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文废止】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文废止】

舟政办发〔2012〕142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舟政发〔2018〕42号规定,继续执行

USHUI.NET®提示:根据2020年12月14日 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舟政发〔2020〕33号规定, 全文废止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加快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加快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 ( 浙政发〔2011〕8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创新型城市为主线,以促进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核心,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内联外引和产学研结合为抓手,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培育竞争强势,彰显品牌特色,加快专业设计人才队伍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我市工业设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工业设计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专业化发展和在工业企业内发展相结合,提升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水平;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为工业设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水平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建成1个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和1个市级工业设计基地;形成一批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工业设计企业,培育3个以上省级优秀工业设计企业;培育和引进3000名工业设计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一支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设计师队伍;工业设计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产品、专利授权数量明显增加,基本形成“一核多点”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格局。

  四、工作重点

  (一)建设工业设计产业基地。

  1.打造有影响力的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示范基地。高水平建设好舟山市船舶工业设计基地,发挥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其它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建设,突出各自特色定位,形成产业互补、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

  2.推动工业设计集聚发展。鼓励工业设计基地完善配套设施,建立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吸引工业设计企业、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基地集聚,促进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发展。

  (二)提升工业设计发展水平。

  1.引进培育工业设计龙头企业。引导工业设计企业专业化发展,支持我市工业设计企业积极承接设计外包,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工业设计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设计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的兼并重组,不断增强企业实力。实施工业设计企业示范工程,培育工业设计龙头企业。

  2.推动工业企业不断提升工业设计能力。依托我市装备制造、船舶、海洋生物医药、水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特色优势产业,在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并积极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

  3.加强产业对接、促进产业融合。鼓励工业企业将设计业务外包给工业设计企业,扩大工业设计服务市场。支持工业企业和工业设计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共建设计机构,通过设计创新,促进工业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品牌,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支持工业设计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1.加强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原则,积极建设工业设计研发创新、人才培育、网络信息、宣传教育、国际交流、情报图书、设备软件、成型加工、设计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和设计供需交易在线等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发展代理、评估、推介、咨询、策划、金融、法律等中介机构,为工业设计企业提供良好服务。

  2.开展各类工业设计提升活动。鼓励工业设计机构和设计师参加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大赛活动。积极开展工业设计宣传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全社会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意识。开展工业设计各类竞赛以及优秀工业设计人才、设计作品、设计成果的评比、奖励、展示、展览、交流等活动,组织参加国内外重大工业设计展览会、专业性博览会,不断扩大舟山工业设计知名度,提升特色工业设计品牌影响力。

  3.加强工业设计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企业强化工业设计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登记工作,努力创造我市工业设计品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严厉打击各种侵犯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的行为。

  4.推动对外交流与合作。鼓励国内外著名的工业设计机构来舟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我市工业企业、工业设计机构与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市内外建立设计研发中心。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引导高等院校和各类职业院校与工业企业、工业设计企业、基地、社会培训机构共建人才培训基地,建立学校培养、基地培训、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校教学和设计实践的有机结合。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优秀工业设计人才到国内外著名院校进行培训,提升我市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