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外经贸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全文废止】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外经贸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全文废止】
鲁政发〔2012〕26号
USHUI.NET®提示:官网标注失效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集成新的发展优势,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加快推动由出口和利用外资为主向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转变,促进全省外经贸平稳较快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培育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
1.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有利于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适应性调整与战略性调整,科学研判形势,把握经济动态,着力稳企业、稳市场、稳政策,全力以赴实现稳中求进目标。
2.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实施技术、品牌、营销、服务“四带动”出口战略,推动出口从传统的生产成本优势向新的核心竞争优势转化。加快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企业及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企业。完善出口品牌培育机制,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出口认证和宣传推广,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扩大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电子通讯等技术和资金密集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升纺织服装、轻工、化工等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按照“推行国际标准、统筹两个市场、打造山东品牌、促进富民强省”的要求,深化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扩大示范区覆盖范围,不断提高运行质量水平。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拓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文化、物流、中医药、信息技术、旅游、教育、商业服务等新兴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出口。
3.拓展多元国际市场。深入实施“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巩固扩大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市场,大力拓展俄罗斯、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经济体市场,深度挖掘东盟等自贸区市场潜力。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建设具备物流集散、交易定价、设计展览和金融服务等综合性功能的国际贸易中心。完善专业化大市场的外贸功能,支持临沂商城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内外贸结合专业市场。积极推进山东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拓宽企业对外营销渠道。提高贸易摩擦应对能力,维护我省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
4.积极扩大进口。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 ( 国发〔2012〕15 号),优化进口商品结构,稳定和引导大宗商品进口,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进一步优化进口贸易结构,鼓励开展直接贸易,增强稳定进口的能力。鼓励省内商业企业经营代理国外品牌消费品,发展自营销售平台。组织专业团组赴境外采购,开展进口贸易促进活动。
二、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5.强化利用外资重点。突出“两国两地”(日韩港台)、“两洲两市”(欧美京沪),形成重大招商促进活动常态化。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促进省内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引导外资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海洋开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外商投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工程咨询、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
6.丰富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省内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外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和资源配置,加快现有外资企业增资发展。有效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和外资企业境内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债券)方式到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基金,鼓励外商投资基金更多投向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7.增强利用外资综合效应。更加注重择优选资,促进“引资”与“引智”结合,进一步发挥外资作为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的载体作用。鼓励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鼓励外资投向科技中介、创新孵化器、生产力中心、技术交易市场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创业服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
8.跨越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加大对10大在华全球服务供应商(及其运营交付中心)的引进力度,培植名列全国前10位的服务外包领军企业,保持10家全国年度百强成长型企业份额。积极促进服务外包由中低端向高端延伸,不断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外包的比重。大力发展软件开发、研发设计、金融后台服务、生物医药研发、动漫创意、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服务外包,加快培育政务外包、云计算、物联网、跨国公司共享服务等服务外包行业。
三、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9.提高对外投资质量效益。加强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发展的布局规划和产业指导,支持企业到技术人才密集的地方设立研发机构,到成本较低的地方建立生产基地,到资源丰富的地方推动合作开发。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强化功能定位和产业选择,支持俄罗斯托木斯克木材工贸合作区、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匈牙利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建设。建设一批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提高对外投资舆情监测和应对能力,有效防范风险。
10.提升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层次。拓展对外承包工程方式和领域,以设计咨询、前期规划为先导,增强承包工程带动出口能力,带动技术和标准“走出去”。推动省内企业与央企对接合作,拓展海外工程市场。积极承接国家援外任务,提高项目质量,建设精品工程。落实国家《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加强政府指导和公共服务,推进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加强高端劳务培训和储备,打造“山东劳务”品牌。
11.培育源自山东的跨国公司。加快重点行业全球布局,引导省内龙头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产业链,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提高跨国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通过并购和参股方式获得境外研发中心、营销网络和国际知名品牌。选择拥有一定规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从资金、技术、财税、金融、人才、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培育本土跨国公司。
四、强化开发区辐射带动作用
12.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加快各类园区转型发展,促进产业集聚、人才集聚和创新要素集聚,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功能,使各类园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区、调整产业结构的先行区和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推动海内外创新资源进入开发区,重点建设好一批集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核心区。加快青岛中德生态园建设,引进先进的园区建设管理经验和高端产业集群,示范带动国家级开发区加强国际合作。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务实开展园区招才引智工作,建设国际化人才高地。
请登录 查看或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