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住建规字〔2020〕5 号
各有关单位、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
附件:海口市房地产中介行业信用记分标准
一、海口市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信用记分标准
信息类型 |
序号 |
记分内容或情形 |
记分值 |
良好信用信息 |
1 |
获得省部级行政机关奖励、表彰的 |
+15 |
2 |
获得海口市市级行政机关奖励、表彰的 |
+10 |
|
3 |
获得海口市区级行政机关奖励、表彰的 |
+8 |
|
4 |
获得国家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奖励、表彰的 |
+8 |
|
5 |
获得本地区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奖励、表彰的 |
+5 |
|
6 |
获得银行A级以上信用等级认定、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市级以上著名商标等企业信用认定及质量体系认证记录 |
+10 |
|
7 |
按规定落实网签备案制度,网签业务成交量排名第1-10名的 |
+5 |
|
8 |
按规定落实网签备案制度,网签业务成交量排名第11-20名的 |
+3 |
|
9 |
按规定落实网签备案制度,网签业务成交量排名第21-50名的 |
+1 |
|
10 |
参加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扶贫、捐赠、慈善等公益活动的 |
+8 |
|
11 |
信用等级连续三年被评定为“优秀”的 |
+3 |
|
12 |
信用等级连续三年被评定为“良好”的 |
+1 |
|
13 |
连续1年无有效投诉(有效投诉,是指被投诉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在所涉及的业务中有违法行为或违规行为的投诉),加1分;连续2年,加2分;累计最高不超过5分 |
+1-5 |
|
14 |
每个机构持有房地产咨询资格证、房地产经纪人资格或房地产经纪人协理资格证书的,每增加一位可加0.2分,最高不超过6分 |
+0.2-6 |
|
15 |
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协会认定应当记录的其他良好行为 |
+2 |
|
不良信用信息 |
1 |
未取得营业执照,或超越经核准的经营范围,擅自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的行为 |
-9 |
2 |
未持相关材料到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
-2 |
|
3 |
机构及分支机构变更或者终止,未按规定办理备案变更或者注销手续的 |
-1 |
|
4 |
伪造、涂改、转让、转借职业资格证书和登记证书的 |
-3 |
|
5 |
未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公示按规定应当公示的事项 |
-0.5/项 |
|
6 |
分支机构未公示设立该分支机构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的经营地址及联系方式 |
-1 |
|
7 |
代理销售商品房项目的,未在销售现场明显位置公示商品房代理销售委托书和符合销售商品房的有关证明文件 |
-1 |
|
8 |
为不符合交易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和禁止交易的房屋提供中介服务 |
-10 |
|
9 |
未按规定签订或保存房地产中介服务合同的 |
-2 |
|
10 |
未核实房源信息或未签订书面委托书就擅自发布信息的 |
-5 |
|
11 |
发布虚假信息的 |
-5 |
|
12 |
通过交易结算资金专用账户以外的其他银行账户代收代付存量房交易资金,或者擅自挪用、占用或拖延支付房屋交易资金的 |
-5 |
|
13 |
未实行明码标价,违反规定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 |
-5 |
|
14 |
收取中介服务佣金未出具正式发票的 |
-2 |
|
15 |
未按规定及时上报或漏报业务统计报表及相关材料的 |
-2 |
|
16 |
采取不正当手段恶性竞争,严重损害行业或同行声誉、利益的 |
-3 |
|
17 |
未通知抵押权人,为抵押的房地产提供转让中介服务 |
-3 |
|
18 |
采取隐瞒、胁迫、欺诈、贿赂等手段促成交易 |
-10 |
|
19 |
与一方当事人串通损害另一方当事人利益 |
-5 |
|
20 |
隐瞒真实的房屋交易信息,低价收进高价卖(租)出房屋赚取差价的 |
-10 |
|
21 |
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或者与房地产开发经营单位串通捂盘惜售、炒卖房号,操纵市场价格的 |
-10 |
|
22 |
泄露或者不当使用委托人的个人信息或者商业秘密,谋取不正当利益或给委托人造成经济损失的 |
-10 |
|
23 |
为交易服务对象规避房屋交易税费等非法目的,就同一房屋签订不同交易价款的合同提供便利的 |
-5 |
|
24 |
违规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的 |
-3 |
|
25 |
承购、承租自己提供中介服务的房屋的 |
-5 |
|
26 |
知道或应当知道房地产中介服务人员已受聘于另一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仍然聘用其在本机构中执业的; |
-3 |
|
27 |
允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 |
