨冷库项目以及水务、燃气、公交、污水处理等政府重大项目及城市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积极发挥市属国企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城市功能提升和营商环境改善。二是落实安居工程。推动住宅、特房等集团做好住宅地产、养老地产及物业平台,加快完善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三是保障食品安全供应。支持夏商集团持续做好“菜篮子”、“米袋子”供应以及冷链生鲜食品市场,打造从基地到餐桌的农产品供应平台,保障食品安全供应、有效平稳物价。
(八)打造专业服务平台,助力自贸区发展。一是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优化利用自贸区内空间资源,推动建发、国贸、象屿、港务、夏商等企业利用自贸区机遇,积极参与建设石油交易中心、商品交易中心、汽车平行进口平台、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国际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二是发展跨境电商商务平台。充分利用台湾亚太转运中心以及“六海一空”自由贸易区优势,推进象屿集团海运快件的跨境电商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国贸控股“东森两岸全球网”项目开发建设,打造立足两岸、链动全球的跨境电商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三是发展跨国区域总部平台。推动象屿集团“厦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