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33-3505-7288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海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北州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细则》的通知

海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北州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细则》的通知
北政办〔2018〕132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海北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海北州2020年度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2021年3月3日规定,继续有效(保留)

各县人民政府、青海湖农场,州政府各部门:



州民政局拟定《海北州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细则》已经州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海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9月6日


海北州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社会组织发展,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会公益事业中的作用,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和青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海北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海北范围内社会组织的登记以及对其监督管理。


本细则所称社会组织,是指自然人、国家机关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用非财政性资金依法成立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法人。


社会组织可以采取非公募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


第三条 社会组织应当依法开展活动,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团结,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社会公德。


第四条 州民政部门是海北州社会组织管理机关,设立社会组织管理专门机构,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安排专项工作经费,负责在海北州范围内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的登记及监督管理工作。县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的登记及监督管理工作。各县政府应为民政部门设置相应工作机构,配备相应工作人员,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


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州、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对社会组织成立进行前置性审批,是该类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协助民政部门做好社会组织的登记及监督管理工作。


其他行业管理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协助同级民政部门做好本领域社会组织的登记审查和日常行业监管工作。


第五条 社会组织依法独立开展活动和承担法律责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组织架构,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加强诚信自律建设,推进政企分开,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确保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第六条 海北州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财政部门每年安排一定的孵化专项经费,用于培养扶持发展社会组织,重点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科技类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商会,支持社会组织举办公益事业。


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积极推进基层社会组织孵化器建设,有条件的可以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培育中心,作为培育发展基层社会组织的服务平台。


第七条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逐步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范围和规模,可以将政府部门不宜行使、适合市场和社会提供的事务性管理工作及公共服务,通过竞争性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落实国家对社会组织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社会组织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社会组织人事管理、社会保险、人才交流、职称评定等政策,建立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薪酬指导机制,加强社会组织专业化队伍建设。


第二章 成立登记


第八条 社会组织应当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后,方能开展活动。 


社会组织名称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应与其业务范围、成员分布、活动地域相一致,准确反映其特征,冠以相应的行政区域名称。符合海北州登记的,可以冠以“海北州”、“海北”字样,由州民政部门负责登记管理;符合县上登记名称冠以“县”字样的,由县民政部门负责登记管理。


在海北州范围内申请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不得冠以“中国”、“全国”、“中华”或者“青海”、“全省”等字样。


第九条 申请社会组织注册登记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成立社会团体,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


2、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3、有固定的住所;


4、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5、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


(二)申请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2、必须有3—25名理事会;


3、有规范的名称、必要的组织机构;


4、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5、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合法财产;


6、有必要的场所。


(三)设立基金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为特定的公益目的而设立;


2、必须有5—25名理事会;


3、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


4、有规范的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以及与其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5、有固定的住所。


(四)有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负责人。


(五)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注册资金不得少于三万元。


(六)由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法律法规对社会组织的登记注册条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申请社会组织注册登记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注册登记申请书;


(二)验资证明;


(三)住所使用证明;


(四)发起人基本情况;


(五)拟任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六)章程草案;


(七)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或者非公募基金会成立申请表;


(八)社会团体成立大会有关材料及会员名册;


(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承诺书、社会组织党员情况调查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承诺书需经州县“两新”工委审核并加盖公章后备案;


(十)属于提供劳动就业、教育培训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交办学许可证;属于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属于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交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属于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等特殊群体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交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


(十一)依法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发起人应当对社会组织登记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完整性负责,对社会组织登记之前的活动负责。筹备期间不得开展筹备以外的活动。


第十一条 社会组织申请注册登记,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按照本细则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发起人向负责登记管理的民政部门提出拟成立社会组织名称预先核准的书面申请,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对拟成立社会组织的名称作出批复;不同意批复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二)发起人凭民政部门同意拟成立社会组织名称的批复开展筹备工作,属于社会团体、非公募基金会的,应当于六个月内完成筹备工作;属于社会服务机构的,应当于三个月内完成筹备工作。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筹备工作的,预先核准的名称自动失效;


(三)发起人完成筹备工作后,应当向民政部门提出社会组织注册登记书面申请,并按照规定提交相关材料;民政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决定书;对申请登记事项不符合法定条件或者材料不全的,应当予以一次性告知;


