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天津市人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优化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价支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天津市人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优化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价支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津人社局发〔2021〕17号

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委办局(集团公司)、驻津单位人力资源(职称)部门,各工程技术系列职称专业主管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实施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制造业强市目标和深化职称改革要求,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与人才链契合度,激发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和12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助力以产聚人、以人兴产、打造“创新天津”,根据《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津先进制造办〔2021〕1号)、《天津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津先进制造办〔2021〕2号)和《 市人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 津人社局发〔2019〕39号精神,现就优化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价支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按照产业链需求调整职称专业设置


(一)根据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本市在工程技术职称系列中新增集成电路、物联网、智能装备、锂离子电池、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制造、轨道交通等9个专业;整合设置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港口等4个专业;更名生态环境、园林等2个专业;撤消新学科专业(转至自然科学研究职称系列)。优化调整后,本市工程技术系列职称专业设置共分为制造类、土建类、生产服务类3类39个专业(见附件1)。


(二)按照“一链一策”的原则,为每条产业链建立一套职称专业体系,主要对应关系如下(见附件2):


1.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对应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网信、集成电路4个职称专业。


2.集成电路产业链对应集成电路职称专业。


3.车联网产业链对应物联网、人工智能2个职称专业。


4.生物医药产业链对应制药、医疗器械、生物制造3个职称专业。


5.新能源产业链对应锂离子电池、新能源、装备制造、化工4个职称专业。


6.新材料产业链对应化工、轻工、集成电路、电子信息、锂离子电池、新能源、冶金、建筑材料与制品8个职称专业。


7.高端装备产业链对应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航空航天、装备制造5个职称专业。


8.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应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职称专业。


9.绿色石化产业链对应化工职称专业。


10.航空航天产业链对应航空航天职称专业。


11.中医药产业链对应制药职称专业。


12.轻工产业链对应轻工、纺织、自行车电动自行车3个职称专业。


二、支持联盟开展职称评价工作


(一)将联盟纳入本市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范围。经市人社局批准,联盟可组建相应专业的职称评审委员会,面向社会开展相关专业职称评审工作,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相关联盟秘书处或联盟所在区人社局,可作为职称评审办事机构,承担职称评审委员会日常工作。


(二)经专业主管部门评估同意、市人社局批准,联盟龙头、骨干企业,可单独申请或联合申请开展工程技术系列相应专业的职称自主评审,自主制定评价标准,自主组建评价机构,自主开展职称评审。


三、完善职称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一)工程技术系列职称专业设置实行动态调整,专业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市重点产业布局和产业链发展需要,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用人单位、行业专家、社会公众意见基础上,提出职称专业调整建议,经专家论证后,由市人社局会同专业主管部门印发实施。市人社局每年部署年度职称评审工作时,公布当年度工程技术系列职称专业设置情况。


(二)各专业职称评价标准可在不低于天津市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价标准基础上进行细化,也可按系列职称评价标准执行。细化的专业职称评价标准(模板见附件3)原则上每五年修订一次,也可根据工作需要即时修订。各专业主管部门应及时跟踪职称评价标准执行情况,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及时修订,经广泛征求意见后,与市人社局联合印发并向社会公布。修订后的专业职称评价标准应在每年度职称评审方案中予以明确。


四、提升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价服务水平


(一)各专业主管部门、区人社局、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和用人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优化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激发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协作、精心组织,抓细、抓实,确保落地见效。


(二)各部门、单位要严格按照《天津市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 ( 津人社规字〔2019〕4号)有关规定,认真落实职称申报评审“四公开”和“双公示”制度,做好审核推荐、材料报送、专家评审等各项工作,规范程序,加强管理,严肃纪律,保证质量。各专业主管部门对产业链相关职称专业的评审会议,要安排相关业务处室或委托区级相关专业部门进行监督,确保评价标准实施的专业性。各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要落实相互监督制度,确保评审会议科学公正、程序合规。担任职称评审办事机构的区人社局,应明确相应的职能部门和人员,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三)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宣讲培训、微信、微博、网站等多种方式,对产业链和联盟相关企业广泛开展政策解读,主动送政策上门、对接需求,确保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在职工程技术人才,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的职称申报权益。


对职称申报评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市人社局反馈,市人社局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跟踪服务。





联 系 人: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王延东


联系电话:83218426





附件:1. 天津市工程技术系列职称专业设置表


2. 天津市重点产业链职称专业体系对应表


3. 天津市工程技术系列各专业职称评价标准(模板)


市人社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9月9日

附件1

天津市工程技术系列职称专业设置表

序号

类别

专业

专业主管部门

子专业(适用范围)

调整变化

1

制造类

人工智能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2

集成电路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集成电路材料、装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

3

电子信息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通信技术、广播电视、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

