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2018-12-07                                        黔科通〔2018〕129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贵州省科技厅规范性文件清理》 ( 2021-10-14规定,现行有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确保省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根据《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省科学技术合作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等各项活动。


第三条  省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四条  省科学技术奖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为我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对同一项目授奖的个人、组织,按照贡献大小排序。


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等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省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


各级政府部门一般不得作为省科学技术奖的候选单位。


第五条  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和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单位应当是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科学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项目的完成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的主要完成单位。


第六条  省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必须实施应用两年以上。候选项目是省自然科学奖的,其主要论著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为学术专著出版两年以上。


第七条  省科学技术奖每年授奖一次。


省科学技术奖是省人民政府授予个人或组织的荣誉,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八条  省科学技术厅负责省科学技术奖的管理、指导和日常工作。


第二章 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一节 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第九条  《办法》第八条(一)所称“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中取得特别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是指候选人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系列或重大的技术发明或技术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促进该领域技术的跨越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


第十条  《办法》第八条(二)所称“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指候选人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或重大科学发现,丰富和拓展了学科的理论,促进该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十一条  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工作。


省最高科学技术奖不分等级,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人。


第二节 省自然科学奖


第十二条  《办法》第九条所称“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是指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重大科学发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前人尚未发现或尚未阐明。指该项科学发现为国内外首次提出,或其科学理论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主要论著为国内外首次发表;


(二)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指该发现在科学理论、学说上有创见,或在研究方法、手段上有创新;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有重大意义,或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三)得到国内外同行、学术界认同。指主要论著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为学术专著出版,其重要科学结论已为国内外同行引用或应用。


第十三条  省自然科学奖的候选人应当是相关科学技术论著的主要作者,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提出总体学术思想、研究方案;


(二)发现重要科学现象、特性和规律,并阐明科学理论和学说;


(三)提出研究方法和手段,解决关键性学术疑难问题或实验技术难点,以及对重要基础数据的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等。


第十四条  省自然科学奖授奖等级根据候选人或候选单位所做出的科学发现进行综合评定,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评定标准如下:


一等奖:在科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的自然现象、揭示的科学规律、提出的学术观点或其研究方法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和广泛正面引用,对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或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建设有重大影响;


二等奖:在科学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的自然现象、揭示的科学规律、提出的学术观点或其研究方法为国内学术界所公认和正面引用,对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或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建设有较大影响;


三等奖:在科学上取得一定进展,发现的自然现象、揭示的科学规律、提出的学术观点或其研究方法为国内学术界所公认和正面引用,对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或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建设有一定影响。


第三节 省技术发明奖


第十五条  《办法》第九条所称“产品”包括各种仪器、设备、器械、工具、零部件、生物制品(品种)等物质产品以及计算机软件等知识型产品;“工艺”包括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各种技术方法;“材料”包括各种技术方法获得的新物质等;“系统”是指产品、工艺和材料的技术综合。“技术发明”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前人尚未发明或尚未公开。指该项技术发明为国内外首创,或虽然国内外已有但主要技术内容尚未在国内外各种公开出版物、媒体及其他公众信息渠道发表或公开,也未曾公开使用过;


(二)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指该项技术发明与国内外已有同类技术相比较,其技术思路、技术原理或技术方法有创新,技术上有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性能(性状)、技术经济指标、技术水平及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综合优于同类技术;


(三)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指该项技术发明成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第十六条  省技术发明奖的候选人应当是该项技术发明的全部或部分创造性技术内容的独立完成人。


第十七条  省技术发明奖授奖等级根据候选人或候选单位所做出的技术发明进行综合评定,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评定标准如下:


一等奖:属国内外首创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思路独特,主要技术有重大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重大推动作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


二等奖:属国内外首创,或国内外虽已有但尚未公开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新颖,主要技术有较大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较大推动作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


三等奖:属国内首创的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新颖,主要技术有一定创新,技术经济指标接近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一定推动作用,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


第四节 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十八条  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四类,分别是技术开发项目类、科学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类、重大工程项目类和社会公益项目类。


第十九条  技术开发项目,是指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完成具有重大市场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和生物制品(品种)的开发及应用推广的项目。


第二十条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自有或引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服务,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取得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的项目。


第二十一条  重大工程项目,是指重大综合性基本建设工程、科学技术工程和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等项目。


第二十二条  社会公益项目,是指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自然资源调查和勘查、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科学技术普及等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中取得成果并应用推广的项目。


第二十三条  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重大工程类奖项仅授予组织。在完成重大工程中做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等单项科技成果的个人,符合《办法》和本细则规定条件的,可另行推荐省科学技术奖。


第二十四条  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设计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中做出重要贡献;


(二)在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中做出重大技术创新;


(三)在产业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十五条  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等级根据候选人或候选单位所完成的项目进行综合评定,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评定标准如下:


