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筑府办发〔2016〕1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部分规范性 文件和公布继续有效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 筑府发〔2018〕2号规定,继续保留

USHUI.NET®提示:根据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公布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 筑府发〔2020〕19号规定,现行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公布继续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 筑府发〔2023〕10号规定, 继续有效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 国发〔2014〕4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 黔府办发〔2015〕30号精神,加快我市体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满足群众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围绕“守底线、走新路、打造贵阳升级版”的战略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整合、品牌打造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扩大和提升我市体育产业的内涵及品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积极推动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我市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地户外休闲运动和体育旅游产业。根据各区(市、县)区域分布和优势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指导思想,规划和建设体育产业七大功能区(即城市体育综合服务功能区、竞赛表演功能区、山地户外休闲运动体验区、水上体育运动训练休闲区、户外球类运动休闲区、民族体育旅游体验区、武术运动养生休闲区)。抓住重点、找出亮点、突出特点,做牢基础、做大市场、做强产业、做优产品、建好队伍、搞活机制,初步构建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和我市城市功能定位的体育产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力争用10年的时间,建立与贵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运作规范,具有一定竞争力、影响力和贵阳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

到2018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35%,人均体育面积达1.5平方米,体育消费水平有较大增长,将体育产业的统计纳入全市经济统计当中。

到2020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40%,人均体育面积达1.8平方米,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各区(市、县)均建有“一场、一馆、一中心”(即体育场、体育馆、市民健身中心),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亿元。(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各区〔市、县〕政府)

二、加快体制改革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组建体育赛事企业,举办各类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依法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要积极为各类赛事活动举办提供服务。推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法制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二)创新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在坚持体育场馆公益性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体育场馆设施管理模式,鼓励采取参股、合作、委托等方式,引入企业、社会组织等多种主体,以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参与场馆运营;鼓励有条件的场馆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商贸、康体休闲等多元业态,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市会展办、各区〔市、县〕政府)

三、培养市场主体

(一)大力发展体育培训机构。依托贵阳奥体中心、网球主题公园等大型体育设施,积极创办国家级足球训练基地和中国网球运动队夏训基地;依托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贵阳国际拳击赛季等一些赛事,积极创办足球和拳击等项目培训机构,大力发展我市足球运动,争创足球城市,积极发展校园足球运动。

面向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展不同人群体育项目的技能培训,举办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跆拳道、体操、台球、击剑、武术、健身健美等各类培训班,扶持与培育具有品牌优势和良好效益的体育培训机构,初步形成多层次、高水准、广受众的体育培训市场体系,促进体育消费。

充分发挥各类学校在体育技能培训中的阵地作用,加强与教育部门和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等机构合作,重点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体育文化和技能培训。积极发展各级青少年俱乐部、体育传统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各区〔市、县〕政府)

(二)大力发展体育健身组织。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积极培育和深度开发相结合、放开搞活与规范管理相结合,通过扶持体育社团等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建设,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体育健身市场,使社会体育服务成为体育服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实现与公共体育服务的联动发展;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和普及力度,以社区和乡(镇)为基础,大力构建城市社区文化体育中心、乡村文化体育中心,开展体育文化指导和服务。结合医疗体制改革逐步为居民开展体质测试咨询和健康咨询服务。(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总工会、各区〔市、县〕政府)

(三)发展体育类社会组织。大力培育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类社会组织,加强对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逐步建立以体育总会为龙头,单项协会为纽带,健身组织为根基的社会体育组织体系,有计划地发展企事业、乡(镇)、行政村(社区)等基层体育协会,引导体育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开展体育服务。(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区〔市、县〕政府)

四、扩大市场供给

(一)大力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完善贵阳奥体中心一期配套项目贵阳网球馆、积极推进贵阳奥体中心二期、贵阳网球主题公园等一批大型体育设施建设,建设成为具备承办全国综合性赛事和国际单项赛事的集竞赛表演、体育培训、全民健身、特色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并结合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竞赛项目的布局进行建设;继续推进乡、村两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依托市级、区级体育中心、健身广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区级健身设施等体育设施,打造城市居民10分钟健身圈,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体育设施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健身需求。(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市生态文明委、市教育局)

(二)推动场馆设施开放利用。积极推动全市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行校园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在休息日和节假日实现对外开放,使学校文化体育场地和设施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性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并将开放纳入全民健身工作考评体系。凡是由财政或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建设的乡(镇)及社区体育惠民工程、室外健身场地和健身路径,一律免费使用,并实行属地安全与管理维护责任制。(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区〔市、县〕政府)

(三)充分发挥民族体育的载体。充分发掘“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围绕独竹漂、陀螺、射弩、板鞋竞速等一系列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融合少数民族民俗民风、打造民族体育旅游运动体验区。(牵头单位: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

(四)引进国际、国内重要体育赛事。吸取承办亚冠联赛和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的成功经验,积极举办国际A级足球赛事,大力发展足球产业;依托贵阳网球主题公园的建成,积极创造条件申办全国综合性网球赛事及国际单项网球运动(WTA、ATP)等系列赛事;重点打造“贵阳国际夏季马拉松赛”、“贵阳国际拳击赛季”、利用户外良好的条件,积极申办F3等汽车拉力赛等一批有吸引力的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将体育赛事与旅游宣传促销相结合,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借助贵阳奥体中心等一批已规划建设中的大型体育设施作为中心场馆,整合全市乃至全省的体育场馆资源,积极申办全国性综合运动会和国际性单项赛事。(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各区〔市、县〕政府)

五、促进产业融合

(一)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以创建全国有影响力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名城为抓手,结合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旅游、文化、民宗等部门要加快规划布局以运动休闲、运动观赏、运动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旅游和户外健身休闲业。重点围绕健身养生、极限运动、休闲娱乐,鼓励兴办攀岩、露营、登山、徒步、汽车露营、拓展训练、滑草、山地自行车等户外运动;以运动休闲和健身休闲为主导,重点发展高端户外球类运动项目,鼓励兴办高端体育休闲俱乐部,发展高端体育运动休闲产业;同时依托南江大峡谷、红枫湖、桃源河等有利的自然条件,重点发展赛艇、皮划艇等水上竞技训练和漂流、激流回旋,以及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龙舟、独竹漂等水上运动。共同开发体育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展体育特色旅游、全民健身旅游、赛事专线旅游等服务,推动观光游向体验游、度假游升级。(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市旅游产业发展委;责任单位: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各区〔市、县〕政府)

(二)促进“互联网+体育”的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围绕“贵阳动起来”的目标通过APP线上体育产品预订消费系统,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媒介综合性信息服务互动平台,为市民提供本地的体育用品、体育健身休闲等产品的预订和消费等服务,方便市民获得体育服务信息;依托互联网运用云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