原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通信、计算机专业整合

4

物联网

市科协

——

新增

5

装备制造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机械、电气

原机械、电气、设备专业整合

6

智能装备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新增

7

汽车及新能源汽车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原汽车专业整合

8

锂离子电池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新增

9

新能源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新增

10

航空航天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新增

11

海洋工程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新增

12

制药

市科技局

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

13

医疗器械

市科技局

——

14

生物制造

市科技局

——

新增

15

化工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有机化工

16

轻工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食品工程、轻化工程、轻工

17

纺织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18

冶金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冶炼、金属压力加工、冶金热能工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粉末冶金、耐火材料、冶金分析测试、冶金焦化、冶金设备动力、冶金设备动力电

19

自行车电动车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自行车、电动自行车

20

土建类

城乡规划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规划编制、规划研究、规划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景观规划

21

勘察测绘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工程测绘、不动产测绘、海洋测绘、地图编制、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互联网地图服务、工程勘察、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勘探工程、环境岩土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22

建筑设计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暖通设计、电气设计、设计概预算、景观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BIM设计、建筑设计科研、设计管理

23

建筑施工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土建施工、机电安装(暖通工程、电气工程、建筑给排水、建筑机械施工)、建筑工程监理、建筑装饰、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房地产项目策划、管理、设计管理)

24

建筑材料与制品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及其制品、高分子建筑材料和复合建筑材料及其制品、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制品

25

市政工程

市交通运输委

给排水与环境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地下结构与岩土工程、交通工程、铁道与轨道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市政、公路、铁道)、地质及水文工程(市政、公路、铁道)、工程测量(市政、公路、铁道)、工程造价(市政、公路、铁道)、机械、电气及自控工程(市政、公路、铁道)、景观工程(市政、公路、铁道)

26

供热供燃气

市城市管理委

供热、供燃气

27

生态环境

市生态环境局

——

原环境保护专业更名

28

水务

市水务局

——

29

港口

市交通运输委

港口土建、港口机电

原港口土建、原港口机电专业整合

30

园林

市城市管理委

——

原园林绿化专业更名

31

基层土建

市农业农村委

建筑工程管理、土木建筑、岩土、工程测量、工程造价、机电安装、建筑机械、给排水、自动化(建筑)、电气(建筑)、暖通、电子与智能化(建筑)、焊接(建筑)、建筑材料(生产)、建筑装饰、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混凝土制作)、建筑材料(试验检验)、环境工程、园林景观、古建筑园林、市政工程、燃气(建筑)、物业(土建)、物业(暖通)、物业(电气)、物业(机电)、物业(园林)

32

生产服务类

技术经纪

市科技局

技术转移研究、技术转移运营服务

33

网信

市网信办

网络空间安全、互联网治理、网络技术应用

34

交通运输

市交通运输委

——

35

轨道交通

市交通运输委

——

新增

36

快递工程

市邮政管理局

快递设备工程、快递网路工程、快递信息工程

37

安全工程

市应急管理局

——

38

质量计量标准化

市市场监管委

质量、计量、标准化

39

粮油

市粮食和物资局

粮油储藏、粮油(饲料)加工、粮油流通

附件2

天津市重点产业链职称专业体系对应表

序号

产业链名称

子链名称

职称专业体系

对应产业人才联盟

1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基础软件

由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网信、集成电路4个专业构成。其中,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子链对应人工智能和电子信息专业(也可参加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资格水平考试),网络安全子链对应网信专业,CPU设计和集成电路子链对应集成电路专业,外设终端子链对应电子信息专业。

对应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互联网新经济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应用软件

网络安全

CPU设计和集成电路

外设终端

2

集成电路

IC设计

由集成电路专业构成,覆盖IC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备、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5个子链。

对应半导体集成电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芯片制造

封装测试

集成电路设备

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

3

车联网

车路协同装备

由物联网、人工智能2个专业构成。其中,车路协同装备子链、标准测试验证子链对应物联网、人工智能专业,示范应用服务子链对应物联网专业。

对应智能网联汽车、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示范应用服务

标准测试验证

4

生物医药

制药

由制药、医疗器械、生物制造3个专业构成,分别对应制药、医疗器械、生物制造子链。

对应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医疗器械

生物制造

5

新能源

锂离子动力电池

由锂离子电池、新能源、装备制造、化工4个专业构成。其中,锂离子动力电池子链对应锂离子电池专业,风能、太阳能子链对应新能源、装备制造专业,氢能子链对应新能源、化工专业。

对应新能源电池、动力与电气、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风能

太阳能

氢能

6

新材料

先进化工新材料

由化工、轻工、集成电路、电子信息、锂离子电池、新能源、冶金、建筑材料与制品8个专业构成。其中,先进化工新材料子链对应化工、轻工专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子链对应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化工、锂离子电池、新能源专业,高端金属材料子链对应冶金专业,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子链对应轻工、化工、建筑材料与制品专业。

对应无人机和新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新能源电池、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

高端金属材料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7

高端装备

智能装备

由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航空航天、装备制造5个专业构成,分别对应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子链。对于各子链相关交叉专业领域,对应装备制造专业。

