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湘发改环资规〔2022〕126号
信息时效期:2027-03-10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湖南省邮政管理局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湖南省司法厅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南省商务厅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2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
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若干措施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意见的通知》 ( 国办函〔2020〕11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就加强快递行业包装治理,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制定如下措施。
一、主要目标
到2022年底,快递包装领域法律法规标准落实机制进一步完善,快递包装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实施;快件封装操作绿色化、规范化、减量化、循环化水平显著提升,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85%,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95%,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10万个。
到2025年底,贯穿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回收、处置的全链条治理长效机制全面形成,快递包装领域市场主体法律责任和政府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明确;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包装减量和绿色循环的新模式、新业态取得重大进展,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30万个;提前1年实现全省全行业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编织袋全面禁止使用。
二、完善快递包装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
(一)健全法规政策体系。推动制定湖南省促进快递业发展相关条例,明确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回收、处置各环节管理要求。积极参与国家快递暂行条例、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等法规制修订工作,配合完善有关法规政策。推动电子商务、邮政快递等行业管理政策措施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电子商务法、邮政业寄递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有效衔接,全面落实市场主体法律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省邮政管理局、省商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司法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具体落实,以下均需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不再列出)
(二)加强标准化工作。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快递包装材料无害化、可循环快递包装、产品与快递一体化包装、合格包装采购管理、绿色包装认证等重点领域行业标准。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研究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相关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和复审工作。鼓励快递包装产品生产企业参与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和相关领域的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省市场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落实认证和标识制度。落实《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邮政局关于开展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市监认证〔2020〕43号),加强相关部门、认证机构和产品生产企业间联系。宣传贯彻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和可降解包装产品标识制度政策,优化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可降解包装产品标识监管服务。加强对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可降解包装产品标识活动及结果的监督管理和行业采信情况的督促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省市场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
(四)推进快递包装材料源头减量。进一步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塑料胶带。推动一联式电子运单和可循环中转袋的应用,进一步拓展标准化托盘和集装单元器具的应用场景,大幅提升综合使用比例。推行简约包装,在电子商品寄递领域试点推广使用低克重高强度快递包装纸箱和免胶纸箱,大力推广悬空紧固类包装,通过结构优化减少填充物使用。(省邮政管理局牵头)
(五)提升快递包装产品规范化水平。加快推动快递包装应用标准化、系列化和模组化,提高与寄递物品的匹配度。在电商和快递领域,落实全面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溶剂残留等超标的劣质包装和有毒有害材料制成填充物的要求。通过抽样检测、实寄测试等有效途径,对有毒有害的劣质快递包装生产企业、违规使用的电商和快递企业开展联合专项整治。(省邮政管理局、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减少电商快件二次包装。推动电商、快递与制造业在流通包装领域的协同发展,设计并应用满足快递物流配送需求的电商商品包装。鼓励快递企业提供收寄、包装一体化嵌入式服务,在充分考虑寄递安全和商品运输需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一次包装即满足寄递要求。充分发挥我省快递业在服务制造业和农产品电商方面的机制优势,推广电商快件原装直发,推进产品与快递包装一体化,减少电商商品在寄递环节的二次包装。开展快件“着地、抛件、摆地摊”整治工作,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大幅减少被动式二次包装。(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电商和快递规范管理
(七)严格快递操作规范。持续开展《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邮件快件包装基本要求》《邮件快件绿色包装规范》等宣传培训,督促指导主要品牌寄递企业省管中心对照相关规定修订本企业包装操作规范,重点加强末端网点分拣、投递工作流程和封装操作规范。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督促快递企业加强包装操作人员培训,定期开展绿色包装自查工作。(省邮政管理局牵头)
(八)完善快递收寄管理。推动快递企业将包装减量化、绿色化等要求纳入收件服务协议,履行法定义务。对于协议用户提供包装材料的,以书面形式告知封装用品和胶带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加强快递收寄环节管理,依法严禁收寄各类不符合国家规定包装的寄递物品。鼓励电商平台开展绿色消费活动,引导入驻商家使用环保包装材料,提供绿色包装物选择,依不同包装物分类定价,建立积分反馈、绿色信用等机制,引导消费者使用绿色包装。鼓励快递企业主动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包装选项,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省邮政管理局、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全面梳理分析全省快递包装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等全链条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搭建上下游企业的沟通渠道。组织开展快递包装绿色产品研发推介、供需对接活动,建立快递包装绿色产业联盟,推动快递绿色包装产品规模化应用。推动快递企业建立绿色采购制度,重点引导末端网点优先采购使用经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的包装产品。(省邮政管理局、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进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
(十)推广可循环包装产品。深化快递、电商协同,发挥快递包装绿色产业联盟作用,发布产品需求,推广快递包装减量和循环利用的新技术、新产品。鼓励在生鲜同城寄递、连锁超市散货物流中,推行采用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可循环可折叠快递包装、可循环配送箱、可复用冷藏式快递箱,减少一次性塑料泡沫箱等的使用。(省邮政管理局、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培育可循环快递包装新模式。鼓励电商平台选择部分商品种类,设立可循环包装商品专区。推动快递企业、电商企业和第三方机构通过采取信用质押、超期扣款、回投返款等多种模式,逐步扩大可循环包装应用范围。充分利用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等快递末端服务平台,引导有关企业开展系统研发,增加可循环包装回收功能,提高包装回收的有效性和时效性。鼓励快递企业、电商企业、连锁商业机构、便利店、物业服务企业等相关主体合作,创新和丰富可循环快递包装的回收方式,稳步提升回收率。及时总结效果好、成本低、可复制的快递循环包装典型经验,形成示范在全省推广应用。(省邮政管理局、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加强可循环快递包装基础设施建设。各市州要结合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在社区、高校、商务中心等场所,规划建设一批快递共配终端和可循环快递包装回收设施。在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时,支持快递共配终端和可循环快递包装回收设施建设。破解相关设施进社区和公共场所的政策障碍,实行保障设施用地、减免设施场地占用费等支持政策。落实绿色社区创建实施方案,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设施,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明确快递包装在垃圾分类中的具体操作规范。积极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示范申报和创建工作,对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工作推进快的市州争取列入国家示范试点。(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