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全文废止】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全文废止】
毕府办通〔2016〕54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及公布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 ( 毕府发〔2020〕6号规定,全文废止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毕节市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第一届人民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8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毕节市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 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 ( 毕府发〔2015〕12号的文件精神,强化平台建设,细化责任分解,全面推动试验区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积极抢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全国、全省大力发展“互联网+”的重大机遇,把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作为试验区“扬主题、建高地、促转型、奔小康”,全面打造试验区改革发展升级版的重要战略选择,充分发挥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依托试验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把电子商务发展作为试验区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新名片,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坚持政策扶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推动,努力探索一条具有试验区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之路,为试验区“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贡献新的力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规划的指导作用,通过制定宏观规划,协调组织制定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优惠政策,帮助协调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加强政策扶持、做好电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及投融资支持,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为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坚持企业主体的原则。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导向,运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和鼓励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业务流程,以技术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实现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发展。

(三)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要紧紧围绕毕节农特产品、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做文章,充分依托“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品牌的推广宣传,重点打造适合网络销售的大方天麻、黔西黄粑、金沙禹谟醋、毕节荞醋、织金竹荪、纳雍高山茶、赫章核桃等农特产品网销品牌。以乡镇、村为节点,大力培育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产业,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电子商务建设,着力打造“毕节产”农特产品互联网市场品牌,努力实现每一个乡(镇)、村都能拥有一个市场潜力大、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四)坚持示范带动的原则。要大力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带动工程,通过打造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培育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网(站)店,同时,积极申报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工作的开展,推动电子商务在各领域的普及、推广应用。

三、工作目标

坚持以培育网销龙头企业、打造电子商务平台、深化电子商务应用为重点,加强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到2018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80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60亿元,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达3000个以上,电商服务站点村级覆盖率达80%以上;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00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力争网络购物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40%以上,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达4000个以上,电商服务站点村级覆盖率达100%,电子商务在旅游、百姓生活服务方面的网上办理和应用普及率达80%以上,电商平台、骨干企业、特色网商协调发展。

四、重点任务及分工

(一)实施电商配套设施提升工程

1.加快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市级快递行业中转枢纽中心,各县(区)建设县级快递分拨中心,扶持具有综合落地派送业务资质的快递公司入驻,促进快递企业集聚发展,切实改变快递行业“小、散、乱”格局,有效提升快递行业配送效率;大力实施“村村通快递”工程,推动城乡快递配送均衡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快递企业延伸乡村配送业务,力争2016年末全市乡镇快递配送100%覆盖,2020年全市建制村快递配送100%覆盖。(牵头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邮政毕节分公司。)

2.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信息基础设施三年会战”、“广电云村村通”工程,以各县(区)城区、乡镇中心区和重点村(社区)及各园区为重点,规划实施宽带提速升级工程;以市区和各县(区)城区为重点,规划实施免费网络全覆盖工程;以边远乡村为重点,实施“村村通宽带”工程。到2016年底,全市建制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60%以上;2018年建制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确保2020年全市实现建制村宽带网络100%覆盖。(牵头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责任单位:市工业能源委、市发展改革委、电信毕节分公司、移动毕节分公司、联通毕节分公司、铁塔毕节分公司、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毕节广电网络公司。)

3.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建设攻坚、县乡道提级改造和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行动计划等工作。确保2017年实现“三通”,即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通客运、通邮。(牵头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扶贫办、市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市邮政管理局。)

(二)实施电商人才工程

1.健全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依托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电子商务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市工业学校等职业院校成立“毕节市电子商务校企合作人才培训基地”,支持毕节电子商务学院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基地,积极引进知名培训机构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化、社会化人才培养机制。市财政从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00万元作为电子商务培训引导扶持资金,支持市级层面电商人才的培训。各县(区)要安排一定的资金抓好电商人才的培训。到2016年末全市至少要完成1000人以上的电子商务领域紧缺人才、实用人才的培训;2018年底完成5000人以上面向农村创业青年、城镇待就业青年、青年学生和生产、流通领域企业负责人的培训任务;2020年完成10000人以上的各类电商人才培训。(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团市委、市妇联、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电子商务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及相关职业院校。)

