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全文废止】
筑府发〔2015〕35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部分规范性 文件和公布继续有效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 筑府发〔2018〕2号)规定,继续保留
USHUI.NET®提示:根据《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公布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 筑府发〔2020〕19号)规定,全文废止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
《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2015年10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
根据《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 (
国发〔2015〕24号)、《
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
》 (
黔府发〔2015〕28号
)的要求和全省电子商务发展大会的会议精神,为促进全市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积极抢抓流通方式变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全国、全省大力发展“互联网+”的机遇,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贵阳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选择。当好全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火车头”、“发动机”,引领全省大力打造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贵州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充分发挥全市的大数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系统谋划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全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全国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城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地域优势,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贵阳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新名片。
以大力转变流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产业电商化为路径,以环境营造和政策扶持为支撑,以电商产业化为目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推动,探索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符合省会城市市情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打造电子商务发展“贵阳模式”。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各级区(市、县)要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切实加强统筹领导,把电子商务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由各区(市、县)主要领导亲自抓。做好顶层设计,在政策保障、配套服务、氛围营造等方面全力支持电子商务建设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大胆投入、大胆创新、大胆发展。
2.因势利导,突出特色。坚持规模化发展、集成化服务、生态化聚集,根据城市和农村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发展城市电商、社区电商、农村电商。支持有产业、区域优势的区(市、县)特性发展,打造电子商务功能园区;培育集商品贸易、物流配送、金融链条于一体的多功能、多业态电子商务应用园区。
3.全面推广,示范带动。坚持全民动员、全面参与,把城市、农村、社区和工业、商业、农业等各条各块、各行各业、各层各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全面推广普及电子商务应用。支持国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发展壮大、扩大影响,进而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链,在全省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4.资源整合,城乡一体。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政府资源、行业协会资源、企业资源,整合各部门资源,持续推进网商聚集、服务聚合、创新聚合,努力实现“1+1>2”的效应。积极开展智慧商圈、电子商务进社区示范工作,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疏通电子商务上下行通道,建设符合省会城市城乡一体同步发展的电子商务模式。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1.打造一个品牌载体:由政府主导,通过整合全市农村、城市各类线上线下社会资源,聚力打造一个覆盖全市、统筹城乡、“天地人”三网合一的全域电子商务网络“贵电商”品牌载体,形成贵阳大型本地化资源对接性开放平台,实现与各类电商平台无缝对接、开放性合作。
2.建设一个网络体系:建设和完善“标志标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溯源追踪统一”的市—区(市、县)—乡(镇)、社区—村(居)服务网点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系统,实行形象管理“五统一”:统一店铺标识、统一装修方案、统一设施配备、统一人员培训、统一品牌管理,形成“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双向互动的诚信可追溯的电商网络体系。
3.形成一套标准:根据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基础,制订《贵阳市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建设标准》,市、区(市、县)、乡(镇、社区)、村(居)各级电商服务网点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设计建设。
4.取得明显实效: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高度渗透融合,对产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培育一批上规模、广辐射的电子商务本土企业和平台。城乡电子商务一体化发展明显,城市社区电商、智慧商圈功能齐全,市民生活更加便捷,农村电商上下行渠道畅通,电商成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主要流通通道。逐步将电子商务产业打造为我市促进GDP增长、税收增加、扩大就业及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初步建成西部地区产业集中度较高、市场辐射力较强的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城市。
(二)年度目标
1.2015年:是贵阳市电子商务大规模发展元年以及贵阳市电子商务顶层设计年和基础建设年。基本完成“贵电商”全域电商平台网格化建设,各区(市、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产业基地、产业楼宇及乡镇、社区,村居服务网点网络体系基本建成,初步具备电子商务上行、下行基础功能。初步建成1个省、市、区三级共建电商聚集示范区(白云区),9个区(市、县)级城乡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4个特色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建设173个乡(镇、社区)电商便民服务中心店,910个村级农村电商便民服务点;发展5个电商创富示范村和3个城市智慧商圈。
2.2016年:是贵阳市电子商务发展功能提升年。“贵电商”全域电商平台与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本土微平台实现全面对接,功能不断优化,影响力、辐射力不断扩大,成为贵阳市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载体。各区(市、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产业基地、产业楼宇及乡镇、社区,村居服务网点功能特色显现,聚集效应突出,贵阳市成为贵州省电子商务聚集中心和服务中心。
