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来宾市碳酸钙(石材)资源开发利用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来宾市碳酸钙(石材)资源开发利用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来政办发〔2018〕1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来华管理区(来宾高新区)、河南工业园区管委,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驻市中直、区直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到2020年实现碳酸钙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的战略部署,按照“调整矿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总体目标和“项目配资源、资源换产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碳酸钙矿产资源管理与综合开发利用工作,促进我市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

我市碳酸钙(石材)原材料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方解石等非金属矿产,以下简称“碳酸钙矿产资源”。对其加强管理及开发利用,具有促进产业有序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碳酸钙(石材)产业资源保障的外在需求。

随着全市碳酸钙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碳酸钙矿产资源的需求集中释放,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我市碳酸钙矿产资源丰富,但资源利用方式较为粗放,加强碳酸钙矿产资源管理与综合开发利用,可以开源节流,释放和盘活一批资源储量,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二)碳酸钙(石材)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碳酸钙(石材)矿产资源开发是碳酸钙产业基础性、先导性的发展底盘,我市碳酸钙产业发展正向绿色规模化深度转型调整,碳酸钙(石材)矿产资源开发也必须同步转型升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绿色环保的发展道路,提升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能力,培育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和高附加值产品等战略性新兴碳酸钙产业。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市碳酸钙矿产资源粗放开发模式形成的“三废”,压占土地,污染环境,矿山小、散、劣等资源开发不合理现象日益凸显,严重制约我市碳酸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源管理与高效利用,有利于碳酸钙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全市统筹、有序开发、资源增效”的工作要求,坚持“生态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以提高碳酸钙(石材)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和做强做优碳酸钙产业为目标,努力创新资源管控体制机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布局结构,以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促进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有序发展壮大。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机制与规划引领相结合。在尊重市场选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加强碳酸钙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以及整体布局,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引导产业布局趋于科学合理。

2.坚持统筹调控与集约发展相结合。对来宾市碳酸钙(石材)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统一规划,有效整合;对产业发展区位、区域进行科学规划,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基础设施配套的投入效率。

3.坚持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围绕碳酸钙资源基础,明确产业发展时序,促进整体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同时,引导优质要素向专业化、规模化的优质企业和产业基地聚集,采取分步实施推进产业发展,逐步实现发展目标和产业规模。

4.坚持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保护政策,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明确企业是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责任主体。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力争把来宾市碳酸钙(石材)产业建成产品精细化、装备现代化、管理科学化,资源、环境、产业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实现碳酸钙(石材)产值超百亿,建成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来宾绿色发展示范基地,打造西南绿色钙都。

1.资源勘查。摸清全市碳酸钙矿产资源分布、详细储量、品位等级、工业用途等情况,并独立计算出实际可开采利用的资源储量,重点以资源品种、单独区块为单元勘查完成一批可开采利用的矿山资源,为我市碳酸钙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2.资源开发。实现碳酸钙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矿山开采安全有序、生态和谐,基本能够按照绿色矿山要求建设一批“三型”(资源节约型、安全环保型、矿地和谐型)矿山。

3.产业体系。按照非金属矿开采及加工、碳酸钙系列产品和碳酸钙下游加工等“三大集群”的产业发展路径,形成功能性粉体新材料、绿色建材、环保涂料、绿色包装系列产品,打造碳酸钙生产、加工、研发、应用全产业链体系。

4.基地建设。科学实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按规划分区开采,建成一批碳酸钙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基地;加快推进碳酸钙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基本完成五大集聚区(合山市合忻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园、武宣县碳酸钙转型产业园、兴宾区碳酸钙高新材料产业园、来宾高新区绿色建材产业基地、忻城县石材产业园)布局。

三、主要任务

(一)推行资源综合勘查评价。

1.摸清资源家底。尽快完成系统深入的地质勘查工作,摸清矿产的分布、储量、品位、成分、地质条件及工业用途等情况。特别是可用于生产纳米碳酸钙、食品医药级碳酸钙的优质石灰岩(方解石)资源,建立区域矿山资源资料数据库。

2.加快推进优质碳酸钙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工作。按照分级使用、优矿优用原则,在分类分级勘查评价基础上,重点推进优质石灰岩、白云岩、方解石等多用途矿产综合勘查。

(二)推进矿山资源科学开发利用。

1.坚持碳酸钙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原则。全面解决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矿山准入规模低、开采方式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形成集约、高效、协调的开发格局。

2.矿山必须按照经审查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组织生产,建立完整的开拓采准系统,安全措施可靠、环保设施齐全。

3.所有矿山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采出废石、矿山剥离物等应当充分利用,实现矿山生产固体废弃物的零排放,矿山“三率”(即开采回收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达到国家指标要求。

(三)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1.产业配套的所有矿山必须以建设国家级绿色矿山为目标。优化矿山开采设计,按照审查批准的矿山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组织生产。

2.布局矿产采选基地。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主要在资源相对集中、开发利用条件好的地区布局矿产开发,促进大中型碳酸钙矿产地整装开发,深化矿山整合,全力构建石灰岩、白云岩、水泥灰岩、饰面石材和建筑石料矿产采选基地。

3.积极推进碳酸钙绿色矿山建设。选择典型矿山,鼓励支持企业申报实施国家、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示范工程,提高碳酸钙矿山开发水平,树立来宾市碳酸钙全国标杆,打造西南地区绿色钙都。

