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关于印发云南省推动工业设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关于印发云南省推动工业设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教育体育、财政、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市场监管、文旅、统计、银保监、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国家税务总局各州、市、滇中新区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各州、市中心支行,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提升我省制造业设计能力,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强省建设,现将《云南省推动工业设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商务厅         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统计局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云南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云南监管局     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云南省知识产权局

 2022年11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云南省推动工业设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工业设计是提升产业链与价值链水平的有效手段,对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家部委的部署要求,加快推动我省工业设计与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工业设计能力与水平,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省委、省政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强省建设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政府引导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增强工业设计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有力支撑制造业向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相结合。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激发企业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形成政府大力引导、市场有效驱动、企业为主体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工业设计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发挥工业设计在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培育新兴优势产业,实现从简单规模、速度扩张到技术、质量、品牌领先转变。  

坚持统筹规划与重点推进相结合。统筹规划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目标与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我省产业优势,确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推进计划,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全面、有序、可持续发展。

坚持工业设计与服务型制造相结合。推动工业设计与企业战略、品牌运营、商业模式深度融合,使工业设计不仅体现在产品上,更体现在研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全流程上,实现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发展。

(三)发展目标

通过设计创新,企业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创建品牌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工业设计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制造业领域设计短板得到明显改善。到2025年底,力争构建1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或公共服务平台;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0家,建成2家及以上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鼓励创建工业设计企业,着力引进国内外一流专业设计机构、设计专家,培育本土优秀设计人才,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工业设计品牌。

二、主要任务

(一)增强工业设计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重视设计创新,加大设计投入,建设工业设计中心。鼓励企业构建“设计+研发+用户体验”的创新设计体系,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企业设立独立核算的工业设计中心或设计院,加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和支持力度,支持申报国家工业设计中心。鼓励工业设计中心在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提升设计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支持创办工业设计企业,开展专业化服务。支持工业企业设计业务外包专业设计企业,整合资源,提升创新效率。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创立自有品牌。支持设计企业参与国内外工业设计重要赛事、重大活动等,提升综合实力。鼓励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和设计师落户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提升工业设计公共服务能力。鼓励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整合设计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建设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搭建开放共享、专业高效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促进设计资源共享、设计人才集聚、设计空间开放共用,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工业设计项目对接、成果转化、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服务。加强与国家和省外优秀工业设计组织合作,通过购买服务或设计成果效益分享等形式,引导制造企业与设计单位加强在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创意设计、生产工艺、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环节的对接与合作,支持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鼓励各州市积极引入设计资源,与本地区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设计成果落地生根,提升本地产业发展水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工业设计服务价值。鼓励制造企业加大对工业设计的投入,支持工业设计企业以订单、契约、股权等多种形式为制造企业提供设计服务。引导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对接合作,大力推广“设计+科技”“设计+工业文化”、“设计+工业旅游”、“设计+服务”等新业态发展。积极推广“互联网+工业设计”,探索建设线上线下开放性共享平台,发展众创设计、众包设计、定制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网络协同设计等新型服务模式,促进工业新产品产值率明显提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仿真、智能控制等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网络设计和智能设计,提高设计协同创新能力和制造效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文旅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校工业设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加强与国内外著名设计院校合作,引进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建设高水平的工业设计相关学科(专业)。强化专业设计人才培养,建设校内外设计实验和实训基地,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工业设计大赛,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视野的设计人才。鼓励优秀工业设计师到高校兼职授课,加大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积极推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支持院士、知名专家在企业设立工作站。开展系列化,多形式的设计培训和国际交流,引进海内外高端设计人才。建立人才交流和激励机制。(省教育厅负责,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配合)

三、工业设计重点服务领域

(一)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先进装备制造 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及节材节能、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创新设计,在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发动机、自动化物流设备、铁路养护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破碎筛分设备、节能环保装备、电力和新能源装备、高原特色现代农机具、智能化大型高效泵、城市排涝装备等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充分运用仿真设计,通过物料供应和生产流程再造,实现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模式,满足个性化、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需求。

新能源汽车 系统集成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技术,在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和品牌推广等环节创新设计元素,不断优化材料与制造工艺,推进绿色环保化,改善行车安全性、乘员舒适性和车身轻量化。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汽车智能化、个性化设计。

生物医药 发展中成药大品种、民族特色药和中药保健品研发设计、包装设计与品牌设计,力争形成一批市场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的产品与品牌。树立通过工业设计提升产品质量的理念,推动医药工业与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和细胞工程、云计算等相关技术深度融合,增强从分子结构到制剂工艺全流程工业设计能力。加强“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接壤国家基于民族多样性的医药产品合作,共同开展研发、应用设计,力争形成一批市场效益高、社会效益好、国际国内领先的高端仿制药、中药和民族药产品。

新一代信息技术 系统集成云计算、计算机软硬件、数据中心、通信传输与网络、互联网、新媒体、终端设备等技术,创新设计理念,整合教育、商务、娱乐等相关领域的商业模式与服务内容,力争形成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与高端产品。利用包括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智能终端等相关技术的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发展互联网设备和智能终端的外观设计,高端软件等的交互设计。

节能环保 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及节材节能、低碳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集成节能减排、污染控制处理、环保生产、云计算、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智能终端等相关技术,力争形成一批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