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东南州关于进一步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东南州关于进一步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黔东南府办发〔2017〕42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和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 黔东南府发﹝2018﹞3号)规定,现行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黔东南府办发〔2018〕43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黔东南州关于进一步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9月20日

 
黔东南州关于进一步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的意见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重要举措之一,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根据《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发改西部〔2014〕1772号)文件精神,现就我州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学习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严守两条底线,厚植生态优势,推进绿色发展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基本要求,建设现代化高效特色农业,打赢脱贫攻坚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十分重大。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担当,按照国家、省的要求,特别州委、州政府近期系列决策部署,扎实规范、保质保量地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宏伟目标,建设大美黔东南。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退不退耕,还林还是还草,种什么品种”由农民自主决定。各县(市)人民政府加强引导,提供技术服务,严禁“一刀切”、强推强退。


2.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有条件的可实行林草结合,不再限定还生态林和经济林比例,重在增加植被盖度。


3.坚持严格范围、稳步推进。严格限定在25°以上陡坡耕地实施,各县(市)明确目标任务和建设重点,兼顾需要和可能,合理申报建设规模和进度。


4.坚持突出重点、规模实施。优先安排在两高及通道可视范围内实施,以村为基本单元整村推进、规模实施。


5.坚持落实责任、依法管理。各县(市)人民政府对本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负总责,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加强退耕还林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依照《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工程实施全过程实行有效监管。


6、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要和生态功能区规划、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等相衔接。


(三)目标任务。


1.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实施范围。根据《省发改委等5部门关于下达贵州省2017年退耕还林还草年度任务的通知》(黔发改农经〔2017〕1121号)文件精神,我州国土二调图斑内25°以上坡耕地资源数(2012年调查数)为62.03万亩,图斑外核实25°以上坡耕地资源数14.17万亩,2014--2016年已安排任务数25.87万亩(2014年未安排我州任务),剩余可退耕资源数(含图斑外)50.33万亩,2017年安排任务5.12万亩。全州退耕还林范围限定在25度以上坡耕地,各县(市)要在符合退耕条件的土地资源规模内,统筹安排退耕任务,优先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异地移民搬迁户纳入退耕还林范围。


2.退耕还林长短结合,稳定发展。为确保退耕还林工作“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增收”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民脱贫致富,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做好引导工作,要发展部分经济林和具有短期受益的林种,确保农民不因退耕而经济收入受到影响。


二、重点工作


(一)围绕“大生态、大健康、生态文明、产业扶贫”推进退耕还林的实施。


1.围绕“大生态”。通过退耕还林实施,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生态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围绕“大健康”就是要紧紧围绕着人们期望的核心,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走得安”。退耕还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改善以及提供经济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3.围绕“生态文明”就是指在实施退耕还林中,要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搭配经济林与生态林比例。


4.围绕“产业扶贫”。实施退耕还林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营造有规模、有特色、有亮点的退耕还林精品产业,助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要建立退耕还林示范点,集中打造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退耕还林林业产业示范基地。


(二)重点突出“三线”绿化美化彩化香化工作。


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要重点围绕在“三线”即:生态线、旅游线、交通线沿线的25°以上陡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重点要突出:一是“绿化”,就是要让“三线”周边荒山荒地造林绿化,增加森林覆盖;二是“美化”,就是要通过栽植乡土珍稀绿化树种形成多品种,要有层次感的绿化带,打造美化升级版;三是“彩化”,要选择多色彩不同品种树种,进行不同色彩配置,进行绿化彩化,改变以往单一绿色,提升视觉美感;四是“香化”,要选育种植具有香味的树种,如桂花等具有特殊香气的造林树种,进一步提升“三线”绿化品位和档次。


(三)加强工程计划管理,积极申报和编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