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云南省国资委关于印发《云南省国资委关于促进省属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云南省国资委关于印发《云南省国资委关于促进省属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云国资统财﹝2016﹞77号

各省属企业:


现将《云南省国资委关于促进省属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企业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云南省国资委


2016年3月29日

云南省国资委关于促进省属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稳增长各项决策部署,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稳增长开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 云政发〔2016〕19号)相关要求,紧紧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省属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为全省稳增长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做出贡献,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研究落实政策,助推企业发展。


加大政策研究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云政发〔2016〕19号文和省政府支持省属企业健康发展相关文件的研究力度,结合企业实际,积极争取相关优惠政策及时落地。抓住当前政府大力支持省属企业发展的有利时机,认真梳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根本性、突出性的难题,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争取诸如资源、项目、税费、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二、加快转型升级,化解过剩产能。


紧紧抓住国家去产能相关政策机遇,加快推动省属钢铁、煤炭、有色、化工、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钢铁、有色、化工、建筑施工等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配套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聚集。培育壮大新能源和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拓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旅游、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现代服务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三、推进自主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和升级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加大科技投入,力争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大力推进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和开拓市场能力。对获得国家专利、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技发明奖的企业均给予奖励。


四、推进股权多元化,优化资本结构。


加快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抓住国企改革战略机遇,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包括央企、民企、外资、其他社会资本在内的各类产业投资人、财务投资人及基金投资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扶持基金、社保基金入滇入企,优化企业特别是集团层面的股权结构,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杠杆作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其他经营性资产划拨补充企业资本金。


五、努力扩销促产,促进增收增效。


紧抓市场营销,加大对市场走势的分析研判力度,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差异化战略,抢抓订单,扩大市场占有率。制造类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制定切实可行、灵活有效的营销策略,将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做到以营销为龙头,以销促产;投资类企业努力增加盈利点,拓宽收入来源;建筑施工类企业继续大力开拓市场,探索更加有效的市场营销激励机制;其他企业继续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抢抓市场,增收增效。加大品牌提升力度,争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对获得国优或省优、部优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


六、加强成本管控,实现降本增效。


增强成本竞争意识,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控。建立对标机制,对标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找出差距,尽快完善,促进挖潜增效目标实现。制造类企业降低工艺消耗,实施比价采购,严控成本费用支出;建筑施工类企业加强工程材料、人工管理与控制,减少损耗,严控各类支出,实行同类工程成本比较分析,降低工程成本;其他企业进一步通过对标挖潜,向标杆看齐,完善措施,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七、合理组织生产,努力减亏增效。


做好生产经营的安排和部署,提高运营绩效。制造类企业加强产量、成本、销量、价格及各项费用的联动分析,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按照产品边际贡献大小弹性安排生产进度与计划,通过产能调度、节能降耗等多种途径实现减亏扭亏;建筑类企业加强现场管理,优化项目资源配置,提高单项工程效益;其他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安排,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转,努力实现减亏增盈。减亏情况将纳入企业绩效薪酬考核。


八、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


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工作,通过发行企业(公司)债券、中票、短融等方式直接融资,通过发行私募债券、利用保险资金和社保资金、融资租赁、信托融资等方式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积极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及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积极开展金融合作,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善融资结构。


九、夯实基础管理,推进集团化管控。


将基础管理工作做细做实,堵住亏损点,减少亏损面。将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标准化,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再造管理流程,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加强集团化管控,强化母公司的职能,不断增强集团公司在战略管理、重大决策、协同支持、资本运作、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管控能力。企业应根据功能定位和发展需要,制定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十、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资金效率。


进一步强化资金预算管理,优化负债结构,不断完善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注重平衡风险与效率的预算管控体系。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客户进行分类,实行信用评级,落实催收责任,确保货款及时回笼,降低坏账风险,减少坏账损失。加强对外借款的清理催收,加快现金回流,严格控制向集团外单位出借资金和提供担保。加强存货管理。制造类企业应合理确定原材料采购批量,尽量减少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其他企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