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工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榕政办〔2018〕13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市属各高等院校,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
《关于加快工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6月29日
关于加快工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工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意见》 (
闽政办〔2018〕9号),进一步推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我市工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促进工业创新发展为主线,以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的工业数字经济,提升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量。
坚持创新引领与融合发展,推动数字技术向工业各领域、各环节渗透,激发工业强劲发展动能。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过34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产值18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数字化转型效果明显,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示范应用加快推进,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到2025年,工业数字经济生态更加完善,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走在全省前列,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深入应用,工业互联网建设全面推进,形成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体系。
二、夯实工业数字经济产业基础
着力电子信息制造业“增芯强屏”和终端产品创新,加快工业软件、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产业化,推动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集聚化发展。
(一)做强做优电子信息制造业
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集聚。积极对接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加快布局集成电路先进制造和特色工艺制造,提升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的总体水平和能力。重点推动已列入国家集成电路“十三五”重大生产力布局的福顺晶圆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已建成的福顺微电子、福顺半导体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进,推动熔城半导体等新增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我市集成电路产业集聚。
构筑新型显示产业链。以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园区为依托,重点推动福州京东方二期柔性面板项目加快建设、福州京东方第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量产,促进东旭光电玻璃基板、嘉捷触控屏等产业链配套项目的共生共赢发展,构筑国内领先的新型显示产业链。
加快计算机与信息通信产业升级。鼓励星网锐捷、新大陆、联迪商用等企业加快计算机外设和网络通信产品的研发升级,巩固提升瘦客户机、金融POS机等终端产品在国内的优势地位。推动与华为公司、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等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发展NB-IOT窄带物联网等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诺通讯智能终端项目加快落地,填补我市高端智能手机生产空白。
壮大半导体照明产业。加强外延片、芯片制造及高性能封装测试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发展中高端、个性化、智能化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和系统。重点引进源磊科技LED封测项目,实现与现有半导体照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推进兆元光电二期项目建设,实现LED外延片和芯片的达产扩能。
打造锂电池产业集群。支持锂电池产业加快发展,依托冠城瑞闽、飞毛腿、旭成科技等企业,打造集电池材料、电池、系统集成、充电技术和销售运营为一体的锂电池产业集群。依托星云电子等企业发展锂电池组检测设备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锂电池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通管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二)创新提升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
积极发展IC设计业。以福州软件园为载体,依托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ICC)、华为云创服务中心、福州软件园基金联盟等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为IC设计企业提供开发平台支撑和资金支撑;培育和壮大一批IC设计企业,加快开发设计多媒体芯片、移动智能终端芯片、数字电视芯片和网络通信芯片。
培育工业高端软件。鼓励软件企业跨界融合,推动基于网络的协同创新,加快工业软件自主研发。促进工业软件企业并购、重组,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榕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和推广工业控制通用技术平台以及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分析、MES、PLM等工业软件。实施工业APP工程,构建工业数据服务平台。
培育壮大动漫游戏产业。依托福州市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和海西动漫创意之都,打造动漫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和动漫游戏人才服务平台、项目选拔平台、国际文创孵化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动漫内容创作、形象设计、版权交易的发展,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本土精品动漫形象和品牌。支持原创动漫游戏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提升软件园区发展水平。推进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建设,按照“一核心、两支撑、多协同”载体建设目标,持续加快福州软件园、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中国(福州)物联网产业基地以及永泰智慧信息产业园(福州软件园永泰分园)的发展,将福州软件园复制拓展至三江口、高新区。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对软件园区范围内企业税收的地方留成,安排一定比例设立园区产业发展资金池,由园区管委会统筹用于产业发展。
支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通过市场开放、资源开发、技术采购、服务外包等方式,吸引知名软件企业和软件企业总部入驻软件园区,支持市内外软件企业深度合作,培育一批“单项冠军”和掌握核心技术的高成长企业。
扶持软件企业做大做强。对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一定规模的软件企业,分档给予奖励;对新取得国家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首次通过CMM/CMMI认证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对获得国家级荣誉的软件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
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将软件业纳入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培育范围,支持骨干软件企业联合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组建软件创新中心,重点培育新大陆牵头组建省物联网智能感知应用创新中心、中海创牵头组建省工业云制造创新中心。支持在软件园区内建设提升一批软件业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完善双创服务体系。
