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33-3505-7288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全文废止】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全文废止】
威政发〔2016〕21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 威政发〔2021〕11号规定,全文废止

USHUI.NET®提示:根据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废止和宣布失效部分市政府政策性文件的决定》 ( 威政发〔2023〕2号规定,全文废止

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生态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和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战略部署,积极适应大众旅游时代发展要求,强化全域旅游思维,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坚持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提高旅游供给质量效益,开辟旅游业发展新空间,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更加优化,旅游要素配置科学、规划布局合理,构建起点线面相结合、城乡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域旅游供给体系更加多元,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旅游新业态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旅游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全域旅游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旅游智慧化水平大幅提高,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日益丰富,城市旅游功能显著提升;全域旅游管理体系更加科学,旅游市场监管能力显著增强,旅游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全社会文明旅游氛围更加浓厚;全域旅游共享体系更加成熟,旅游创业创新深入开展,旅游扶贫扎实推进,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不断释放,旅游普惠民生成效显现。全市旅游消费总额突破700亿元,接待游客突破5000万人次,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7%以上。

  二、工作任务

  (一)强化产业联动,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供给。

  1.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科学谋划乡村旅游总体布局,加强规划引导,提升乡村旅游战略地位。依托山海林泉等自然资源,规划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区、精品示范村,打造乡村旅游发展综合载体。加大对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古街区、古建筑等的保护。鼓励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土地流转、租赁承包、合资合作等方式,对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实施整体开发。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渔业、林业等产业联动发展,吸引文化创意、商业新业态进入乡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里口山城市山地公园建设,发挥昆嵛山风情文化园、泓泰休闲渔业基地、正华石佛山景区、小石岛等项目辐射效应,带动周边采摘园、农家乐、特色民宿等集聚发展,打造集休闲采摘、生态养生、户外运动于一体的山地休闲旅游带。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指导扶持力度。

  2.着力发展健康旅游。发挥宜居城市品牌效应,着力发展田园度假、生态养生、生态疗养等业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养生养老房地产产品供应体系。依托中医医疗机构、自然疗养区等,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活动,培育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项目。发挥毗邻韩国的区位优势,依托韩国仁川旅游发展局威海医疗观光咨询中心,策划推出医疗观光旅游产品,打造辐射全国的美丽产业品牌。推动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帆船赛、横渡刘公岛游泳邀请赛等品牌赛事融入更多旅游元素。依托半月湾铁人三项赛场、里口山登山健身步道和自行车赛道等户外体育资源,举办春季环海健步走、秋季环海骑行游等特色活动,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

  3.突破发展产业旅游。重点围绕渔具、家纺、食品、保健品、机器人、3D打印等特色工业,以及动漫设计、休闲购物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研发设计、生产加工、产品展示、用户体验等全链条的旅游产品,推出科技体验、养生保健、蓝色海洋、驰名商标等多种主题的旅游线路,为青少年、青年创业者、游客等深度了解制造工艺、生产流程等提供渠道,进一步塑造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宣传企业文化和理念,提高社会认同度。鼓励引导相关企业推出优惠措施,支持旅行社将制造业、服务业特色企业纳入旅游线路。

  4.创新发展红色旅游。依托刘公岛甲午战争陈列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胶东育儿所、沈秀芹纪念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等红色旅游资源,整合打造民族复兴(威海)教育基地,构建甲午战争国殇史、红色胶东革命史和民族复兴奋斗史3个版块,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塑造红色旅游品牌产品。充分利用谷牧旧居、将军碑廊、毛泽东像章博物馆等资源,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丰富红色教育内容,拓展红色旅游内涵。

  5.探索发展新型旅游。推进邮轮访问港建设,完善港口服务功能,加强与国际邮轮企业合作,吸引邮轮来威。依托侨乡号游轮、小石岛游艇码头、金海国际游艇会等资源,优化航线,强化服务,培育近海游轮游艇等休闲产品,打造近海旅游亮点。深度开展滑翔伞、动力伞、热气球、直升机等低空飞行体验项目。围绕海滨休闲、乡村旅游、山地运动等主题类型,加快推进规范化、标准化营地建设,大力发展自驾车、房车旅游。

  6.打造四季全时旅游。加大冬季旅游产品、晚间娱乐休闲项目开发力度,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充分挖掘天鹅湖、温泉等旅游资源,开发“观天鹅、泡温泉”旅游系列产品。积极引进高档次滑雪旅游项目,提升山泰滑雪场、威虎山滑雪场等经营水平,策划推出登山滑雪旅游产品。有效整合年节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各类资源,进一步丰富“好客山东贺年会”等旅游节庆活动内容。引导旅游企业推出淡季旅游优惠政策,提高游客淡季出游的积极性。推动旅游与休闲购物深度融合,积极将成熟的工业产品纳入到威海特色旅游商品体系,提升“礼尚威海”旅游商品影响力。依托韩国商品交易中心、韩乐坊等,打造韩国购物聚集区。依托威海品牌地产品展销中心、九龙城休闲购物广场等,深入挖掘本土美食、名优特产,加快打造集特色餐饮、旅游购物、晚间休闲于一体的集中消费区。

