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建设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建筑废土消纳场管理规定的通知
厦建规〔2023〕5号
各区政府,市建筑废土站,各相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废土消纳场管理,规范建筑废土处置行为,维护市容市貌整洁,我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厦门市建筑废土管理办法》《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废土管理的通知》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厦门市建筑废土消纳场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厦门市建设局
2023年5月9日
(此件主动公开)
厦门市建筑废土消纳场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对建筑废土消纳场的管理,维护和改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和安全生产,提高建筑废土再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厦门市建筑废土管理办法》《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废土管理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建筑废土消纳场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符合建筑废土管理相关规划,用于建筑废土消纳的场所。
第三条 建筑废土消纳处置应当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鼓励建筑废土减排,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促进建筑废土综合利用。
第四条 建筑废土消纳场运营按照国家、省、市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第五条 建筑废土消纳推行社会化服务,实行有偿收费。
第六条 建筑废土消纳场应当选择具有自然低洼地势的山坳、废弃石材矿坑等地点,但下列区域不得作为建筑废弃物消纳场的选址地:
(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
(三)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
(四)已明确的地质灾害区;
(五)重要建筑物周边区域、泄洪道及其周边区域;
(六)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外的耕地、城市绿化带、保护林区域、高速公路及城市主干道周边区域;
(七)活动的坍塌地带;
(八)其他依法不能设置固定消纳场的区域。
建筑废土消纳场的选址,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七条 建筑废土消纳场需满足下列日常管理需求:
(一)用于建筑废土消纳的场所在现场完成平面位置放样及高程放样,依据放样位置在场地四周设置标准围挡、大门、场地平面图及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
(二)设置管理房、车辆过水槽、洗车台,硬化出入口道路,配置相应的车辆冲洗设施和设备,在出入口处安装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和规定的电子信息装置,具备防止扬尘和道路污染的设备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做法可参照建筑文明施工标准图册;
(三)具备符合消纳需要的机械设备和照明、消防、排水等设施;
(四)具备建筑废土分类设施设备,对金属、木材等回收利用的分拣设备;
(五)制定完善的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配备技术负责人、持有安全员岗位证书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负责监督场地安全及文明施工;
(六)提供消纳场安全管理专项方案。
第八条 建筑废土消纳场运营单位应当编写安全管理专项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场地概况:平面布置、规模、场地周边环境(含潜在滑动面、不稳定边坡体、存在产生滑坡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以及消纳场弃土达到规定的高度后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稳定状态发生改变的可能性等;
(二)土方回填施工计划并落实技术保证条件;
(三)现场检查验收制度;
(四)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安全保证措施;
(五)必要的技术负责人、持有安全员岗位证书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
第九条 建筑废土消纳场运营单位可以组织专家对消纳场安全管理专项方案进行论证。专家组成员从省、市建设工程专项论证专家库抽取5名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