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登录/注册
最新
扶持政策
税种专区
税收专题
行业专区
地方法规
法规库
实务问答
VIP专区
精确检索
税种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
土地增值税
房产税
土地使用税
印花税
车船税
资源税
契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
车辆购置税
环保税
关税
耕地占用税
烟叶税
水利基金
文化事业建设费
工会经费
残疾人保障金
进出口税收
涉外税收
发票管理
地区
国家
青岛
安徽
北京
大连
福建
甘肃
港澳台
广东
广西
广州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波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深圳
四川
天津
西安
西藏
厦门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庆
年份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专题
政府扶持政策
企业会计准则
所得税汇算清缴
办事指南
营改增
会计处理
政府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资产评估
审计
资源综合利用
小微企业
并购重组
股权转让
股权激励
创业就业
纳税信用
农产品
高新企业认定
科技创新
加计扣除
残疾人
加速折旧
一带一路走出去
税收协定
个体
个人独资
合伙企业
核定征收
注师
征管
公司法
留抵退税
公积金
社保
品牌、质量
知识产权、专利
财务软件
纳税筹划
工商登记、变更
风险内控
同期资料
纳税申报
税法案例
会计考试
资产损失
特别纳税调整
租赁
无形资产
固定资产
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
非居民企业
会计继续教育
资本市场
管理会计
非居民个人
国有企业
其他
大数据
注销
纳税申报表
财务报表
行业
新能源
房地产
建筑
运输
仓储与物流
酒店餐饮
出口退税
农林牧渔
软件与高新技术
金融与保险
商业
律师
租赁
服务
一老一小
外贸
加工与制造业
矿山
环保节能
创投
文化教育体育
咨询
创意、会展、广告
公共服务
物业
人力资源
旅游业
医疗健康生物医药
其他
开始检索
¥
.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规专区
前往VIP专区 精确搜索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非煤矿山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非煤矿山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云政发〔2015〕38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滇中产业新区管委会,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云发〔2014〕20号),促进我省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
非煤矿山是我省工业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原因,我省非煤矿山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矿权布局不合理、基础条件薄弱、资源浪费严重、生态保护和安全生产压力大等问题突出,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的发展方式已成为制约非煤矿山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最大因素,促进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加快推进非煤矿山转型升级,既是推进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非煤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做大做强非煤矿产业的必然要求。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以促进矿产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为目标,通过“达标保留一批、改造升级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淘汰关闭一批”(以下简称“四个一批”),切实调整产业结构,彻底改变非煤矿山“散、小、弱”状况,提高产业规模效益和集聚发展度,实现非煤矿山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三)基本原则
1. 市场主导,优化配置。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调控并举,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配置;改变粗放的开采方式,促进非煤矿山向安全可靠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转变,打造绿色、循环、生态矿产业。
2. 做优做强,提质增效。严格新建非煤矿山准入门槛,强化安全、环保、能耗、标准等刚性约束;改善现有非煤矿山生产条件,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走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巩固非煤矿产业支柱地位,促进非煤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 科技推动,创新发展。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非煤矿产业,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产能;通过政府引导,激发企业内在动力,促进非煤矿山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以下简称“四化”)发展道路,全面提升矿产业竞争力。
(四)工作目标
1. 提升质量效益。通过3年攻坚行动,到2017年底,全省非煤矿山从现在的6127座减少到4500座以内,全面完成非煤矿山改造升级、整合重组和关闭退出任务;非煤矿山工业增加值比2014年增长25%以上,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2014年分别下降20%以上。
2. 促进“四化”建设。到2017年底,所有在生产的非煤矿山实现机械化开采、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非煤矿山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明显提升,中型以上矿山比例从现在的2.8%提高到10%以上;现有38座大型非煤矿山(不含钛矿)全部建成“四化”矿山。
二、严格市场准入
(一)严格新建非煤矿山准入标准
1. 新建非煤矿山项目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各地、有关部门一律不予批准:
(1)生产建设规模和服务年限低于《云南省非煤矿山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见附件,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
(2)与铁路、高等级公路、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和高压输电线路等重要设施的安全距离不能满足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矿山申请划定的矿区范围与周边毗邻的采矿权间距不满足设计规范规定保留安全间距要求的;
(3)位于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国家重点保护的不能移动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所在地等区域,以及位于重要城镇、城市面山的;
(4)露天采石(砂)场矿界与村庄的距离小于500米,矿界与矿界之间安全距离小于300米,2个以上(含2个)露天采石(砂)场开采同一独立山头,难以实现自上而下分台阶(层)开采,位于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旅游线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本文印发之前已取得合法探矿权的除外);
(5)未达到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2. 新设采矿权必须符合矿产资源规划、产业政策和矿业权设置方案,除同属1个矿业权人的情形外,矿业权在垂直投影范围内不得重叠;依据固体矿产勘查评价的基本单元及开采规划,应统一开采的矿床,只能设立1个采矿权。