  (二)推动转型升级,壮大全域旅游市场主体。

  1.提升传统景区品质。发挥刘公岛、华夏城、成山头、赤山、大乳山等重点景区的核心引领作用,强化与周边乡村旅游、度假酒店、商业街区等资源的协调整合,构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品质观光旅游区。加强品牌策划、产品创新,将刘公岛、好运角打造为“仙境海岸”旅游目的地核心吸引物,增强全域旅游核心竞争力。鼓励引导景区向个性化、特色化和综合型发展,加快推进圣经山、槎山、岠嵎山、正棋山、威海休闲植物园等景区开发建设,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旅游综合体项目。支持旅游企业提档升级,积极推动华夏城、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创建5A级景区。积极推动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景区营销、管理、服务等智慧化水平,实现景区实时监控、免费WIFI全覆盖,打造全域旅游先导区和示范区。

  2.完善住宿服务体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以品牌饭店为龙头、星级饭店为主体、经济型酒店和特色民宿为补充的住宿服务体系。优化星级饭店结构、档次与空间布局,积极培育引进知名品牌饭店、特色连锁酒店,引导旅游饭店向集团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适应自助游自驾游需求,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文化浓郁、管理精良的主题酒店。鼓励利用自有或租用农村房屋、院落和承包的山水林地等,发展精品民宿、家庭旅馆、乡村客栈等业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3.推动旅行社创新发展。引导旅行社快速转变经营思路,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大力引进优质外资旅行社,鼓励符合条件的旅行社申请出境组团社资质,支持旅行社开展外国人驾乘自备交通工具来华旅游业务,吸引外国人从威海入境自驾游。加强旅行社等级管理,支持旅行社实行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旅行社组建旅行社企业集团,在国内外重点客源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大力发展智慧旅行社,深化与携程网、途牛网等国内重要旅游网络营运商的合作,为游客提供交通、住宿等网络化服务。积极推动旅游企业经营国际化业务,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入境客源输送能力的旅游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国际旅游交流合作,切实提升国际游客接待能力。

  (三)加强服务配套,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

  1.推动旅游交通全覆盖。进一步优化航班航线,加密重点客源城市、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航班。完善全域路网建设,打造滨海旅游景观公路,将经区至荣成段建成示范路线,并逐步扩展到滨海路全线,提升旅游观光效果。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出租车智慧水平。优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和重点加油站点旅游服务功能,将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为旅游形象展示窗口和自驾游集散咨询中心。畅通跨区域旅游通道,加快推动机场、车站、码头与主要旅游区交通无缝对接。加强公路两侧绿化,完善驿站、营地等设施,构建风景廊道,打造自驾游产品。根据自驾游、自助游需求,合理设置旅游引导标识,完善旅游交通配套标示体系。

  2.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全覆盖。统筹考虑居民休闲和游客体验的需求,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参与公共服务,着力打造主客共享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将城市旅游咨询和集散设施建设纳入全域城市化发展统筹考虑,实施同城化规划设计。建立健全市、县两级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在主要交通枢纽、商业中心、重点景区及旅游度假区等建设旅游咨询服务网点,构建三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依托城铁站、威海机场、威海港、汽车站等交通枢纽,配套建设不同规模的集散中心,提供旅游信息咨询、资源展示、产品预订、旅游购物等一站式服务。加快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和改造,到2017年,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厕所全部达到A 级标准。

  3.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全覆盖。建设智慧旅游体系,实现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众创服务、场景化服务、第三方担保支付等功能,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网上服务。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运行监测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客流监测和产业监管水平。推动旅游大数据建设,促进公安、交通等领域涉旅数据共享。推进市民网、市民卡、自助终端等在旅游接待服务场所广泛应用。鼓励旅游企业建设电商平台,开展线上产品直销。

  4.推动旅游宣传营销全覆盖。完善境内外旅游宣传推广体系,加强与主流媒体、知名网站、旅游企业合作等方式,逐步实现旅游宣传营销专业化、市场化。强化与青岛、烟台、日照等城市合作,统筹规划营销,培育打造“仙境海岸”品牌。以高铁沿线城市、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为重点,开展线上线下高铁旅游营销,拉动国内旅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