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贵州省财政厅 省地方税务局 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贵州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贵州省财政厅 省地方税务局 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贵州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2016-10-24 黔财非税〔2016〕57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贵州省财政厅 省税务局 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优化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年审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工作的通知》 ( 黔财非税〔2020〕6号规定,有关就业年审和残保金征缴规定与 黔财非税〔2020〕6号不一致的,按 黔财非税〔2020〕6号规定执行

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税〔2015〕72号),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贵州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地方税务局

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

2016年10月2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促进残疾人就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税〔2015〕72号)、《贵州省残疾人就业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保障金是为保障残疾人权益,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缴纳的资金。

第三条  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残疾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的人员,或者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第五条  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第六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依照《残疾人就业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追究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保障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追缴,并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二章  征收缴库



第一节  征收范围

第七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该比例的,应按本办法规定缴纳保障金。

第八条  用人单位将残疾人录用为在编人员或依法与就业年龄段内的残疾人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且实际支付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可计入用人单位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用人单位跨地区招用残疾人的,应当计入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第九条  用人单位安排1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1至2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3级)的人员就业的,按照安排2名残疾人就业计算。



第二节  征收标准

第十条  保障金按上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和本单位上年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之积计算缴纳。

计算公式: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1.5%-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是指用人单位在编职工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人员。季节性用工应当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计算公式为:全年每月用工人数总和÷12。以劳务派遣用工的,计入派遣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以公式计算结果为准,可以不是整数。保障金年缴纳额单位为“元”。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在职职工工资总额除以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计算。

职工年平均工资为实发工资。



第三节  申报征收

第十一条  保障金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县级主管地税机关负责征收。安排有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先到地税登记地所在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审核,再向主管地税机关自行申报缴纳保障金。未安排有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直接向主管地税机关自行申报缴纳保障金。同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配合做好保障金征收工作,及时向当地主管地税机关提供经审核后的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等信息。

第十二条  保障金按年计算征缴,适用直接申报(上门申报)和数据电文申报(电子申报)方式,每年可分两次申报缴纳,每次申报缴纳全年应缴保障金的一半,征缴期为每年5月1日至5月15日和9月1日至9月15日;在自愿的原则下,用人单位可在5月15日前一次性申报缴纳其全年应缴保障金。其中,2016年作为过渡期继续全年一次性征收,征缴期为11月1日至11月30日。征缴期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期满的次日为征缴期的最后一日;在征缴期内有连续3日以上法定休假日的,按休假日天数顺延。

用人单位存续不到一年的,按实际月份计算征收保障金;成立不到一个月的,不征收保障金。

第十三条  在申报时,用人单位应当提供本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人数、经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审核后的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等信息,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主管地税机关依据用人单位申报的相关信息计算并征收其当年应缴纳的保障金。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申报安置残疾人就业信息与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审核提供的信息不一致的,由主管地税机关通知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核实并告知用人单位重新计算申报。

第十五条  保障金征收凭证使用贵州省地方税务局监制的票据。

(一)用人单位以现金、刷卡方式缴纳保障金的,主管地税机关应开具《税收缴款书(税务收现专用)》。

(二)用人单位以银行划缴方式缴纳保障金的,主管地税机关应开具《税收缴款书(银行经收专用)》。

(三)用人单位以横向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划缴方式缴纳保障金的,主管地税机关应开具《税收完税证明(表格式)》。

第十六条  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检查,发现用人单位未申报、申报不实、如实申报但未按规定缴纳保障金、少缴保障金的,应当催报追缴保障金。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的,由保障金主管地税机关在申报期结束后,填列清单提交同级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出具限期缴纳的整改通知,交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下发相关单位责令限期缴纳;对拒不缴纳保障金的,由同级残疾人联合会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节  缴退库管理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缴纳的保障金,按以下比例缴入省、市(州)、县(市、区、特区)各级国库:云岩区、南明区、观山湖区按2:3:5分别缴入省、市、区各级国库,红花岗区、汇川区和其他市(州)所在地的市和区按1:3:6分别缴入省、市(州)、区(市)各级国库,其他县(市、区、特区)按1:1:8分别缴入省、市(州)、县(市、区、特区)各级国库;贵安新区按1:9分别缴入省级和贵安新区国库。

第十八条  保障金预算科目代码为1030218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主管地税机关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征收管理范围、预算科目、预算级次办理保障金缴库、退库。

第十九条  主管地税机关应当严格按规定的范围、标准和时限要求征收保障金,确保保障金及时、足额征缴入库。在保障金征收过程中出现多征、误征等技术性差错以及减免情况需要退付资金的,由原缴款单位向同级残疾人联合会提出书面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将相关资料提交同级主管地税机关开具退库凭证,交同级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办理退库。



第五节  审核认定

第二十条  每年4月30日前为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审核期。其中,2016年审核期为截止10月31日。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须持上年度单位每月职工工资花名册、残疾职工的残疾人证、单位与残疾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合同期在1年以上),为残疾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凭证等资料,到县级主管地税机关所在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审核认定。各种报表以独立核算单位或已办理税务登记证的独立纳税人为基本填报单位,不得以总机构或在同一系统内合并填报。未按期进行审核认定的用人单位,按未安排残疾人就业计算征收保障金。

第二十一条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对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年度监督检查,核实用人单位上年实际安排残疾人数,每年4月30日前将审核确认的用人单位上年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提供给同级主管地税机关。其中,2016年提供给主管地税机关审核信息的截止日期为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