2.建立电商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2016年内市、县(区)要完成电商人才引进规划和实施方案;从2017年起按程序提交当年引进高端电商人才计划数量,确保到2020年全市引进高端电商人才数量达到100名以上。(牵头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人才办。)

(三)实施农特产品提升工程

1.加快建立“毕节市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依托“毕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监管信息平台”“农业大数据平台”,为全市农特产品的检验检疫、质量监管、信息采集、大数据分析、质量追溯等提供有效帮助,为本地农特产品开展认证和追溯工作提供技术手段和信息支撑,进一步推动本地农特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2016年底完成“毕节市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方案的制定和申报工作;2018年建成“毕节市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健全完善食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疫、质量监管和质量追溯等工作机制。(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毕节办事处、市质监局、市畜牧水产局、市扶贫办、市工商局、市卫生计生委、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2.推动本地农特产品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步伐,大力发展农业板块经济,着力培育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其对接电商、对接市场、组织农户等各方面的能力。2016年新建5个以上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2018年达到20个以上,2020年达到5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市畜牧水产局、市扶贫办、市民政局。)

3.打造本地优质农特产品品牌。不断强化企业品牌的培育、创建、整合工作,坚决防止品牌杂乱和无序竞争。坚持重点发展蔬菜、茶叶、中药材、经果林、畜禽等特色农产品,以生态、绿色、有机为战略方向,着力打造一批农产品重点品牌。2016年,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个以上、绿色认证2个以上、有机产品认证2个以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1个以上;培育10家以上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组织获得“乌蒙山宝·毕节珍好”优质农产品的企业参加国家及各地的农产品重大展会、交易会等,不断提高“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公共品牌知名度。(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扶贫办。)

(四)实施青年电商创新创业工程

各县(区)要设立青年电商创新创业资金,通过实施“青年创业带富”工程、“万名大学生创业计划”、“雁归兴毕返乡青年创业就业行动计划”、组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等,积极探索政企合作、政校合作模式。通过开展青年电商创业就业培训、青年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的孵化扶持等,加强对青年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市级每年从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00万元支持青年电商创新创业。2016年,完成1000人的高校毕业生、农村青年及创业致富带头人等电商创业技能培训任务,举办1次以上的青年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帮助200名大学生(青年)实现电商创业就业,依托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建设毕节市青年创业交流示范中心或引导成立毕节市青年创业者协会等;到2018年实现每年2000人的电商创业技能培训,帮助500名以上大学生(青年)实现电商创业就业,依托毕节市青年创业交流示范中心或毕节市青年创业者协会,每年举办2次以上的青年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到2020年达到每年培训5000人次,帮助1000名以上大学生(青年)实现电商创业就业。(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工商局、市妇联、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市工业学校。)

(五)实施妇女电商创业就业工程

各县(区)要设立妇女电商创业就业资金,开展妇女电商创业就业工程活动和创建“巾帼”电商示范基地、电商示范点等方式,扶持引导妇女开展电商就业创业。市级每年从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00万元给予扶持引导。2016年举办1次以上“巾帼”电商创业者(户)评选活动,创建“巾帼”电商示范基地1个以上,妇女电商创业就业电商示范点5个以上,组织或举办1—2期100人以上的电商知识培训班,引导扶持妇女电商就业50人以上;2017年实现每年举办1次以上“巾帼”电商创业者(户)评选活动,培育妇女电商创业就业电商示范点达到50个以上,每年培训妇女电商创业人员500人以上,引导扶持妇女电商就业200人以上;到2020年,培育“巾帼”电商创业者(户)达到200人(户),培训妇女电商创业人员达到5000人次,引导扶持妇女电商就业达1000人以上。(牵头单位:市妇联;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工商局、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市工业学校。)

(六)实施电商扶贫工程

依托扶贫项目,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参与发展电商产业,通过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助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鼓励县(区)扶贫资金依法依规用于发展电商工程,采取直补、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用于村级电商服务站点(体验店)建设、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扶持贫困户上网或农特产品上网销售等,推进电商扶贫工作开展。各县(区)每年要安排一定的扶贫资金建设5个以上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店),扶持2个以上的农特产品上网销售,举办1—2期100人的农村电商实用人才培训班。(牵头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财政局。)

(七)实施电商应用提升工程

1.加快电子商务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通过搭建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大力推介毕节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