3.2017年:是贵阳市电子商务发展品质服务优化年。“贵电商”全域电商平台不断与跨区域、跨境平台融合对接,成为辐射全省、影响西南的大型资源对接性开放平台。全市电子商务行业服务和品质不断提升,各区(市、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产业基地、产业楼宇及乡镇、社区,村居服务网点不断融入文化性、体验性,逐渐成为区域生活品质商业文化中心,电商产业化带动明显,电子商务弯道取直、后发赶超“贵阳模式”初步形成。到2017年底,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应用电子商务完成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0%以上;实现全市各类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85%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整合全市力量,构建良性电商发展促进机制。
1.搭建平台,构建网络。一是市级政府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各部门行政资源、龙头企业资源、优质平台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无缝连接。充分利用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市农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委群工委、市供销社、市气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部门资源,联合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便利店、取奶点、粮油配送点、报社配送点、彩票销售点、“农经网”、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供销E社、邮政网点、远程教育点等实体网络,以市供销集团为主体,打造“贵电商”城乡一体化电子商务平台载体,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通道,形成“天地人”合一的一张网,并加快与知名大电商平台嫁接合作。二是区(市、县)做好网络搭建。集中资源力量建设各区(市、县),乡(镇、社区),村(居)各级电商服务站点。建好区(市、县)级运营服务中心,做好区域范围电子商务服务。加强乡(镇、社区)一级电商上下行枢纽能力建设,研究解决物流、仓储、咨询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制约和瓶颈,尽快打通上下行通道,为乡(镇、社区)电商经济发展夯实基础;强化村(居)一级上下行终(始)端的组织服务工作,大力将村组、小区点发展成为电商的混合型中心,作为全功能服务单元,强化收、发、转的组织服务功能。
2.建立健全投融资支持渠道。整合市发改、商务、农委、工信、供销、工商、人社等部门专项资金,组成多部门、多渠道、多层级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资金池,与市场化方式相结合,统筹支持全市电子商务及相关产业发展。建立贵阳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鼓励各类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投资于全市电子商务企业。鼓励贵阳银行、贵阳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开发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金融产品,加大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融资支持。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电子商务上下游企业发展。引导各类融资性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担保。充分利用“3个20万元”微企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电商企业进行扶持。
3.加强人员培训。依托省内现有高校资源,探索建设贵阳电商大学,组织全市范围的大规模人员培训。实行分类培训。一是培训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要将电子商务培训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实行分级培训,2016年地厅级、县处级、乡科级干部培训率达到100%,确保人人懂电商、个个会网购。其他干部培训率达到80%。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力争在市属高校、职业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并加强与电子商务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健全网络经济高端人才、专业人才、应用普及人才等培训机制,建立培训基地,配套建设电子商务创业中心,力争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链条。三是加强电商从业人员和农村电商能人培训。各区(市、县)要拟定专门计划,明确责任,落实专项经费,对广大企业主、个体经营户、社区居民、大中专职业院校毕业生、农村电商能人、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学生村官等群体开展电子商务理念普及、操作技能、能力提升等培训。以上各类培训每年度各区(市、县)要达到1万人次以上。
4.强化宣传发动。加大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开展电商宣传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五进”工作。利用多种载体平台创新宣传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影响力。鼓励各地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宣传本地电商发展的动态以及优秀电商产品、企业。在市级媒体上设立电子商务专栏性节目和栏目,对优秀电商企业、电商平台、电商能人进行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与创业氛围。运用好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峰会永久性会址落户贵阳的机遇,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我市电子商务知名度。
(二)加强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渗透融合发展,大力促进产业电商化。
1.实施传统企业电商化工程。在生产、流通、金融服务、旅游服务、文化教育等重点领域,大力鼓励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推进网上网下市场渗透融合发展。引导优势企业积极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网上交易平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手段拓宽采购、销售渠道,变革经营方式,优化供应链与价值链。力争在每个行业都有1—2个实现电商升级的龙头企业作示范带动。
2.实施传统商贸市场电商化工程。积极推进“西南商贸城O2O(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正新网上商城”、“黔配网”等本土网络购物平台建设,鼓励引导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中华老字号和品牌专营店等建立网上平台,着力打造一批立足本土、突出特色、面向全省的精品“网购商城”。以花果园、喷水池等重点商圈为核心,以大型商业综合体为节点,大力推进网络街区建设,加快传统商业街区向线上线下互动的“云街”转型发展。鼓励支持连锁超市、便利店等社区商业,充分发挥客户粘性和门店资源优势,打造一批模式创新、服务亲民、便利快捷的“社区网店”。
3.实施社区服务电商化工程。围绕解决民需民求,服务民生,结合智慧社区建设,依托“社区和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等,大力发展餐饮、娱乐、培训、家政、婚庆、旅游、家装、再生资源回收等社区和生活服务电商。积极引导医疗、教育等民生类公共服务上线上网,促进全市民生类公共服务信息公开、服务效能及便民惠民水平的全面提升。整合资源推进便民支付自助服务终端的普及应用,实现水电费、燃气费、通讯费等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电子化。在云岩区、南明区、观山湖区等中心城区开展电子商务进社区综合服务试点和智慧商圈试点工作,打造一批能代表省会城市社区电商综合服务功能的示范社区、商圈。
4.实施农业销售电商化工程。通过建设乡镇、村组电商服务站和电商运营中心,引导电子商务向乡村发展,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利用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工业品、乡村旅游等营销活动,拓宽销售渠道,提升流通效率。同时加强培训,普及农户入网知识,提高运用网络能力,帮助农户应用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