(四)对符合注册登记条件的社会组织,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注册登记的决定,并发放《社会组织法人登记证书》;对不符合注册登记条件的,应当不予批准,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申请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属于以下类型的,由民政部门直接核准:


(一)行业协会、商会;


(二)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内从事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的科技类社会组织;


(三)提供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服务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


(四)在社区内为满足城乡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


第十三条 成立第十二条规定以外的社会组织,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有业务主管单位的行业协会和商会,民政部门应当先向所属业务主管单位征求意见,取得其同意后再按照本细则的规定审核。必要时,可征求同级公安、安全部门和上级民政部门意见。


第十四条 民政部门办理社会组织注册登记,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出具意见作为审批依据的,应当在十日内完成征求意见。行业管理部门应当协助民政部门对社会组织发起人、拟任负责人资格审查,对社会组织名称审核、业务范围审定。


对跨领域、跨行业以及业务宽泛、不易界定的社会组织,民政部门要按照明确、清晰、聚焦主业的原则,加强名称审核、业务范围审定,听取利益相关方和管理部门意见后才予以登记。


征求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查期限内。


第十五条 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发起人提交的注册登记资料的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核准注册登记:


(一)不符合本细则第三条、第九条规定的;


(二)申请登记的区域性社会团体或者社会服务机构与已登记的区域性社会团体或者社会服务机构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


(三)发起人、拟任负责人有本细则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的;


(四)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的。


社会组织发起人应当对社会组织登记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完整性负责,对社会组织之前的活动负责,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六条 属于面向社区,为满足城乡社区居民需求、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以开展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组织(下称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尚不符合本细则规定注册登记条件,但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所在地县民政部门申请备案登记:


(一)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


(二)有规范的名称、章程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三)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和固定的办公场所;


(四)注册登记资金不少于3万元。


社会组织申请备案登记,参照本细则第十条规定提交相关材料。


第十七条 县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备案登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备案的决定,同意备案的,出具同意备案意见书;不予备案的,书面说明理由。


县民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备案登记、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符合注册登记条件的,应当进行社会组织注册登记。


第十九条 业务主管单位应当协助民政部门加强对社会组织名称、宗旨、业务范围、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审查,加强对所主管社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财务和人事管理、研讨活动、对外交往、接收境外捐赠资助、按章程开展活动等事项进行管理。


第二十条 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章程的规定,忠实履行职责,维护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会员的合法权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社会组织的负责人:


(一)正在或者曾经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曾在被撤销登记、吊销社会组织法人登记证书的社会组织担任负责人,且对该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或者曾在被取缔的社会组织担任负责人,自该社会组织被撤销登记、吊销社会组织法人登记证书、取缔之日起未满三年的;


(三)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二十一条 社会组织应当凭其注册登记证书申请刻制印章、开立银行帐户,并将印章式样和银行帐号报送批准注册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备案登记的社会组织,应当凭同意备案意见书申请刻制印章,并将印章式样报送同意备案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 变更登记、注销登记


第二十二条 社会组织的登记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自变更决议作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注册登记或者备案登记程序,向原民政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社会组织申请变更登记的事项需经业务主管单位批准作为前置条件的,应当经业务主管单位批准同意后方能申请变更登记。


第二十三条 社会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原注册登记或者备案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注销登记:


(一)完成社会组织章程规定的宗旨,或者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的;


(二)自行解散的;


(三)分立、合并的;


(四)依法被撤销登记或者吊销社会组织法人登记证书的;


(五)由于其他原因终止的。


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登记成立的社会组织申请注销登记,民政部门应当先征得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后,才可以进行注销登记。其党的组织应与属地党委协商后,进行合并或撤销。


第二十四条 社会组织应当在本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终止情形出现之日起三十日内,在民政部门、业务主管单位及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并向社会公告。不成立清算组或者清算组不履行职责的,由民政部门或者业务主管单位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


清算期间,社会组织不得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社会组织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当按照社会组织章程的规定或者社会组织的权力机构的决议进行处置。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置。


第二十五条 社会组织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注册登记或者备案登记的民政部门提交注销登记申请书和清算报告书,办理注销手续。


原注册登记或者备案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注销登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社会组织注销登记的决定,准予注销的,发给注销证明文件,收缴该社会组织的法人登记证书和印章;不予注销的,应当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