对应智能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动力与电气、航空航天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轨道交通装备

海洋装备

航空航天装备

8

汽车及新能源汽车

整车制造

由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专业构成,对应整车制造、新能源核心零部件、汽车电子、汽车动力、汽车车身、汽车底盘6个子链。

对应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新能源核心零部件

汽车电子

汽车动力

汽车车身

汽车底盘

9

绿色石化

特种烯烃衍生物

由化工专业构成,对应特种烯烃衍生物、先进化工材料、高端精细及专用化学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4个子链。

对应无人机和新材料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先进化工材料

高端精细及专用化学品

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10

航空航天

空客飞机

由航空航天专业构成,对应空客飞机、直升机、无人机、运载火箭、卫星及超大型航天器5个子链。

对应航空航天、无人机和新材料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直升机

无人机

运载火箭

卫星及超大型航天器

11

中医药

由制药专业构成。

对应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12

轻工

由轻工、纺织、自行车电动自行车3个专业构成。

对应无人机和新材料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附件3


天津市工程技术系列各专业

职称评价标准(模板)


一、基本条件

(一)

(二)

(三)

......

二、技术员资格条件

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技术员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学历、资历要求

(二)专业能力、业绩成果要求

三、助理工程师资格条件

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助理工程师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学历、资历要求

(二)专业能力、业绩成果要求

四、工程师资格条件

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工程师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学历、资历要求

(二)专业能力要求

(三)业绩成果要求

(四)破格条件

五、高级工程师资格条件

在符合基本条件基础上,高级工程师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学历、资历要求

(二)专业能力要求

(三)业绩成果要求

如下设子专业(方向)可按子专业细分:

1. 子专业A

2. 子专业B

3. 子专业C

(四)破格条件

六、正高级工程师资格条件

在符合基本条件基础上,正高级工程师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学历、资历要求

(二)专业能力要求

(三)业绩成果要求

如下设子专业(方向)可按子专业细分:

1. 子专业A

2. 子专业B

3. 子专业C

(四)破格条件

七、有关说明

(一)子专业(方向或适用范围)

(二)相近专业范围

(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关于优化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价支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解读
来源: 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时间: 2021-09-18

一、工程技术系列职称专业设置如何调整?


答:根据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新增集成电路、物联网、智能装备、锂离子电池、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制造、轨道交通等9个专业;整合设置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港口等4个专业;更名生态环境、园林等2个专业;撤消新学科专业(转至自然科学研究职称系列)。优化调整后,本市工程技术系列职称专业设置共分为制造类、土建类、生产服务类3类39个专业。


二、工程技术系列职称专业和产业链如何衔接?


答:按照“一链一策”的原则,为每条产业链建立一套职称专业体系,主要对应关系为:


1.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对应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网信、集成电路4个职称专业。


2.集成电路产业链对应集成电路职称专业。


3.车联网产业链对应物联网、人工智能2个职称专业。


4.生物医药产业链对应制药、医疗器械、生物制造3个职称专业。


5.新能源产业链对应锂离子电池、新能源、装备制造、化工4个职称专业。


6.新材料产业链对应化工、轻工、集成电路、电子信息、锂离子电池、新能源、冶金、建筑材料与制品8个职称专业。


7.高端装备产业链对应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航空航天、装备制造5个职称专业。


8.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应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职称专业。


9.绿色石化产业链对应化工职称专业。


10.航空航天产业链对应航空航天职称专业。


11.中医药产业链对应制药职称专业。


12.轻工产业链对应轻工、纺织、自行车电动自行车3个职称专业。


三、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可否开展职称评价工作?


答:1. 将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纳入本市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范围。经市人社局批准,联盟可组建相应专业的职称评审委员会,面向社会开展相关专业职称评审工作,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相关联盟秘书处或联盟所在区人社局,可作为职称评审办事机构,承担职称评审委员会日常工作。


2. 经专业主管部门评估同意、市人社局批准,联盟龙头、骨干企业,可单独申请或联合申请开展工程技术系列相应专业的职称自主评审,自主制定评价标准,自主组建评价机构,自主开展职称评审。


四、工程技术系列职称专业如何动态调整?


答:1. 工程技术系列职称专业设置实行动态调整,专业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市重点产业布局和产业链发展需要,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用人单位、行业专家、社会公众意见基础上,提出职称专业调整建议,经专家论证后,由市人社局会同专业主管部门印发实施。市人社局每年部署年度职称评审工作时,公布当年度工程技术系列职称专业设置情况。


2. 各专业职称评价标准可在不低于天津市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价标准基础上进行细化,也可按系列职称评价标准执行。细化的专业职称评价标准原则上每五年修订一次,也可根据工作需要即时修订。各专业主管部门应及时跟踪职称评价标准执行情况,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在不低于天津市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价标准基础上,及时修订专业评价标准,经广泛征求意见后,与市人社局联合印发并向社会公布。修订后的专业职称评价标准应在每年度职称评审方案中予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