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5年)
黔府办发〔2019〕34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修改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公布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1979—2019年)的决定》 ( 黔府发〔2020〕16号)规定,现行有效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页岩气是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战略能源资源。我省页岩气资源丰富,资源量位居全国前列,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加快推进全省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构建能源供应新格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实施我省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和振兴基础能源产业为主线,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提升全省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页岩气打造成全省天然气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加快形成多气源供应保障格局。
(二)主要目标。以正安、习水等为重点建产区,以道真、桐梓、岑巩等为勘探突破区,以威宁、水城、兴仁、黄平、长顺、务川等为资源潜力后备区。力争到2022年,页岩气探明储量达100亿立方米,建成页岩气年产能达15亿立方米、年产量达9亿立方米;力争到2025年,探明页岩气储量达500亿立方米,建成页岩气年产能达20亿立方米、年产量达12亿立方米。
二、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
(三)加大勘探力度。在沿河、德江、务川、黔西南、黔南等地实施一批基础调查评价项目。优选页岩气勘查区块,向自然资源部提出页岩气探矿权设置及出让建议,推动加快页岩气探矿权出让速度。加快岑巩、凤冈、道真、桐梓、威宁、水城等页岩气潜力研究区基础地质条件研究和优选评价,取得勘探突破。力争到2020年,获得调查突破区1—2个;力争到2022年,获得调查突破区3—5个,出让探矿权3个左右;力争到2025年,获得调查突破区8—10个,出让探矿权6个左右,为滚动开发页岩气提供资源支撑。(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局。排序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四)加快推进“探转采”。加大正安、习水等页岩气评价突破区开发评价和井组先导性试验,加快勘探和提交资源探明储量报告进度,力争页岩气探明储量到2022年达100亿立方米、到2025年达500亿立方米。加强向自然资源部汇报,推进“探转采”工作,加快取得采矿权证,推动规模开发。(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能源局)
(五)加快产能释放。依托正安、习水页岩气勘探开发重大项目,加快产能建设,将黔北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打造成为全省重点建产示范区,力争页岩气年产能、年产量到2022年分别达15、9亿立方米,到2025年分别达18、11亿立方米。加大岑巩、凤冈、道真、桐梓、威宁、水城等勘探突破“甜点区”的开发力度,尽快形成产能释放,力争到2025年,页岩气年产能达2亿立方米、年产量达1亿立方米。支持页岩气、煤层气及致密气等多气共存区域多气共采,统筹资源开发。(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贵州煤矿安监局)
三、加快页岩气综合利用
(六)完善输出通道。依托中缅、中贵国家天然气干线管道和全省天然气“县县通”工程,结合页岩气产能建设和市场需求,按照整体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规划全省页岩气输出管道建设,将习水—正安—务川—德江天然气管道打造成为黔北页岩气资源输出主通道,确保页岩气就近消纳和余量外输通道互联互通。(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
(七)加快储气设施建设。优化储气调峰设施布局,实现就近液化储存,加快压缩液化储存设施建设,提高全省天然气应急储备调峰能力。到2025年,实现黔北页岩气产业化基地每天100万立方米天然气液化加工能力和3万水立方液化天然气储备能力。(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省粮食和储备局)
(八)加快消费市场培育。鼓励中下游企业优先使用本地区生产的页岩气,加快页岩气在城镇燃气、分布式能源、工业、交通等领域的使用,扩大消费市场。(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
四、加强科技人才支撑
(九)加强页岩气地质评价研究。结合地下储层“地质+工程甜点区”和地面地势特征,深化地质评价技术研究,形成与全省不同页岩气资源成藏机理、富集规律、资源评价与选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科技厅、省能源局)
(十)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攻关。积极探索盆外复杂山地强改造区页岩层钻完井及储层增透技术,形成适合贵州地质构造特征和储层特征的钻井工艺技术系列、钻井液体系、体积压裂装备与施工技术体系以及提高单井采收率技术体系,达到优质高效完成钻井和降本增效的目标。(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科技厅、省能源局)
(十一)探索绿色开发模式。研究复杂山地页岩气水平井绿色开发配套技术,形成页岩气高效清洁开采技术、“丛式井”集约化用地、水污染防控及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数字化气田与信息技术等配套技术和方法。(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大数据局、省林业局、省能源局)
(十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各类科研技术团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页岩气技术攻关,推动页岩气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鼓励企业制定实施人才队伍培育和开发计划,加强校企合作,结合页岩气产业发展需求,推动院校开设专门课程,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