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33-3505-7288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盐政办发〔2019〕18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盐政发〔2021〕17号规定,予以保留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委、办、局,市各有关直属单位:

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承工启农的中轴产业,也是农业循环经济的突破口,更是农民增收的重头戏。盐城是畜牧业大市,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畜产品供给安全、动物防疫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关于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意见的通知》 ( 苏政办发〔2018〕108号)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我市畜牧业绿色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中央、省关于绿色发展总体要求,围绕“三市战略”和“两海两绿”发展路径,以打造长三角地区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绿色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优化区域布局,推进生态健康养殖,促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动物疫病科学防控水平,保障畜产品安全供给,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建立畜牧业绿色发展机制,形成布局合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绿色产业体系,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强富美高”新盐城提供坚实支撑。到2022年,全市畜牧业区域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绿色生产方式基本确立,畜禽产能总体稳定;打造一批部、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和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提高到8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100%,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工作重点

(一)优化调整区域布局。严格执行“三区”划定方案要求,合理规划非禁养区畜禽养殖空间,优化养殖场区布局;按照“种养结合、畜地平衡”的原则,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农民增收和污染治理的要求,科学确定非禁养区畜禽养殖总量、品种和规模,引导养殖密集区向非密集区转移,促进畜牧业区域布局优化调整,逐步形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特色鲜明、规模适度、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布局结构。保持全市畜禽生产能力基本稳定,生猪、家禽饲养量分别控制在1000万头、2.2亿只左右。

(二)严格生态环境管控。按照“三区”划定方案,全面清理整顿不符合规范标准的养殖场户。严格实行“三个一律”,禁养区范围内需关闭搬迁的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依照相关规定一律关闭搬迁到位;限养区范围内一律不再审批新、扩建的养殖场;限、适养区内小型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户)一律治理到位。对畜禽规模养殖相关规划、新建或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和屠宰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环保“三同时”,以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积极开展养殖业调查摸底,实行动态监管,集中力量加大治理力度。到2020年底,小型以上养殖场(小区、户)全部治理完成。

(三)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畜禽主产区的产能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形成优势产业带,打造全国知名的生猪、蛋禽、奶牛等规模集聚的市域优势主导产业;实施错位竞争,提高比较优势,培植特色产业,打造地方草鸡、东台乳猪、阜宁黑猪、沿海山羊等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肉鸽、肉兔、花凤鸡等特色畜禽养殖,满足市场对优质、特色畜产品多元化消费的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对接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畜产品市场和标准,以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为方向,全面推进生态肉猪、地方肉禽、清洁蛋品、优质肉羊生产,着力增加优质畜产品供给,积极打造50万吨优质畜产品供沪基地。

(四)提升绿色生产水平。大力推进规模养殖、生态养殖、健康养殖、设施养殖“四位一体”养殖模式,进一步制定完善生态健康养殖标准体系和规范,全面普及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指导规模养殖场加快标准化改造,推广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设备,加快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畜禽生产水平。完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强海子水牛等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着力引进推广生产性能优越的畜禽新品种,加快推进现代标准化畜禽育种场和扩繁场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提升畜禽良种自给供种能力。加强生态健康养殖场考核评估和动态监管,持续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和部、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到2022年,全市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

(五)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按照“主体多元、合作多样、产业融合”的原则,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广现代化经营新模式。积极发展专业化和农牧结合型家庭农场,鼓励畜禽规模养殖企业、家庭农场之间加强横向联合,建立协会或合作社。推广政府统一规划、龙头企业统一管理、养殖场户参与的畜禽养殖基地“响水模式”。大力发展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培育“互联网+”现代畜牧业;打造社会化服务新载体,鼓励养殖场户主动嫁接大型养殖企业,通过“托管或代养”,构建新型技术服务模式。实施加工带动战略,着力培育一批标准高、规模大、产品新、外向型的龙头加工企业,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和新建一批乳制品、牛羊肉等精深加工企业,迅速增加畜产品加工总量。大力培植畜产品品牌,发挥品牌效益,进一步扩大品牌畜产品的比例。

(六)强化重大疫病科学防控。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体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动物防疫队伍体系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延伸绩效管理,督促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持续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引导基层兽医由兼业式向执业式发展,充实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队伍。科学制定强制免疫计划和实施方案,推进重点动物疫病由“有效控制”逐步向“净化消灭”转变;组织开展流调工作,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免疫措施。全面推行规模养殖场强制免疫“先打后补”,逐步实现养殖场户自主采购、财政直补。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动物疫情预警监测体系,提高监测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完善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市、县、镇三级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提升应急处置疫情能力。

(七)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监管,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兽药、饲料等投入品及畜产品质量监测和风险预警监测,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示范和兽药追溯工作,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管控、水平稳步提升。积极开展动物检疫规范化管理示范县创建工作,发挥“智慧动监”系统优势,推进畜禽产品检疫和追溯体系建设,规范动物卫生证章标志管理和使用。强化生猪调运监管,全面提升活畜禽运输环节生物安全水平。到2022年,全市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

(八)促进畜禽屠宰行业转型升级。根据全市畜牧业生产布局,合理设置畜禽屠宰企业,完善冷链配送体系建设,主动策应非主产区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转移,逐步形成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屠宰加工格局,推动肉品保障由调猪向调肉转变。严格落实屠宰环节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屠宰环节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推进大市区生猪屠宰企业建设。以“五化四有”为标准,深入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推动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牛羊家禽集中屠宰管理,2019年7月1日前完成不合格牛羊家禽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