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台州市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全文废止】
台政办函〔2017〕53号
USHUI.NET®提示:根据2020年11月17日《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台政办发〔2020〕48号 )规定,现行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 2022年8月26日
)规定,全文废止。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各有关单位:
《台州市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8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台州市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
国发〔2016〕28号)、《
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
浙政发〔2017〕9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台州“制造之都”建设,现就深化我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及创业创新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我市制造业优势,以激发新常态下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推进中小企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发展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培育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新模式,增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支撑能力,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提升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水平,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
二、发展目标
到2018年,面向工业应用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取得明显进展,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逐步建立开放式的生产和组织体系,制造业新生态逐步形成。
——全面推动云应用软件和服务在企业中的应用,促进制造业企业向“互联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上云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5000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6%,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5%,库存周转率提高25%,能源利用率提高5%。
——制造业重点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应用率分别达到97%、93%、80%、40%以上。
——制造业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机器联网率、制造执行系统(MES)应用率分别达到45%、25%、50%以上。
——制造业重点企业电子商务采购和销售比例分别达到35%和45%。
——深化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和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大数据、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工业电子商务等试点示范企业,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的支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到2025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全面融入制造业全过程、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技术体系基本健全,创新模式广泛应用,产业生态体系成熟,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位居全省中上水平。
三、主要任务
1.打造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深化工业云、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快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促进技术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优化,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开放“双创”平台聚集的各类资源,加强与各类创业创新基地、众创空间合作,为全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2.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建设面向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对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城、特色小镇和“双创”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无线局域网(WiFi)建设,提高区域智慧化基础设施水平。鼓励龙头企业整合行业资源,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创业创新环境,构建高效的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发展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开源社区等新型众创空间,培育一批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双创”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通信运营商)
3.推动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引导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合作,合资合作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发展智能化、网络化新产品、新服务,探索建立一批成熟的技术体系、标准规范、商业模式和竞争规则,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融合发展格局。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实现制造能力的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积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打破企业界限,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能力。支持制造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战略投资、品牌培育、网上销售、物流配送等领域合作,整合线上线下交易资源,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新生态。(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商务局)
4.实施制造企业上云计划。聚焦中小企业云应用,建设一批专业性或行业性云平台,打造云计算产业链生态,构建云计算应用服务体系。鼓励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使用云技术,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实现供应链资源共享和产业链协同。(责任单位:市经信委)
5.深化制造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加大制造企业与电商企业、物流企业、金融企业的合作,在品牌培育、网上销售、物流配送和产业链金融等领域,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制造、营销、物流和金融服务等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新生态。以阿里巴巴产业带和淘宝特色馆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发展,吸引一批优质企业和优势产品入驻产业带。以电子商务平台应用推广为抓手,推动移动、产业集群、社区、农村、跨境等领域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6.推进感知互联的智能新产品新装备研发。突破发展智能传感器、多传感器集成、网络标识等智能感知产品;加快发展穿戴电子、网络终端、智能家居、医疗电子、车联网等网络化、智能化产品;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数控装备、增材制造装备、高性能检测设备、纺织装备、物流装备、电网设备、农业装备、船舶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高端装备。(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
7.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行业领域,加快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应用。重点在交通工具、医药健康、机电设备、现代家居、能源与资源再生等五大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时尚创意、新型材料、工业服务业等五大新兴产业,推进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支持制造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物流成套设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环节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市经信委、通信运营商)
8.加快工业大数据的开发应用。构建工厂内人与机器、机器与物料、机器与机器之间互联的网络结构,打通数据链,提高企业数据感知、识别、挖掘、分析和管理能力。利用大数据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柔性化生产、精细化管控和智能化决策能力。鼓励企业采用专业的大数据分析工具以及第三方大数据服务,推动精准营销、关联营销。探索建立传统产业大数据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体系。(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
9.深入实施企业“两化”融合登高计划。面向全市200多家“两化”融合登高计划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加强信息系统的纵向集成、横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不断推动企业信息化从单向应用向综合集成、协同创新提升,从机器换人、机器联网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迈进。(责任单位:市经信委)
10.加快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广应用,组织开展培训和经验交流,依托贯标服务机构,对全市200家以上制造业重点企业分期分批开展“两化”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