(一)技术开发项目类。


一等奖:在关键技术或系统集成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领先水平,市场竞争力强,成果转化程度高,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对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有重大作用;


二等奖:在关键技术或系统集成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较强,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对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有较大作用;


三等奖:在关键技术或系统集成上有一定创新和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领先水平,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对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有一定作用。


(二)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类。


一等奖:转化的科学技术成果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领先水平,成果转化程度高,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或对本行业科学技术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


二等奖:转化的科学技术成果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先进水平,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或对本行业科学技术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


三等奖:转化的科学技术成果技术上有一定创新和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领先水平,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或对本行业科学技术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


(三)重大工程项目类。


一等奖: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系统管理方面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项目的领先水平,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对本行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


二等奖: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系统管理方面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对本行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


三等奖: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系统管理方面有一定创新,有一定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同类项目的领先水平,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对本行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


(四)社会公益项目类:


一等奖:在关键技术,或系统集成方面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领先水平,已在行业广泛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推动作用;或在普及科学技术方面,在创作手法上有重大创新,在国内有重大影响,内容被广泛认识和接受,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对科普作品创作的示范带动有重大意义;


二等奖:在关键技术,或系统集成方面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先进水平,已在行业较大范围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有较大推动作用;或在普及科学技术方面,在创作手法上有较大创新,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内容在较大范围被认识和接受,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对科普作品创作的示范带动有较大意义;


三等奖:在关键技术,或系统集成方面有一定创新,有一定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领先水平,已在行业一定范围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一定推动作用;或在普及科学技术方面,在创作手法上有创新,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内容在一定范围被认识和接受,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对科普作品创作的示范带动有一定意义。


第五节 省科学技术合作奖


第二十六条  《办法》第九条所称“外国人或外国组织、省外公民或省外组织”,是指在双边或多边国际或国内科学技术合作中对我省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外或省外的科学家、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组织。


第二十七条  被授予省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外国人或外国组织、省外公民或省外组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与我省公民或组织进行合作研究、开发等方面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对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


(二)在向我省公民或组织传授先进科学技术、提出重要科技发展建议与对策、培养科技人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推进了我省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


(三)在促进我省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或省外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并对我省的科学技术发展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第二十八条  省科学技术合作奖不分等级,每年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5项。


第三章 评审组织


第二十九条  省科学技术厅根据初评结果所涉及的学科(专业),聘请有关专家组建当年的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


(一)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二)对省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和异议处理工作进行监督;


(三)为完善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提供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解决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3人、秘书长1人、委员若干人。评审委员由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和综合行政部门的领导组成,其人选由省科学技术厅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专家人选中,省外专家应占一定比例。


第三十条  省科学技术厅根据推荐项目情况,组织专家成立当年的相关奖种评审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奖奖种评审委员会包括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省科学技术合作奖评审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


(一)评审各奖种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二)向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报告评审结果;


(三)研究、解决本奖种评审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省科学技术奖各奖种评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2人,委员若干人。


第三十一条  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和省科学技术合作奖评审工作分为奖种评审委员会评审和奖励评审委员会总评两个阶段。


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和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工作分为初评、奖种评审委员会复评和奖励评审委员会总评三个阶段。


初评工作由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省外具有评审资格的同行专家以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


省科学技术奖奖种评审委员会复评和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总评以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


第三十二条  参加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的专家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二)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本领域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第三十三条  参加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的专家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对候选人和候选单位所完成的项目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严格保守秘密。


第四章 推荐和受理


第三十四条  《办法》第十一条(二)、(三)所列推荐单位的推荐工作,由其管理科学技术的机构负责。


第三十五条  推荐单位和推荐人推荐省科学技术奖应当征得候选人和候选单位的同意,并填写由省科学技术厅统一格式制作的推荐书,提供必要的证明或评价材料;推荐书及有关材料应当完整、真实、可靠。


同一项目推荐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和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励等级不能超过两个或指定推荐一等奖。


同一技术内容不得在同一年度重复推荐参加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和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


第三十六条  凡在知识产权、候选单位、候选人员等方面存在争议并正处于诉讼、仲裁或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程序中的候选项目,在争议未解决前不得推荐参加省科学技术奖评审。


第三十七条  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取得有关许可证的项目,如动植物新品种、食品、药品、化妆品、基因工程技术和产品等,在未获得许可之前,不得推荐参加省科学技术奖评审。


第三十八条  经评定未授奖的省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候选单位,如再次以相关项目技术内容推荐,须隔一年进行,并有新的科学研究或技术创新等内容。


第三十九条  我省公民或组织在国内、国外单独或合作取得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符合《办法》和本细则规定条件的,成果的主要学术思想、技术路线和研究工作由我省公民或组织提出和完成,是知识产权权利人或发明人(设计人)的,可以推荐为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和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人或候选单位。


第四十条  符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