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全文废止】
黔府发〔2017〕31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修改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公布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1979—2019年)的决定》 ( 黔府发〔2020〕16号)规定,现行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修改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 黔府发〔2024〕3号)规定,全文废止。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根据《
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 (
国发〔2015〕71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86号)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一)发挥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主体作用。将知识产权创造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上市后备企业遴选和著名商标认定的重要依据。支持利用专利技术情报再创新,进行专利创业和专利二次开发。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知识产权竞争优势明显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鼓励企业完善职务发明奖励和报酬制度,采取知识产权入股、股权期权奖励、岗位分红等方式,激发研发人员创造积极性。鼓励企业申请注册或通过并购取得境外知识产权。到2020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有效商标注册总量达到10万件,有效著名商标达到1300件,受保护地理标志产品达到230个,作品著作权登记量年均增长10%,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占全省总量的比重达70%以上。(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省工商局、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二)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面向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努力在科学技术前沿领域获取具有战略储备价值的知识产权。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集成攻关,突破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创造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将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纳入到高校、科研院所职称评定指标体系。到2020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过百件的高校、科研院所达到10家,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基本健全。(牵头单位: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贵州科学院、省农科院)
(三)完善知识产权登记和申请注册机制。建立知识产权申请绿色通道,推进专利和商标便捷申请。推动开展集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推进民间工艺品、白酒等重点优势产业快速获权维权。引导企业利用“专利审查高速路”国际合作网络快速获得海外知识产权,为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支持。鼓励企业商标国际注册,支持企业品牌建设。推进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快速登记工作。(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省工商局、省版权局,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农委、省林业厅)
二、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四)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开放利用。加快建设全省互联互通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借助大数据手段和“云上贵州”实现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等基础信息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建立财政资助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制度,推进专利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围绕重点产业、产品或重大项目,推进产业专利分析,提升专利信息分析与利用水平。(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省工商局、省版权局,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农委、省质监局、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五)健全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机制。加强对知识产权代理、评估、交易、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和管理。鼓励发展知识产权运营商(IPO,IP Operater)业态,开展知识产权收储、开发、组合、投资等服务,盘活知识产权资产,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鼓励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试点。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省技术交易市场的知识产权交易功能,通过与全国和各省的互联互通促进知识产权交易。鼓励知识产权持有者采取转让、许可或者作价出资等方式转化运用知识产权。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渠道,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展贷款、保险、财政风险补偿捆绑的专利权质押融资新模式,提高金融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到2020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超过20亿元。(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省政府金融办,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省版权局、贵州银监局、贵州证监局、贵州保监局)
(六)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提质增效。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核心专利。实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计划,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向专利密集型产业集聚。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争创品牌企业、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艺、传统知识的开发利用,推进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50件以上、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10个以上。(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旅游发展委、省工商局、省版权局)
(七)强化知识产权对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的支撑。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试点示范工程,围绕黔酒、黔茶、黔药、旅游商品和特色农产品,推进地理标志申请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在相关电商平台开辟地理标志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专区,扶持培育农特产品区域品牌。开展“商标富农”工作,围绕“五张名片”,打造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贵州品牌”。加快形成并转化应用一批发明专利,加强对大数据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在磷石膏、赤泥、电解锰渣固体废物利用等生态环保领域组织实施专利分析,强化对重大决策的科技咨询作用。(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责任单位:省农委、省旅游发展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扶贫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三、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八)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行动,加大展会和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执法。研究完善保护商业模式、遗传资源等新业态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