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加快丘陵山地特色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渝府办发〔2021〕91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加快丘陵山地特色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8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加快丘陵山地特色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我市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丘陵山地地域特色,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特色化、智能化和多样化为发展方向,全面构建丘陵山地特色农机制造创新体系,逐步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突出产品多功能应用水平,走出一条适应我市的农机装备产业发展道路。
(二)发展目标。
到2023年,全市农机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600万千瓦,丘陵山地特色农机装备制造体系基本建成;到2025年,全市农机装备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丘陵山地特色农机先进制造基地全面建成,我市农机装备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二、重点领域
结合我市丘陵山地地域特色,重点研发制造适应丘陵山地作业的中小型农机以及适应特色作物生产、特产养殖需要的高效专用农机装备。
(一)丘陵山地中小型农机。
围绕基本粮食作物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研发制造适应丘陵山地的中小型农机装备及动力组成、电控变速箱和履带总成等核心零部件,开发多功能作业平台及配套作业机具,支撑丘陵山地多功能机械化生产。
水稻:重点研究水稻高效育秧技术和智能喷射式定位施肥技术,研制稻田成垄复式播种机和智能水稻插秧施肥机。
玉米:重点研究玉米收获机低倾角、高效低损玉米收获技术和整机小型化轻量化技术,研制单行山地玉米收割机。
马铃薯:重点研究适用于粘重土壤的马铃薯机械化收获低损伤技术、复合土薯分离技术,研制集杀秧、挖掘、分离、收集功能于一体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油菜:重点研究适用于丘陵山地的油菜低损收获技术和油蔬两用摘苔技术,研制油菜低损收获机械和高效智能化摘苔机。
(二)特色作物专用机械。
围绕柑橘、榨菜、花椒、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研发制造包括耕整、施肥、喷药、采摘、装运等果园管理全程作业装备及蔬菜移栽、作物采摘、烘干加工等专用机械。
柑橘:重点研制山地复杂环境自动感知、智能决策、自主作业的果园管理机器人通用平台,并搭载对靶仿形喷药机器人、精准变量施肥机器人、采摘机器人、运输机器人。
榨菜:重点研制青菜头(榨菜原料)高效播种、移栽、水肥一体化、高效低损采收联合收割机械。
花椒:重点研制集剪枝、穗枝分离、枝条粉碎和毛花椒收集于一体的人工辅助型青花椒机械化采收装备。
茶叶:重点研制深施肥、高效植保、修剪、智能采摘、筛选等装备,以及茶叶杀青、揉捻、提香等成套化、智能化加工机械。
(三)特产养殖专用设备。
围绕荣昌猪、黑山羊、冷水鱼等特产养殖,重点发展品种选育、高效繁殖、饲料加工、养殖环境监控等专用设备。
畜牧:重点研制育种实验分析、种质资源管理设备,切碎、发酵、储存等饲料制作设备,自动供料、高效饲喂、环境监控和粪污资源化利用设备。
水产:重点研制水质调控、精准投喂、智能管控、捕捞等水产养殖专用设备。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山地农机创新驱动体系。
1.强化产业系统集成创新。鼓励农机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深度对接,构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创新制造供给体系。围绕山地特色农机装备,拓宽拓深微耕机应用场景,打造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动关键技术产业化,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孵化培育壮大一批农机高新技术企业。(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委)
2.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聚焦共性技术和关键产品短板,组织编制丘陵山地特色农机装备技术发展路线图,开展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加大山地小型农机装备动力组成、作业平台、变速箱和履带总成等核心部件的研发攻关力度,着力推动柑橘、榨菜、花椒、茶叶等特色农作物和荣昌猪、黑山羊、冷水鱼等特产养殖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农业农村委)
3.推动创新研发平台建设。着力推进农机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支持西南大学等高校、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农机板块发展壮大,支持农机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鼓励农机企业会同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产业研用联合体,积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和创新平台申报,打造“西部一流、全国先进”的丘陵山地智能农机装备创新研发平台,创建丘陵山地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委、市教委)
(二)打造产业良性发展生态。
4.支持龙头企业引领发展。充分发挥我市汽车摩托车制造等相关产业基础优势,支持重点农机企业开发小型收割机、轻型履带式拖拉机等山地特色农机产品,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微耕机产品,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鼓励无人机企业进军农业植保领域,支持全国智能农机龙头企业在渝建设智能农机项目。〔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委、有关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政府〕
5.推动产业链联动发展。认真梳理农机装备产业链条,推进农机装备全产业链上下联动发展。积极发挥产业链领军企业带动作用,支持企业由单机制造向成套设备集成发展,加强关键零部件企业培育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打造一批零部件“独角兽”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构建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生态。(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委)
6.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重庆高新区、九龙坡区等区域,重点在农机装备核心技术研发、关键成套设备研制方面取得突破;巴南区、江津区等区域,重点深化微耕机相关产品开发,持续扩大生产能力和对外出口规模;涪陵区、南川区、荣昌区、潼南区等区域,重点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特产养殖的农机装备。鼓励企业因地制宜研发制造当地特色农业机械,支持打造一批特色农机产业园区,形成跨区县的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委、有关区县政府)
(三)推动产业智能优化升级。
7.开发新型智能农机装备。深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机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信息感知技术、传感网和智能控制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应用,研发制造田间智能耕种、作物智能采摘、园艺智能作业和畜禽智能养殖等一系列新型智能农机装备。支持全国智能农机龙头企业研发制造农业智能机器人,鼓励市内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农机装备研发生产。支持我市农机企业优化生产布局,增加高端化、成套化、智能化产品供给。(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委、市大数据发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