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黔府办发〔2015〕45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修改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公布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1979—2019年)的决定》 ( 黔府发〔2020〕16号)规定,现行有效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 ( 国办发〔2014〕71号),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推进我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前提,以保障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益为根本,以规范交易行为和完善服务功能为重点,构建组织健全、功能齐全、行为规范、管理严格、风险可控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提高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山地新型农业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为主。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突出市场的平台服务公益性质,合理控制投资回报,合理设定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坚持高效便民。以县域市场为主体,合理布局县、乡市场网点,完善市场服务功能,提高交易服务效率,方便市场主体交易。
——坚持依法交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禁违法违规交易行为。
——坚持公开公正。交易公开透明、自主平等、公平竞争、规范有序。
(三)目标任务。在现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为主的各类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基础上,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条件,推动以县为重点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省、市(州)建立提供政策和综合信息发布、数据统计、情况分析、交易行为监管的信息服务平台。2015年启动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扩大范围,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省、市、县、乡统一联网、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促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繁荣,保障农村产权公开、公正、规范流转交易。
二、市场建设
(一) 交易市场的性质。交易市场坚持由政府主导、服务“三农”的非盈利公益性质,组织形式可以设置为事业单位法人,也可以设置为公司制企业法人。
(二)市场设立。
1.市场设置条件。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应当具备固定的交易场所、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交易和管理制度、与市场业务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及设施设备、信息发布和交易平台、有保障的经费来源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事业(企业)法人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
2.市场设置。
现阶段重点在县域设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确有需要的地方,可以设立覆盖更大地域范围的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整合县级现有国土、农业、林业、渔业、水利等单一产权流转服务平台,设立综合性的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既要搞好交易所式的市场建设,也要有效利用电子交易网络平台。
县域市场设立,由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核,报县级政府批准,按国家有关规定到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或注册手续。在乡(镇)依托现有各类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负责做好本区域内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服务工作;在村设立信息员,负责本村农村产权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县域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对县(市、区、特区)、乡(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活动实行一体化运营。县域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与上一层级流转交易市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共建,也可以实行一体化运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3.市场经营场所。
县域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可以设置独立的交易场所,也可以利用现有政务服务大厅、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划出专门区域,形成“一个屋顶下,多个服务厅、多品种产权交易”的综合平台。
(三)服务功能。
基本服务:发布交易信息,受理交易咨询和申请,协助产权查询,组织交易,出具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协助办理产权变更登记和资金结算手续等。
配套服务:开展资产评估、测绘、法律服务、产权经纪、项目推介、抵押融资、调解仲裁、规模化经营等服务,引入财会、法律、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组织和银行、保险、担保公司等机构,设立服务窗口,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供专业化、一站式服务,形成集各项功能为一体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三、市场运行
(一)交易主体。凡是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限制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均可以参与市场交易。
(二)交易品种。法律没有限制的农村各类产权均可以进入市场流转交易。现阶段的交易品种主要有:
1.农村土地经营权。包括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或者仍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的耕地、草地、养殖水面等的经营权(不涉及所有权、承包权)。
2.林权。包括集体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山林股权。
3.“四荒”使用权。包括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以及大规模未开发利用土地和盐渍化荒地的使用权。
4.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包括在规划范围内,依法取得的水域、滩涂水产养殖使用权。
5.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包括由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经营性资产(不含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
6.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包括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农村集体和涉农企业等拥有的农业生产设施设备。
7.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包括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农村集体和涉农企业等拥有的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
8.农业类知识产权。包括涉农专利、商标、版权、新品种、新技术等。
9.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包括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组织及其成员依法享有的股权。
10.依法可以流转交易的农户房屋所有权、使用权。
11.农村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产业项目招商和转让等。
12.其他依法可以流转交易的农村产权。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交易,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根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展情况确定。
(三)交易方式。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方式、期限和流转交易后的开发利用等,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国办发〔2014〕71号文件规定。
(四)交易程序。
1受理转让申请。转让方通过市场流转交易产权,需向市场提交书面申请,同时提交资格证明、产权权属有效证明、转让标的情况说明及市场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
2资格审核。市场依法对转让方提交的申请和材料的齐全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产权属性需要确认、产权交易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审批的,授权或委托市场统一负责办理,政府产权主管部门要积极提供帮助和服务。
3信息发布。市场应当通过交易网站、交易大厅显示屏及电视、报刊等媒体对拟流转交易的农村产权发布转让信息公告,广泛征集受让方。信息公告期一般不少于7个工作日,具体公告期限由转让方和市场协商确定。
4登记受让意向。意向受让方在信息公告期内,向市场提交产权受让书面申请,同时提交资格证明、资信证明、受让产权用途说明及市场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负责。市场要依法对意向受让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5组织交易。信息公告期满后,市场根据征集到的意向受让方情况,征求流转交易双方意见,选择适当的交易方式组织交易。达成交易意向并经公示无异议的,签订交易合同。
6资金结算。受让方将产权交易价款交付至市场资金结算帐户,市场按交易合同约定及时将资金划给转让方。
7交易鉴证。交易资金结算完成后,市场为交易双方出具《农村产权交易鉴证书》。交易双方持《农村产权交易鉴证书》和有关申请材料到政府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或产权管理机构办理权属变更手续,也可凭此证向金融机构办理产权抵押融资。
(五)归档管理。产权交易完成后,市场应将交易过程中形成的所有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原始纪录,按照有关档案法规、标准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并集中统一保管。一般档案的保管期限为产权流转期满后保留3年,重要(典型)的保管期限为30年,具有重要历史凭证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保管期限为永久。档案保管期满后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鉴定销毁。
四、交易规则
(一)县级政府各类产权主管部门,依据法律和有关规定制定产权流转交易详细规则,并对交易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
(二)进入市场交易的农村产权,必须权属清晰、无争议。
(三)产权转让方凭产权权属有效证件或其他有效证明进入市场申请交易,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产权流转交易有限制性规定的,按有关规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