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宁波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甬政发〔2010〕39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宁波市政府继续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 甬政办发〔2016〕175号规定,继续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 甬政发〔2016〕131号规定,(一)删除第二条第一款中的“行政审批是指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的总称。”

  (二)删除第十九条第二款。

  (三)删除第二十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宁波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四月十四日


宁波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强化公共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审批是指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的总称。行政审批服务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审批实施机关),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办理行政审批及相关服务的活动。
宁波市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审批服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行政审批实施机关提供行政审批服务,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公开公正、高效便民原则。
第四条  从事行政审批服务,应当建立便民的场所、透明的环境、高效的机制,实行集中办理、联合办理、统一办理,提高行政效能,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五条  市、县(市)区政府应设立综合行政服务平台,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及相关服务事项(以下简称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名称统一为行政服务中心,其管理机构为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作为本级政府派出的行政机构,代表本级政府对行政服务中心和行政审批实施机关的行政审批服务履行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和考核职能。
下级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接受上级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的指导、协调、管理、监督和考核。
第六条  市、县(市)区政府各行政审批实施机关应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置办事窗口,实行一个窗口对外,集中受理、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
第七条  行政审批实施机关设立的各类办事大厅(办事窗口),应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经同级政府同意确需单独设立的,应作为行政服务中心的分中心接受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的指导、协调、管理、监督和考核。
第八条  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的职责:
(一)会同有关部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行政管理制度,提高行政效能;
(二)会同有关部门对行政审批事项设定、变更、撤销的法律依据和有关行政审批的内容、程序进行审核;
(三)负责组织行政审批实施机关制定行政审批的各项规章制度;
(四)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行政服务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负责对行政审批实施机关行政审批服务进行管理和考核;
(六)负责对行政审批实施机关要求进入或退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提出意见,并报本级政府审定;
(七)会同有关部门办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审批服务的意见、评议、投诉;
(八)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联合办理机制,开展代办服务;
(九)负责为行政服务中心各办事窗口及其工作人员提供行政后勤服务,保障行政服务中心的有序高效运行;
(十)完成本级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  运作机制

第九条  凡涉及经济、社会管理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均应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集中受理、办理;因特殊情况不能进入的,须经同级政府同意。
第十条  省、市垂直管理部门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原则上应纳入属地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
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讯、公交、有线电视等公用事业单位,应将与行政审批相关的服务事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
第十一条  行政审批实施机关应建立“批管分离”体制,对内设机构行政审批职能进行合理整合,设置行政审批处(科),成建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代表本部门履行行政审批服务职能。
第十二条  行政审批实施机关应选派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正式在编人员到办事窗口工作,明确办事窗口及其工作人员的审批权限,启用行政审批专用公章。
第十三条  行政审批实施机关履行行政审批职能应在依法的前提下优化简化流程,缩短办理时限;设立的办事窗口应遵守行政服务中心各项管理制度,依法受理、办理,规范运作。
第十四条  依法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应作为联合审批事项,按照“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内部运作、限时办结”的原则,明确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由主办部门直接受理,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或者组织有关部门实行统一办理、联合办理。
依法涉及两个政府层级审批的事项,应按照依法及简化审批层级和审批手续的原则,下放下级政府实施;依法确需上级行政机关审批的,下级行政机关应简化程序,及时转报。
第十五条  联合审批事项的主办部门由同级政府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确认。
主办部门会同行政审批管理机构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联合审批事项的办理程序及相关制度;受理行政审批的申请并抄告协办部门;采取会审、会签或联合踏勘等形式,征询协办部门意见并作出行政审批决定。
协办部门应遵守联合审批的办理程序及相关制度,按照承诺期限和联审办法参与联合审批。
第十六条  投资主管部门、行政审批管理机构应发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的优势,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和会商会办机制;会同规划、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组成日常工作机构(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促进项目审批环节整体化、审批进度同步化,做好项目审批推进工作,为业主提供联合咨询服务,一次性说明产业政策、规划条件、用地政策、环境影响及其他相关信息;指导业主做好审批各环节所需相关准备和要办理的相关手续,并测算所需的相关费用。
第十七条  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办理密切相关的发改、经委、规划、国土资源、环保、建设、公安、城管、人防等部门应定期就项目审批工作进行会商会审或联合踏勘,同步办理审批事项,缩短办理时限。
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和实事工程项目应配套实施代办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第十八条  市、县(市)区行政审批管理机构应会同有关单位建立代办服务制度,明确代办内容和程序,落实代办责任,形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互动的代办服务体系。

第四章  日常管理

第十九条  行政审批实施机关应当按照依法和精简效能原则,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行政许可事项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