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33-3505-7288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青政办发〔2015〕11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6月26日


  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


  为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推动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转型升级,打造互联网工业强市,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抢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牢固树立开源开放、共创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跨界融合、协同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以打造互联网工业强市为目标,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立足存量调强,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努力建设软件定义的智能工厂,发展数据驱动的先进制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眼增量调优,大力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筑以平台为支撑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重塑新常态下青岛工业转型升级新动力,增创产业竞争新优势,为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立足青岛制造优势产业与品牌基础,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深度应用,力争到2020年,培育5个全国领先、行业主导的互联网工业平台,打造50个智能工厂或互联工厂,建设500条(个)自动化生产线或数字化车间,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青岛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互联网工业领军城市,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率先走在前列。


  ——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明显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及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重点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建成智能工厂与互联工厂,全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5以上。


  ——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演进。家电、服装等重点行业广泛推行个性化定制,大中型企业基本转向服务型制造,小微企业全面普及电子商务,以互联网工业为特色的知名企业和品牌茁壮成长,众创研发、众包设计加快发展,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智能装备产业跨越发展。智慧城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智能装备与产品产值比重显著提高,形成一批标志性的工业软件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


  ——新型产业生态基本形成。基于全产业链高效协同和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培育建设一批行业领先的云制造服务平台,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互联共享、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共创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打造更加开放包容、更具竞争优势的平台经济。


  三、重点任务


  (一)以发展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兼顾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企业的实际需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选树典型、以点带面,由低到高、齐头并进的推进路径,推动企业两化融合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与协同创新升级。


  1.实施关键岗位“机器换人”。在家电、电子、机械、食品、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差、安全风险高、工艺要求严的关键岗位,推广使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和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生产,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保障安全生产。


  2.推行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在钢铁、石化、化工、医药、纺织、食品、饮料等行业以流程制造为主的关键工序,推广使用自动化成套设备或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改造替代单机或人工组合生产,实现关键工序设备自动控制和运转,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与装备技术,提升设备加工精度、运转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3.推进数字化车间建设。在汽车机车、船舶海工、橡胶轮胎、机械装备等行业以离散制造为主的生产车间,推广应用智能数控设备、传感识别技术、制造执行系统等先进装备与管控技术,提高生产设备的数据采集、信息传递、智能分析和决策反馈能力,实现全工艺流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控,促进车间计划排产、加工装配、检验检测等各生产环节的智能协作与联动。


  4.支持骨干企业创建智能工厂。鼓励两化融合基础较好的骨干企业,在建设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基础上,综合运用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平行生产管控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研发、设计、工艺、制造、质控、物流、服务、管理、决策等全过程的集成优化,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率先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并通过评定。


  5.鼓励龙头企业打造互联工厂。支持家电、服装、橡胶轮胎等行业具备一定先发优势的龙头企业,面向产业链关联配套企业,输出标准统一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打造以行业云平台为支撑的智能互联工厂,促进两化融合由企业内部纵向集成向企业之间横向集成和产业价值链端到端集成延伸,实现跨区域、分布式协同制造,进一步提升全产业链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


  (二)以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促进传统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加快推进青岛产业新高地创意园等创新服务载体建设,将互联网创新基因融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打造基于平台支撑和数据驱动、适时感知消费需求、动态配置要素资源的新型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


  1.积极培育基于互联网的创业组织方式。支持领军企业和投资机构开设创客工场、创客学院、创客基金与众筹平台,搭建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小微创客提供一站式、低成本、全要素公共服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创新设计产业。支持骨干企业和机构搭建集成设计工具、仿真系统和海量数据资料的创新设计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与工业设计中心向社会开放研发设计、实验测试等创新资源,大力发展网络协同研发、网络众包设计等新产业,提高企业创新设计水平。


  3.深入推广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支持骨干企业搭建模块化、柔性化制造系统与价值交互平台,充分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大力推广模块定制、众创定制、专属定制等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新业务,培育发展网络众包、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促进社会制造资源的有效协同,大幅度降低企业库存和运营成本。


  4.广泛普及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营销方式。支持骨干企业搭建行业电商、跨境电商、大屏电商等新型营销平台,建设线下品牌集成体验店,鼓励和引导中小制造企业广泛开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挖掘的新媒体品牌推广、网络精准营销以及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体验式营销,提升“青岛制造”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实力。


  5.转型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型制造。支持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线下服务资源,发展远程监控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管理、融合应用解决方案、总集成总承包、融资租赁、内容增值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工业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等新业态,促进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不断延伸产业价值链条。


  (三)以开发智能装备与产品为基础,提升装备技术与系统集成水平。坚持自主开发与协同研发相结合,大力发展自主可控的智能装备与产品,积极开发软硬兼备的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加快建设畅通安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着力打造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与产业集群,为智能制造推广和智慧城市建设夯实基础。


  1.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智能制造领域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工艺与共性技术的攻关,重点推进新型传感器、高端芯片、智能仪器仪表、伺服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机车主牵引与网络控制系统等关键智能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提升智能制造基础配套能力和技术水平。


  2.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3D打印、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瞄准汽车、轨道交通、船舶海工等高端制造关键环节,大力开发智能制造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成套系统,推动橡胶机械、纺织机械、食品机械、电力机械、环保机械等传统产品向“数控一代” “智能一代”升级。


  3.开发智能终端产品。发挥国家级家电及电子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整体优势,加快推进青岛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开发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数字家庭、智慧医疗、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载终端等智能终端产品,推进消费电子产品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4.发展软件与系统集成。加快推进“东园西谷北城”千万平米软件产业园建设,支持工业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开发产品研发类、生产控制类、经营管理类、协同平台类、模块化嵌入式类等工业软件产品,形成一批数字设计与虚拟仿真、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业务协同与流程再造等系统集成与整体解决方案,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发展。


  5.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面向工业产业集聚区、小企业产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等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升级改造与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宽带接入服务能力。支持骨干企业开展信息物理系统网络研发及应用,完善企业云、行业云及大数据平台等应用基础设施,增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精确识别、有效交互与智能控制。


  (四)以打造云制造服务平台为支撑,构建协同共创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立足青岛制造品牌和产业基础,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支撑,重点打造家电、服装、橡胶轮胎、新能源汽车、3D打印等全国领先、行业主导的云制造服务平台,积极引导轨道交通、机械装备等行业培育特色化、专业化云平台,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与智能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


  1.打造家电云制造服务平台。依托海尔、海信等龙头企业,整合提升智能制造与智联服务技术支撑、协同创新与创客创业加速服务、跨境电商与大屏电商虚实营销等平台的社会化、服务化功能,面向全产业链开发输出智能工厂与智慧家庭自主标准体系和整体解决方案,构建全国最大的家电云制造服务平台生态圈,促进全市家电电子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


  2.打造服装个性化定制平台。依托红领“酷特智能”平台,面向服装、服饰行业,复制推广个性化定制、工业化生产全流程解决方案,建设全国领先的服装个性化定制云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挖掘细分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面向其他消费品行业开展多领域跨界合作,打造基于个性化定制的C2M(顾客对工厂)商业生态,推动传统制造方式向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转型升级。


  3.打造橡胶轮胎云制造服务平台。以橡胶谷平台金字塔体系、软控智慧工厂与智能轮胎整体解决方案、双星线上线下综合服务体系等为支撑,整合橡胶轮胎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集成橡胶现货交易与协同研发、轮胎智能制造与增值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功能,建设覆盖行业、辐射全球的橡胶轮胎云制造服务平台体系,促进全市橡胶轮胎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升级。
【政府扶持政策】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