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潍坊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全文废止】
潍政字〔2016〕35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文件集中清理结果的决定(继续有效部分)》 ( 潍政发〔2018〕14号)规定,继续有效。有效期至2023.08.29
USHUI.NET®提示:根据《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文件集中清理结果的通知》 ( 潍政发〔2023〕5号)规定,全文废止。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重点企业,各高等院校,各人民团体:
《潍坊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已经2016年7月29日市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潍坊市人民政府
2016年9月6日
潍坊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全市国有林场改革,促进国有林场发展,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发〔2015〕6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
鲁政字〔2016〕58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国有林场苗圃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鲁政办发〔2009〕8号)、《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落实鲁政办发〔2009〕8号文件精神推动全市国有林场苗圃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潍政办发〔2009〕8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潍坊市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潍坊市现有国有林场9处。按经营类型划分均为生态公益型;按地形分:山区林场7处,平原林场2处;按财政预算状况分:全额拨款1处,差额拔款2处,自收自支6处。经营总面积17.323万亩,有林地面积16.39万亩。职工789人,其中,在职430人,离退休359人。全市国有林场共计债务14093.6万元,其中:拖欠职工工资4121.1万元,拖欠职工社会保险费112万元,拖欠职工住房公积金463.9万元,造林营林护林债务6293.42万元,二三产业经营及其它债务3103万元。在造林营林护林债务和二三产业经营及其它债务中,财政借款144.72万元,银行借款5212万元,林业专项借款253.4万元,其它借款3786.51万元。据统计,近5年全市9处国有林场职工年人均工资仅3.5万元左右,位居全省较低水平。
二、国有林场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实现管护方式和监督管理体制创新,推动国有林场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资源获取经济效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和民生、增强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形成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发挥国有林场在绿化国土中的带动作用,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美丽新潍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以维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最严格的国有林场、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国有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为坚守生态红线发挥积极作用。
——坚持改善民生、保持稳定。立足国有林场实际,稳步推进改革,切实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国有林场稳定。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因养林而养人”为方向,根据各地林业和生态建设实际,探索不同类型的国有林场改革模式,不强求一律,不搞一刀切。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林场管理,积极创造条件,按照审批程序,争取纳入国有林场管理序列,参加国有林场改革。
——坚持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省政府对国有林场改革负总责,市政府负责指导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并积极争取各级政策和资金支持。有关县、市政府对所属的国有林场改革具体负责,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改革实施方案。
(三)总体目标
到2017年6月底,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
——生态功能显著提升。通过科学营林、严格保护等多措并举,国有林场森林蓄积量明显增加,森林质量有效提升。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多渠道加大林场的基础设施投入、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健全国有林场社会保障机制等措施,切实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职工就业有着落、基本生活有保障。
——管理体制全面创新。通过定性定编,完善管护机制等措施,基本形成功能定位明确、人员精简高效、森林管护购买服务、资源监管分级实施的林场管理新体制,确保政府投入可持续、资源监管高效率、林场发展有后劲,国有林场发展活力有较大提高。
三、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界定国有林场的生态责任和森林资源培育管护方式。将国有林场主要功能明确定位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与功能定位相适应,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的组织方式,合理界定国有林场属性。根据中央要求,原为事业单位的国有林场,主要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等生态公益服务职能的,继续按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管理,从严控制事业编制。我市9处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国有林场的人员工资、机构经费等事业性支出,按照单位性质和综合预算原则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职工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参加各类社会保险。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同级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其造林、抚育、护林、采伐以及其它生产性项目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由政府面向社会力量购买公益林管护服务,逐步建立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规划原则,鼓励国有林场、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有效盘活森林资源。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公益林管护,提高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
(二)创新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机制。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国有林场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落实国有林场法人自主权。在稳定现行隶属关系的基础上,合理优化国有林场管理层级,对同一行政区域内规模过小、分布零散的林场,根据机构精简、规模经营和管理高效的原则可重组整合为较大林场。要积极推行“场圃一体化”管理,使国有林场与苗圃资源共享、技术互补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根据工作性质、经营规模和管护难度等因素,科学核定事业编制,用于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林业技能人员。要按照300亩-500亩生态公益林面积配备1名护林员的标准,配齐配强护林员队伍。强化对编制使用的监管,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国有林场对商品林采伐、林业特色产业和森林旅游等暂不能分开的经营活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纳入单位部门预算并优先用于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生产活动。林场定期上报财务报表,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定期审核监督,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加强资产负债的清理认定和核查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各相关县市要按照“保生态、保资源、保底线、保发展”的原则,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可以出台扶持生态公益型林场的政策,用于支持生态公益型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三)健全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林地保护制度、森林保护制度、森林经营制度、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国有林场林地等资源由省政府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具体由省林业厅负责实施,并根据隶属关系实行分级管理和省、市两级资源联动监管机制。保持国有林场林地范围和用途的长期稳定,严禁林地转为非林地。建立制度化的监测考核体制,加强对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评价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加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档案,由当地政府定期向社会公布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状况,接受社会监督,对林场场长实行离任审计。实施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严格控制采伐量为核心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利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的,应当与国有林场明确收益分配方式;经批准占用国有林场林地的,应当按规定足额支付林地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植被恢复费和职工社会保障费用。对林场与周边林地、林木权属有争议的,各级政府要做好调处工作,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规、程序及时发放权属证明,保护林场合法权益。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和妥善安置富余职工。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规定,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筹措力度,切实解决好国有林场职工的参保和续保问题,实现全覆盖。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和“以人为本,确保稳定”的要求,妥善安置林场富余职工,主要采取 “以时间换空间”的自然减员方式,不搞强制性买断,不搞一次性下岗分流,确保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安置:一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从事森林管护抚育;二是由林场提供林业特色产业等工作岗位;三是加强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部分职工转岗就业;四是稳妥分流安置。将全部富余职工按照规定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范畴,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林场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纳入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改革后的林场需要招用人员时,优先招用富余职工。
四、完善林场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一)加强对国有林场的财政支持。对拖欠的工资,按照隶属关系由县级政府根据林场改革前性质等因素,分类研究解决。中央财政安排的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国有林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和分离林场办社会职能问题;省级财政安排资金,统筹解决国有林场改革成本问题;市、县两级财政要安排资金,对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给予经费补助。采取整合现有各种涉林资金,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等途径广泛筹集资金,保障林场改革的资金需求。具备条件的支农惠农政策适用于国有林场,对生态区位特别重要区域的林场给予适当倾斜。各地要将国有贫困林场扶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扶贫工作计划中,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对林场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林场与周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加强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林场饮水安全、森林防火、管护站点用房、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林场道路按其属性纳入相关公路网规划和建设。加快林场自供电网移交大电网和改造升级。积极推进国有林场生态移民,将位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不宜人居地区的场部逐步就近搬迁到小城镇,提高与城镇发展的融合度。落实林场职工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政策。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