3. 采矿权新立、扩大、缩小、变更,应通过同级有关主管部门安全条件初步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
4.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规定,对申请设立采矿权(含划定矿区范围)的非煤矿山原则上应达到勘探程度,简单矿床应达到详查并符合设计要求(《矿产勘查开采分类目录》中第三类矿产除外)。已设采矿权的生产矿山利用原有生产系统申请在其深部和外围区域扩大开采的,扩大区域范围内资源勘查程度应达到详查。
5. 非煤矿山新、改、扩建项目以及对矿山进行整合,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三同时”手续。严禁以探矿等名义实施采矿活动。
(二)现有非煤矿山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1. 生产矿山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生产规模符合标准要求,矿山符合已批准的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和矿区总体规划;
(2)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照,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及以上;
(3)与相邻矿山以及村庄、重要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符合“严格新建非煤矿山准入标准”的有关规定;
(4)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的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设计规范要求的安全设施设计。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有环保审批及验收手续,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符合有关要求;
(5)矿山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齐全有效,满足矿山安全规程、设计规范要求。地下开采矿山每个矿井至少应有2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每个生产水平(中段)均应至少有2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应同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露天开采矿山应自上而下分台阶(层)开采,且台阶高度、台阶坡面角、最终边坡角等参数符合矿山安全规程规范及设计要求;
(6)无重大安全隐患,没有非法、违法开采行为,未使用国家禁止或者淘汰的设备及工艺;
(7)有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8)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矿山安全生产的其他有关规定。
2. 基建矿山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合法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
(2)建设规模符合标准要求;
(3)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所作的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及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且按照管理权限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批,具有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审批手续;
(4)无以基建名义实施采矿等非法行为。
三、实施“四个一批”
(一)达标保留一批
达到上述基本条件的非煤矿山予以保留,可以继续生产或者建设。同时,按照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分级管理。
(二)改造升级一批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非煤矿山必须实施改造升级:
1. 生产建设规模达不到标准要求,但改造后能达到要求,需要单独保留的;
2. 达不到上述基本条件,但具备相应的整改条件,需要继续保留的。
(三)整合重组一批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非煤矿山必须实施整合重组:
1. 生产或者建设规模达不到标准要求,但有条件实施整合的;
2. 同一个矿体或者矿床分属2个以上(含2个)不同勘查、开发主体的,原则上实施整合重组;
3. 相邻矿山之间安全距离达不到“严格新建非煤矿山准入标准”有关规定要求的。
(四)淘汰关闭一批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非煤矿山必须依法实施关闭:
1.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依法做好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关闭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2〕234号)中规定的8种取缔关闭情形之一的;
2. 矿山安全距离不符合“严格新建非煤矿山准入标准”有关规定且难以整改,或者位于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国家重点保护的不能移动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所在地等区域且未经有关主管部门同意的;
3. 越界开采且拒不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无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以及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措施不符合有关要求,造成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的;
4. 开采零星资源的小矿山,采矿权范围内资源枯竭的。
四、工作步骤
(一)自查自纠。各州、市、县、区人民政府和滇中产业新区管委会应先行组织自查自纠,对所有无证无照、非法开采、私挖滥采、越界开采、以采代探等非法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对非法违法矿点坚决依法取缔关闭。
(二)专家排查。2015年8月底前,由省、州市人民政府和滇中产业新区管委会按照分级负责原则,依托中介机构聘请有关专家,对照“四个一批”和“现有非煤矿山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对全省所有非煤矿山逐一排查会诊,并作出评价、提出建议,供各级政府决策参考。其中,省级负责排查所有地下开采矿山、中型以上露天开采矿山和矿界跨州市的矿山;州市和滇中产业新区负责排查本行政区域内省级排查范围之外的所有矿山。
(三)制定方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中介机构和专家建议,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县、市、区非煤矿山转型升级方案,于2015年9月底前报所在州市人民政府(滇中产业新区管委会),各州、市人民政府和滇中产业新区管委会于2015年10月底前将本地非煤矿山转型升级方案报省级联席会议办公室,经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评审后,提请省级联席会议研究批复。
(四)综合整治。各地严格按照批复的方案开展转型升级,除达标保留矿山外,其他非煤矿山必须按照“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先行实施综合整治。对改造升级的矿山,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和标准进行改造,经改造达标验收合格继续从事生产;对被列为整合重组的矿山,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等方式,由整合重组主体实施整合;对被列为关闭的矿山,于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到位。
请登录 查看或下载全文
【政府扶持政策】相关法规
【云国土资[2016]188号】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非煤矿山转型升级中涉及办理采矿权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
有奖纠错
导出
打印
提问
收藏
匿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