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全文废止】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全文废止】
绍政办发〔2015〕34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绍政办发〔2016〕88号)规定,继续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绍政办发〔2017〕60号规定,停止执行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 ( 国发〔2013〕32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 ( 浙政办发〔2014〕9号)精神,积极推进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建设,经市政府同意,现就促进我市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

  (一)信息消费规模稳步扩大。到2015年底,信息消费规模力争超过700亿元,增长25%以上,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及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增长30%以上。基于电子商务、云计算等信息平台的消费快速增长,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500亿元,网络零售额超过300亿元,在省内电子商务市场占比有较大提升。

  (二)信息基础设施有效支撑。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提升固定宽带普及率,扩大光纤入户能力覆盖率,到2015年底,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力争达到800G,城市光纤入户全覆盖,并具备100Mbps带宽接入能力;行政村全部通光缆,农村家庭实现平均20Mbps以上接入能力。优化升级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大力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试点。继续推进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和互联互通改造,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层面的融合,探索业务双向进入模式。

  (三)信息消费市场健康繁荣。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创新更加活跃,市场竞争秩序规范透明,消费环境安全可信,信息消费示范效应明显,居民信息消费的选择更加丰富,消费意愿进一步增强。企业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应用基本普及,创新和协同能力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信息需求有效拓展,各类信息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第四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 贯彻落实宽带浙江战略,加快固定宽带网络升级演进

  深化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实现全市光网全覆盖,互联网出口带宽力争达到800G,全市城乡具备100M到户接入能力。(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级各通信运营商,各区、县〈市〉政府)

  统筹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探索云计算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

  2. 统筹推进移动通信网建设

  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加大TD-LTE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推进4G移动通信基站、铁塔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铁塔公司、市级各通信运营商,各区、县〈市〉政府)

  加快无线城市建设,进一步推进公共场所、市中心商贸街等区域无线宽带(WIFI)覆盖工程建设,加快推动WIFI免费开放工程,为公众提供更广泛的免费无线接入服务。(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级各通信运营商)

  3. 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加快电信、广电业务双向进入,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完善高清交互式电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文广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绍兴广电总台)

  推动三网融合产业链协同发展,鼓励各类资本投资三网融合,支持三网融合业务发展,以电视图书馆为载体,促进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相融合,鼓励市民信息消费。(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文广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二)加快信息产业创新发展

  1. 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

  引导传统主导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巩固和发展彩电、集成电路、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等传统主导优势信息产业,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加快向新型、高端、前沿领域转型。(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

  鼓励新兴优势信息产业集聚,大力推进形成以市区为重点的光伏产业链和以上虞区为核心的LED产业链建设,加快产业集聚。(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区、县〈市〉政府)

  打造新兴信息产业高地,以国家级、省级高新区为平台,大力发展物联网、新兴平板显示、通信电子、数字音视频等新兴信息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群化。(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开发区管委会)

  2. 增强软件和服务支撑能力

  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IT企业战略合作者,参与智慧绍兴综合平台和应用建设。(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商务局、市科技局)

  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大型专用软件研究院的发展,加快推进基于智慧安居专有云平台与系统的省级大型软件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大型专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科技局、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发展、信息产业等专项资金的作用,集中扶持嵌入式软件、工业控制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一批激发信息消费需求的软件项目。(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

  积极鼓励软件产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基地,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鼓励企业在沪、杭等城市分设研发部门,提升企业综合研发能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各区、县〈市〉政府)

  (三)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业态

  1. 培育新兴信息服务业态

  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大力推广智能终端应用,提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服务业的高端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

  结合柯桥区首批省级民间融资管理创新试点县(市、区)建设,进一步深化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区)与民间融资规范管理试点县(市、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大数据优势,发展基于网络信用的中小企业和农村融资信贷服务平台。(责任单位:柯桥区政府、市金融办、绍兴银监分局、人行绍兴市中心支行、市经信委、市农业局)