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方式。鼓励县(市)区政府和软件园区管委会参考《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试行)》的人才分类,突出软件行业特点和人才业绩与贡献导向,因地制宜制定软件人才评价标准,2020年12月31日前,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软件人才按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留存部分予以适当奖励。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居住、医疗、子女幼儿园、小学就学提供便利,支持在软件园区内设立优质幼儿园、小学分校(园)。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文广新局、市人社局,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福州软件园管委会
(三)加快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化
壮大传感器与物联网终端产业。以中国(福州)物联网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中国(福州)物联网产业孵化中心和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建设,完善海峡物联网应用促进中心功能。加快发展物联网感知、传输和应用产业,加强与窄带物联网标准制定及芯片设计龙头企业合作,推进高精度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等技术研发与模式创新,建设物联网云创新中心。
促进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创新。加快数据存储、清洗挖掘分析、自然语言理解等大数据技术研发;发展大数据技术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开发行业应用模型,培育数据采集、分析、运营等新业态,探索发展数据流通交易新兴服务。重点支持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联合优势企业打造国家级大数据智库,支持省电子信息集团组建大数据交易中心,争取建成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
完善虚拟现实产业链。加强虚拟现实核心芯片、显示器件、光学器件、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环节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VR产业链延伸,形成涵盖VR软硬件研发、内容运营平台等环节的完整VR产业链。依托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的产业承载平台,开展“中国·福建VR产业基地”建设,形成独具品牌特色的VR创新孵化平台,打造VR产业全国领先的集聚区。
探索区块链技术创新。挖掘区块链技术价值,鼓励企业加入开源社区,利用国际开源技术资源进行再创新,推动区块链在社会治理、资产管理、公示公证、社会救助、知识产权、工业检测存证等领域的应用。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大数据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通管办,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福州软件园管委会
(四)推动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化
加快人工智能芯片与算法研发。大力发展智能芯片,支持新大陆、瑞芯微等优势芯片设计企业开展类脑芯片基础理论、类脑信息处理等前沿技术研究。支持开展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自主决策控制等算法和新算法研发。推动算法创新与芯片设计联合优化,开展针对垂直应用场景的专用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开发基于类脑芯片的智能系统以及AI终端解决方案,促进软硬件协同发展。
实施“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示范工程。支持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优势科研机构,以及雪人股份、海源机械、鑫港纺机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推动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等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鼓励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行业率先推广应用人机协作、数据分析、智能感知等技术,培育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点企业。
实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示范工程。鼓励福建奔驰、东南汽车与人工智能企业开展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推动基于网联汽车的人工智能数据模型研发。依托国家电网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运行监测管理平台,加强网联汽车数据分析模型研发。依托慧翰微电子等车联网优势企业,与上汽、东风等国内外大型汽车集团合作,大力培育新兴的车联网产业。
实施“泛家居+人工智能”示范工程。支持冠林科技、星网锐捷、安明斯等智能家居企业集成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研发高感知、灵敏控制的传感设备和控制系统,提升家居产品的人机对话、行为交互、设备互联和协同控制等智能化水平。加强面向智能家居的生物特征识别、三维扫码、图像感知等传感技术攻关。推动家居智能终端、智能网关等产品研发与应用。
实施“安防监控+人工智能”示范工程。鼓励我市安防企业加强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推动智能安防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面向工业安全、社会治安、自然灾害等领域智能感知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推进智能安防监控解决方案的应用部署。支持开展基于智能视频监控的公共安防区域示范,加快公共区域安防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升级。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三、加快工业企业数字化升级步伐
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渗透和创新应用,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一)推动企业生产数字化转型
深入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在纺织化纤、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优势行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示范项目,加快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深度集成应用,提升制造装备的数控化率和智能化水平。加快“机器换工”和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示范项目建设,力争每年新增2家以上省级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示范项目,到2020年,实施“机器换工”1500台(套)以上。
支持网络协同设计。推动福州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工业企业、软件企业组建跨企业、跨领域网络协同设计中心,构建产业链协同研发体系。支持机械装备、纺织服装、工艺美术等企业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研发设计模式,创建开放式创新交互平台、在线设计中心。支持福耀玻璃、星网锐捷、雪人股份等大中型企业建立协同设计平台,推进工业设计资源网上开放共享。发挥福州软件园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优势,鼓励原创动漫、游戏设计企业将设计服务能力向工业企业延伸,推动工业设计发展。
鼓励个性化定制生产。鼓励新大陆、恒申合纤、中铝瑞闽等企业集成先进制造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利用互联网精准对接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支持高端装备、船舶、工程机械等行业提升高端产品和装备模块化设计、定制化服务能力。支持发展面向纺织服装、建材家居、工艺美术等优势行业的产品在线定制服务,培育个性化定制模式。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福州软件园管委会
(二)提升企业管理数字化水平
引导企业加快导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支持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化纤、轻工食品、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开展贯标工作,打造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新型竞争能力。总结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