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
威政发〔2010〕46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标准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与基础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我市产业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根据省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鲁政发〔2009〕8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实施标准化战略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标准化法》,按照国家、省有关部署要求,不断加大标准推广实施力度,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社会公众标准化意识还不够强,地方标准体系不够健全,采用国际标准比例偏低,部分标准滞后于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标准的作用和地位日趋突出,标准竞争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标准已成为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构成核心要素。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提高经济竞争实力,有效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各级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标准化战略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将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抓实抓好,为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明确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优势技术和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标准总体水平和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积极营造有利于标准化发展的环境,充分发挥标准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中的重大作用,为提高我市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产品质量安全、优势主导产业、自主创新、循环经济以及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建立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在标准化意识、发展环境、标准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切实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

1.工业标准化:利用标准引领产业优化升级,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等重点领域,结合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动企业和有关组织研制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标准,逐步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着力点由追踪国际、国内标准的发展变化转变为追求创新和突破,努力成为技术标准的主导。争取5年内,主持或参与制定、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50项以上,积极申报国家标准研究项目、标准化示范项目,争创“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2.农业标准化:5年内,争取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以上,主持或参与制定、修订国家、行业或地方农业标准10项以上,创建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示范企业5家以上,建立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2处以上。

3.服务标准化:围绕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房地产业、现代商务服务业六大重点产业,基本建立服务标准化体系。5年内,争取建设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5个以上,主持或参与制定、修订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5项以上,全市服务标准化实施水平居全省前列。

4.标准化支撑服务体系:加强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承担国内外标准化技术组织5个以上;建立国内领先的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本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国内领先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覆盖全市重点产业领域;建立国内领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覆盖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家、地区和重点出口产品;培养和引进标准化高端人才30名以上。

三、准确把握标准化工作重点

(一)加快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重点抓好食品质量安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围绕打造全国食品最安全城市的目标,结合我市优势农产品和食品产业化水平、外向度较高的特点,进一步健全种植、养殖、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并严格实施,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加强企业产品标准登记备案管理和监督,凡生产涉及人身、财产安全产品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二)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等重点领域、优势行业实现突破。重点加强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与信息服务、文化旅游、房地产、现代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以标准化手段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宣传力度,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在优势传统产业,引导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标准的更新和提高,引导产业升级换代。

(三)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相关领域标准化工作。加强节能减排方面国家、行业标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推进企业实施能效、环保标签制度及相关认证;加大环境质量及污染物排放限量标准的前瞻性研究,加快制定一批适应性强的技术标准,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四、认真落实标准化工作的各项措施

(一)增强标准化意识,加强标准化组织建设。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大力开展标准化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的标准化意识,形成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良好氛围。要积极推动我市优势企业、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承担国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争取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动权,组织企业积极申报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及工作组(WG)工作。同时,要大力培育和组建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各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二)坚持以企业为主原则,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企业标准化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一要推动企业参与制定、修订标准工作。支持企业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纳入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鼓励企业在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战略产业等方面积极提交国际、国家标准提案,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道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二要推动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准入等有效措施,支持企业取得国外产品认证和实施国外先进管理体系标准,提升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三要培育典型,在全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选择一批标准化基础好的企业,鼓励建立科技创新向技术标准转化、标准研究促进科技创新、标准应用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以标准化促进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