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33-3505-7288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渝人社发〔2019〕163号

USHUI.NET®提示:根据2020年12月10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废止第九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通知》 ( 渝人社发〔2020〕110号规定,继续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2021年12月29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废止第十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通知》 ( 渝人社发〔2021〕64号规定,继续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废止第十一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通知》 ( 渝人社发〔2023〕8号规定,继续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废止第十二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渝人社发〔2024〕6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局、公安局、财政局,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公安局、财政局,万盛经开区人力社保局、公安局、财政局,各高等学校,人民银行各中心支行、南川支行: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关系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 人社部发〔2019〕72号)精神,现就做好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如下:

一、积极拓宽就业领域

(一)支持多渠道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对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服务项目人员,可通过直接考察的方式择优聘用到服务地乡镇事业单位。对用人单位吸纳登记失业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各类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吸纳登记失业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的,按规定给予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定向就业培训补贴。对登记失业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二)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强化创新创业培训,培训认定一批有企业和高校背景的创业导师,每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创业培训,并按规定给予补贴。在符合学位论文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本科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放宽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对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以及经金融机构评估认定信用良好的大学生创业者,原则上取消反担保。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入乡创业创新,对到贫困村创业符合条件的,优先提供贷款贴息、场地安排、资金补贴。毕业2年内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助。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对优质获奖项目给予大赛补助金。实施“渝创渝新”大学生创业促进行动,对高校毕业生优秀创业项目给予适当资金支持。支持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入驻实体数量多、带动就业成效明显的,按规定给予绩效奖补。

二、大力加强就业服务

(三)深化实名制管理服务。市教委和市人力社保局要在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启动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交接工作,每年7月底前全面完成,并确保高校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完整和信息安全。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服务系统,加强部门间信息协同共享,及时记载就业状况、政策服务落实等内容,实现动态管理。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部门要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实名制登记和就业创业定制服务,有针对性地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见习等服务措施。各高校要持续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等服务,及时通知其参加线上线下校园招聘,各院系也要主动与未就业毕业生联系,推荐岗位信息。

(四)强化针对性职业指导。各高校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对低年级学生着重进行职业生涯启蒙,对高年级学生着重提升职业素质和求职技能。要将组织毕业生参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企业和创业孵化基地(园区)纳入就业指导课程实践,开展模拟求职、现场观摩、职业体验等活动,增强其职业认知和职业能力。人力社保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高校统筹资源,建立职业指导师联系毕业班制度,组建职业指导师资库,为每个毕业班指定一名职业指导师,讲解就业形势、扶持就业创业政策措施、求职创业方法,加强就业观念引导,促进毕业生积极就业、理性择业。对户籍在深度贫困地区的高校毕业生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

(五)着力推进精准服务。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及时向社会发布高校毕业生相关信息,组织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的校园招聘活动。人力社保部门要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实际需要组织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将政策清单、服务清单、服务机构联络清单向毕业生普遍推送。建立我市统一的网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就业信息精准投放,运用大数据技术促进供需智能匹配。对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与高校开展的招聘活动和创业服务,按规定给予一定的补贴。将留学归国人员、港澳台青年全面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同等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作用。健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支持发展专业化、行业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更好满足高校毕业生多元化服务需求。落实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专场招聘、就业创业指导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建立健全人力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