(四)发展新材料精细化产品。

1.根据资源禀赋、特性,重点发展精细化、专用化、功能化、系列化碳酸钙产品,开发粒径超细化、超纯化、表面改性及复合化、无机纳米和功能性的碳酸钙粉体新材料体系。主要应用于造纸、塑料、橡胶、玻璃、绿色建材、油墨、高端涂料、食品药品等领域,完善和优化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依据精深加工应用分类制定不同产品资源配置条件,通过资源配置引导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推进矿产资源与加工企业、产品市场的循环链接。

(五)拓展碳酸钙应用产业链。

重点发展四大应用产业体系,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发展底盘,延伸发展下游应用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按照“开采-加工-研发-应用”全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

1.绿色建材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一是型材管材,包括塑料用功能母粒,上下水管、电线管、污水管等PVC管材、PE管材、PP管材大口径城市建设用管、塑钢门窗型材等;二是装饰材料,包括建筑摸板、天花板、墙板、墙材、壁纸、楼梯护栏、户外景观设施等;三是板材,包括地板砖、大板、房顶瓦、防火板、家具、人造板材等;四是石材精加工,包括大理石饰面材料、地板、墙材等天然石材产品。

2.环保涂料系列产品。重点发展水性建筑内墙涂料、真石漆涂料、新型纳米纤维液体壁纸、耐磨自清洗高耐候外墙建筑涂料等。

3.环保塑料制品。重点发展工业塑料制品如汽车、电器塑件;农用塑料制品如薄膜;日用及医用塑料等。

4.绿色包装产品。重点发展复合类软包装材料、钙塑包装材料、石头纸包装材料、其他食品、医用级包装材料。

(六)实施资源管控整合储备。

1.实施来宾市碳酸钙产业发展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级勘查专项资金开展碳酸钙矿产资源勘查,市、县两级财政保障依法开展全市碳酸钙矿产资源勘查与综合评价,为碳酸钙产业发展提供资源储备。

2.根据全市碳酸钙产业发展需要和各类碳酸钙矿产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制定碳酸钙产业原料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划定配套的碳酸钙资源保障区域,控制采矿企业数量和总量规模,合理设置矿区与矿权。

3.构建开发利用主体和管理机制,支持政府主导的平台公司,通过收购、合作、控股等市场方式将小、散、劣矿山优化为规模化、集约化矿山企业,促进矿山资源的规模化和有序化开采,实现对矿山资源的梯级利用、优质优用,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4.对不符合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或不符合安全、环保等要求的矿山企业,要加快淘汰或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四、对策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

1.依据《来宾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进一步补充完善《来宾市碳酸钙产业发展规划》内容,明确我市碳酸钙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重点和需要引进的产业或攻关的关键技术。在规划的引导下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碳酸钙矿产资源,坚持开采规模与储量规模和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使企业规模与资源禀赋条件相匹配。

2.坚持资源分级开发分类利用,使不同等级类别的碳酸钙资源满足不同需求,特别是对优质资源要加强保护,深度开发,做到物尽其用。

3.各有关县(市、区)产业规划必须遵循全市的规划布局进行编制,做到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有序推进。按照产业聚集的原则做到各区域专业化分工集约协作,群体优势充分发挥的产业聚集效应。

(二)加强准入管理。

1.制定全市碳酸钙(石材)行业准入条件。制定负面清单,对开采规模、开采方式、安全环保要求、生产加工规模等进行规范,严格市场主体、规模效益、资源利用、工艺装备、安全环保等准入条件并严格执行。

2.规范并从严审批。严格控制矿山生产规模,新建或改扩建矿山必须满足最低准入生产规模,占用资源储量必须与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相适应,鼓励企业联合开办矿山,实现资源开发整合。严格控制碳酸钙矿产资源矿山数量,原则上不再单独设置专门从事原料“开采-销售”企业的矿山,优质碳酸钙矿产资源优先配置给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大型深加工企业。

3.提高开采技术门槛。把采矿技术和分级分类使用作为矿业权审批前置条件和规范要求,鼓励和支持年开采量大和具备分级利用能力的企业实行机械化开采。

(三)强化统筹管控。

1.合理设置矿业权,优化资源配置。在深入开展地质详查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资源统筹、优化配置原则,合理设置新增矿权和优化现有矿权,做好产业发展源头的掌控和规范引导。严格执行碳酸钙矿产资源开发总量控制要求,逐步减少矿山数量,限制开发供过于求、耗能大、污染重的矿产资源。

2.执行分级管理制度,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执行最低准入开采规模制度,根据矿区储量规模核定矿山开采规模与服务年限,遏制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现象。

3.强化碳酸钙矿产资源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实行矿山储量年度动态监测和矿区储量定期核实制度,全面掌握矿山储量利用情况。

4.严格采矿权年度公示抽检,对抽检不合格矿山要责令停产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5.组建体现政府主导的矿业公司或以现有政府平台公司,负责开展碳酸钙资源保障区域内矿山开采权整合、矿产资源管控等相关事宜,统筹碳酸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的治理恢复。

(四)推广先进技术。

1.推动组建碳酸钙产业发展联盟,加强产学研结合,开发碳酸钙产业领域先进生产与利用技术,建设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平台,让有需求的矿山找到适用技术,让先进技术找到适用的矿山。

2.开展绿色矿山、“三型”矿山建设试点,树立资源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