  面向重点行业和重点民生领域,开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消费重大应用示范项目,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

  2. 深入挖掘信息消费内容

  拓展动漫游戏、智能语音、网络影视、广告传媒、数字设计等数字服务内容,加快文化创意、数字音乐、网络教育、动漫游戏等创意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市发改委)

  推进实施城市信息消费体验工程,健全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的数字体验中心,完善物联网应用展示中心,加快推进城市信息消费综合体验中心建设,积极探索网络营销和实体销售体验融合发展的消费模式。(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级各通信运营商等)

  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等重点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责任单位:市文广局、市文物局)

  3.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

  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鼓励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园区,重点引导传统产业聚集区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创业)园。鼓励创建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培育一批网络购物平台、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应用骨干企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委,各区、县〈市〉政府)

  大力实施“电商换市”工程。依托轻纺、五金、黄酒、珍珠、袜业、建材、茶业、领带、伞业等专业市场,培育壮大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发展以供应链协同为重点的电子商务,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县〈市〉政府)

  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支持中国轻纺城国际物流中心、绍兴港现代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基地的信息平台建设,引进和培育第三方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建立物流信息化平台,优化物流资源和效率。(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柯桥区政府、越城区政府)

  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在社区和农村的应用,建设社区网购农产品投送设施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提升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拓展农产品集聚配送渠道,加快生鲜农产品流通,增加消费流量,促进农村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总社、市邮政管理局)

  4. 引导园区、行业、企业加大信息消费

  大力开展区域“两化”深度融合建设,深入推进柯桥区、诸暨市“两化”深度融合综合性示范区、试点区,上虞区、新昌县省“两化”深度融合绿色安全制造信息化示范区、试点区建设。积极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形成园区循环产业链经济模式,推进园区绿色、智能、资源循环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各区、县〈市〉政府)

  实施印染、医药、化工等重点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加强节能减排环节的生产流程改造和危险作业场所的集成化应用,建立安全绿色生产新模式。(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开发区管委会)

  以工业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抓好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和总部型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培育建设,推进企业的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工业设计信息化、营销体系网络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开发区管委会)

  (四)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1. 提升公共服务领域信息消费水平

  推进“智慧社保”建设,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社区服务等民生领域推进市民卡一卡通应用,深化公共事务信息系统建设。(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

  推进“智慧健康”建设,全面建设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库和卫生资源数据库,提升医疗管理和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构建面向公众的公共学习服务体系,推进数字化学习、现代远程教育进家庭,促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等重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助推学习型城市建设。(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提升和优化交通动态监测功能,实现对交通系统的全面监测、评价和调控。(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城管执法局)

  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搭建全市旅游行业信息化管理框架,实现旅游综合信息管理、旅游现状的信息实时跟踪以及各单位内部的信息共享和交流。(责任单位:市旅委、市旅游集团)

  2. 拓展社会管理领域信息消费市场

  加快电子政务智慧化转型,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平台,促进电子政务的集约化建设。建成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支撑全市政务数据资源交换和共享。(责任单位:市电子政务办公室、市经信委)

  推进“智慧城市治理”建设,构建智能化城市治理系统,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秩序、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社会矛盾、社区安全、公共服务等的网格化服务和管理。(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检察院、市中级法院、市城管执法局)

  推进“智慧安居”建设,加快推进诸暨市智慧安居试点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建设社会管理服务信息中心,打造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应急、智慧防控等四大体系。在完成试点基础上,逐步在全市推广。(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公安局、诸暨市政府)

  推进“智慧食品安全”建设,加强食品安全行政许可、监管执法、专项整治、食品检验检测、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法律法规标准、应急处置管理等平台建设,建立食品安全多方共享数据库,建成餐饮食品安全追溯与信用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3. 激发资源环境领域信息消费活力

  推进“智慧环保”建设,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的覆盖全市的环保领域物联网平台,提升环境实时监控水平。(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推进“智慧电网”建设,加快实现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