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33-3505-7288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丽政办发〔2017〕84号

USHUI.NET®提示:根据2019年11月25日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丽政办发〔2019〕50号规定,继续施行

USHUI.NET®提示:根据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丽政办发〔2022〕66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加快推进我市中医药健康发展,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的重要举措,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市健康服务业发展,建设“健康丽水”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3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意见》 ( 浙政办发〔2015〕103号)、《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浙卫发〔2017〕3号)等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我市中医药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为主题,以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为中心,以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为重点,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模式,提高竞争能力,积极构建特色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优势突出、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全市重点建设好2—3所中医特色优势明显、管理规范的中医医院,力争建好10家以上省级中医药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争取新承担省部级科技项目3—5项,省中医药科技项目20—30项,确保市级科研项目30—40项。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中医“预防保健”和“治未病”服务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1.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将中医药服务机构设置纳入区域卫生发展总体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形成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医院为骨干,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重要力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中医药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形成以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导,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2.加强公立中医医院建设。各级政府要重点办好一所公立中医医院。按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提标建设,到2020年力争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支持丽水市中医院加快建设与发展,尽快达到国家重点建设中医医院标准。

3.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在《丽水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中为社会力量办医预留空间,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一批特色鲜明和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中医医疗机构,优先发展中医专科医院、门诊部和诊所。对社会资本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不受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布局限制。对举办中医诊所依法实施备案制管理。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中医机构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运行监管、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4.实施中医“名院、名科、名医”战略。按照国家重点建设中医医院和省级中医名院建设标准,全市重点建设好2—3所中医特色优势明显、管理规范的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力争有3—5个中医药特色专科(专病)在全省同领域居领先地位。定期遴选绿谷名中医、医坛新秀,多渠道培养中医“名医”,培养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等中医药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5.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中医药人员和设备配置,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项目建设和管理,启用中医馆云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到2020年,力争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80%以上的妇幼保健机构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6.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深入实施“双下沉、两提升”,推进市、县级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开展医联体工作。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优势,尝试建立学科相互交流机制,探索学科联合体试点。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中医医疗机构内部医疗服务流程进行智慧化改造,通过线上服务,畅通中医门诊诊前、诊间、诊后信息化环节,完善服务体系,逐步减少挂号、缴费、取药、取单、检查等环节的跑动,实现看中医减少跑,提供在线预约、周末名医服务、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

7.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推动和完善名中医师带徒工作。每位市级以上名中医任期内需带教2至3名师承人员,其中1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人员。对急需引进的基层短缺中医药人才,经相关程序通过后可直接聘用为工作人员。积极开展面向基层的中医药人才定向培养。鼓励西医人员学习中医,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在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县乡一体化”管理试点,实行统筹调配、定期考核、合理流动。针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单位设岗时可以给予适当倾斜。加强中医护理人员配备,提高中医辩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水平。

(三)加快中医药创新与传承。

8.加强中医科学研究。在市年度科技计划立项中,支持中医药科研项目优先立项,重点扶持中医在慢性病和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技术、中医院内制剂开发、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畲医药研究开发利用、中西医结合等领域研究。对名老中医经验方和民间中医药独特技术及单方、验方进行发掘筛选和评价开发。对中医药类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在科技立项、职称评定上优先考虑。

9.传承发展畲族医药。做好民间畲医药独特诊疗技术和单方、验方的筛选、评价工作,发挥畲医药特色和优势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国家级非遗项目——畲族医药(痧症疗法)的保护研究,支持常用畲药的开发利用。市养生养老经济促进会药养分会牵头设立畲族药膳推广培训中心,组织开展畲族药膳研讨、培训和推广,推进畲族药膳产业发展。

(四)发展中医健康养生养老服务。

10.推广中医“治未病”服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应按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设置“治未病”科,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特色社区康复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服务。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