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昌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昌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宜府发〔2023〕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宜昌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

  2023年7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宜昌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切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宜昌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建设特色突出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一)建设一批重点中医医院。支持市中医医院建设宜荆荆都市圈中医综合诊疗中心,引领区域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支持宜都市、秭归县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责任单位:市卫健委)

  (二)完善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支持市第二人民医院创建全省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创建1至2个省级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诊疗中心。健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西医协同发展纳入公立医院评审和绩效考核。(责任单位:市卫健委)

  (三)筑牢中医药服务基础。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县级中医医院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到2025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实现全覆盖,其中20%“国医堂”成为省级示范“国医堂”。积极创建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责任单位:市卫健委)

  二、发挥中医药促进健康的独特作用

  (一)提升优势病种治疗能力。创建国家临床(中医)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3个、省级临床(中医)重点专科10个,培育一批市级中医优势专科。制定区域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推行中医药综合治疗。做好院内中药制剂快速审评审批服务指导工作。鼓励中医医院开展中医经典病房建设,推行中医夜间门诊诊疗服务。(牵头单位:市卫健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省药监局宜昌分局)

  (二)提升应急救治能力。将县级中医医院急诊科、重症科等纳入当地急救体系统一管理。建设中医药卫生应急队伍,提高中医药参与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能力。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能力建设。(责任单位:市卫健委)

  (三)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标准化建设,实现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全覆盖,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大力普及起居调养、药膳食疗、太极拳等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养生保健方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实现集团化发展或连锁化经营。(牵头单位:市卫健委;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三、提高中医药产业链发展水平

  (一)优化中药材种植养殖。加强对中药资源的有效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建设省级、市级种质资源圃。大力发展道地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规范中药材生产加工、仓储流通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加强有效中药成分含量检测,协同推进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到2025年,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稳定在105万亩左右,其中中药材生态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定制药园覆盖面积达到20万亩,创建中药材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区1个。(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林业和园林局)

  (二)做强做优中医药企业。大力支持中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鼓励支持中医药龙头企业生产的中成药注册上市。加大中医药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峡州本草”公共区域品牌。(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招商局、省药监局宜昌分局)

  (三)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支持建设区域性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和交易中心,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企业,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天麻、木瓜等药材交易市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省药监局宜昌分局)

  (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养生基地、度假区等,建成一批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研发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品牌药膳和养生食品,推进中医药+文化、旅游、养生、养老、食品等融合发展。鼓励企业与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古代经典名方和新药研发。(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林业和园林局、省药监局宜昌分局)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快培养中医药人才。支持柔性引进院士、国医大师等在宜昌开设工作站(室)。加快建设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选拔培养复合型中医药创新团队和100名中青年骨干人才。组织西医学中医培训,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支持三峡大学招录湖北省订单定向中医专业本科生,为本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育人才。支持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增设中医药相关专业,大力发展中医药职业教育,为基层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药人才。(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委人才办、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二)壮大产业技术人才队伍。实施中医药产业链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工程。健全中医药全产业链科技服务网络,建立市、县、乡、村科技服务体系。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产业人才,鼓励事业单位专技人员、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参与中医药产业发展。鼓励协会、合作社等开办中医药培训班,培育一批高素质药农。(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市经信局)

  (三)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落实“两个允许”,深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深化医疗卫生单位职称自主评聘改革,完善以业务能力、工作实绩为导向,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评价特点的评聘标准。按规定放宽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条件。按规定研究建立名中医评选制度,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