-3 |
|
28 |
索取合同以外的酬金或者其他财物,或者利用工作之便,牟取其他不正当的利益 |
-10 |
|
29 |
未能如实提供信用档案有关信息 |
-1 |
|
30 |
房地产中介合同约定对委托人显失公平,且对委托人造成实际经济损失的 |
-3 |
|
31 |
交易未成,扣押委托人的相关权证及有关资料的 |
-2 |
|
32 |
未按中介服务合同约定的事项和标准完成服务,收取服务佣金不予退还的 |
-5 |
|
33 |
知道或应当知道房源信息存在瑕疵,仍然接受委托代理转让房地产的 |
-5 |
|
34 |
代理销售商品房未取得房屋预售许可证,或者不符合商品房销售其他条件的 |
-10 |
|
35 |
不配合或拒绝主管部门依法开展工作或拒不执行有关部门作出的已经生效的处罚或限期整改决定的 |
-10 |
|
36 |
违反事先信用承诺的 |
-5 |
|
37 |
其他被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等认定存在违法行为情形的 |
-3-10 |
|
38 |
其他不良信用信息 |
-1-10 |
二、海口市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指标
信息类型 |
序号 |
记分内容或情形 |
记分值 |
良好信用信息 |
1 |
获得省部级行政机关奖励、表彰的 |
+15 |
2 |
获得海口市市级行政机关奖励、表彰的 |
+10 |
|
3 |
获得海口市区级行政机关奖励、表彰的 |
+8 |
|
4 |
获得国家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奖励、表彰的 |
+8 |
|
5 |
获得本地区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奖励、表彰的 |
+5 |
|
6 |
因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或有其他善举受到群众点名感谢或表扬的 |
+1 |
|
7 |
经行政主管部门及协会认定应当记录的其他良好行为 |
+2 |
|
不良信用信息 |
1 |
未按规定在房屋中介合同上签名的 |
-1 |
2 |
未如实提供信用档案有关信息的 |
-1 |
|
3 |
索取合同以外的酬金或者其他财物,或者利用工作之便,牟取其他不正当的利益 |
-5 |
|
4 |
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中执业的 |
-3 |
|
5 |
以个人名义接受委托,提供中介服务,私自收取服务报酬的 |
-5 |
|
6 |
允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 |
-2 |
|
7 |
被有关部门认定,采取不正当手段恶性竞争,严重损害行业或同行声誉、利益的 |
-5 |
|
8 |
未通知抵押权人,为抵押的房地产提供转让中介服务 |
-3 |
|
9 |
采取隐瞒、引诱、欺诈、胁迫、贿赂、恶意串通、恶意降低标准等非法手段承揽中介业务的 |
-5 |
|
10 |
隐瞒真实的房屋交易信息,低价收进高价卖(租)出房屋赚取差价的 |
-5 |
|
11 |
参与违规炒房、囤积房源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 |
-5 |
|
12 |
泄露或者不当使用委托人的个人信息或者商业秘密,谋取不正当利益 |
-3 |
|
13 |
为交易服务对象规避房屋交易税费等非法目的,就同一房屋签订不同交易价款的合同提供便利的 |
-3 |
|
14 |
违规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的; |
-3 |
|
15 |
承购、承租自己提供中介服务的房屋的; |
-3 |
|
16 |
为不符合交易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和禁止交易的房屋提供中介服务 |
-3 |
|
17 |
伪造、涂改、转让、转借职业资格证书和登记证书的 |
-2 |
|
18 |
因违法从业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等过错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 |
-3 |
|
19 |
利用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的便利,收受回扣或者服务报酬以外的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
-3 |
|
20 |
开展业务时,不按规定向服务对象出示有关证件的 |
-1 |
|
21 |
签订合同时使用格式文本,未采取合理方式提请委托人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 |
-1 |
|
22 |
未经过房源信息核验就提供房地产中介服务 |
-2 |
|
23 |
因违反政策规定,被主管部门通报责令限期改正的 |
-3 |
|
24 |
为承揽业务,对服务对象作虚假陈述、承诺的 |
-3 |
|
25 |
未经委托人同意且非为委托人利益,擅自超越委托权限从事业务活动,给委托人造成损失 |
-3 |
|
26 |
违反交易资金监管规定,擅自代收代管存量房交易资金的 |
-3 |
|
27 |
从事“一房多卖”或“一房多租”经纪活动的 |
-5 |
|
28 |
因房地产中介业务行为,一年内受到两次(含)以上行政处罚的 |
-10 |
|
29 |
其他被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等认定存在违法行为情形的 |
-10 |
|
30 |
其他不良信用信息 |
-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