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黄石模具钢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意见【全文废止】
USHUI.NET®提示:根据《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 黄政发〔2019〕22号
)规定,全文废止,
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模具钢生产属于机械铸造行业,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产业,是我市优势产业。为促进黄石模具钢产业提档升级,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模具钢总产量由50万吨提高到150万吨,实现总产值300亿元,中高端产品所占比例由40%左右提高到70%左右,把黄石打造成模具钢之都和模具制造强市,结合黄石实际,按照“规范化、园区化、规模化、生态化、科技化、品牌化”思路,现就加快黄石模具钢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规范化发展。统一规划,扶优扶强,关停并转,延伸升级。一是扶优扶强一批。重点扶持旺成新材料(原武汉重冶大冶分公司)、楠田工模具、新志联、三冶科技、友利特钢等模具钢龙头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力争到2020年,培育年销售额20亿元以上模具钢企业2家以上,10亿元以上3-5家,5亿元以上企业10家。帮助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企业上市。二是整合入园一批。引导愿意联合重组的模具钢企业组建集团公司,进入模具钢专业园区发展。整合重组项目按新建项目要求办理相关手续。三是就地改造升级一批。重点发展模具钢中高端产品,加快淘汰低端产品,推动模具钢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发展。对符合产业政策及《铸造行业准入条件》、规模以上及规模较大的、符合规划选址要求、有合法用地手续的环保违法违规模具钢企业,由企业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责令限期整改,达到整改要求后依法完善相关环保手续。四是引进延伸一批。加大招商引资和本地培育力度,按照“模具钢→模坯、模架→模具制造→模具制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条,着力引进和发展一批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大模具钢产业链延伸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实现黄石由模具钢生产大市向模具钢制造强市转变。五是关停淘汰一批。对规模以下、不符合规划选址要求、没有合法用地手续、环保不达标的模具钢企业,由企业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实施永久关停。
二、坚持园区化发展。全市模具钢产业按照“两主两副”(“两主”即西塞山模具钢产业园和大冶灵成工业园,“两副”即开发区汪仁片和铁山片)进行布局。积极支持西塞山区和大冶市加快建设两个模具钢特色园区,园区实行集中供气和煤改气改电、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模具钢的冶炼和锻打实现专业分工、相对分开、合作生产,轨道连接转运、工序无缝对接。新建模具钢项目,一律入园发展。力争到2020年,西塞山和大冶灵成两个模具钢特色园区的产业集中度不低于80%。在西塞山区规划1200亩(一期)土地,建设西塞山模具钢产业园,创新园区投资和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快和完善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三、坚持规模化发展。模具钢行业准入须符合产业政策及《铸造行业准入条件》,符合园区规划及环评要求。新建的模具钢冶炼项目投资须1亿元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0.5亿元以上),年产能5万吨以上;锻打项目投资须0.5亿元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0.3亿元以上),年规模2万吨以上。
四、坚持生态化发展。在模具钢行业大力推广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研发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支持模具钢企业增加环保投入,新上环保装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推进模具钢产业绿色、生态发展。模具钢企业要依据GB/T24001—2004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实施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0一体化认证,实现绿化、美化、清洁化生产。同时,推进模具钢企业二级或三级安全标准化建设。
五、坚持科技化发展。着力推进技术创新,支持模具钢重点骨干企业建立或升级企业技术中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支持模具钢企业加强与市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共性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快重大装备升级步伐,推广真空炉、液压机等先进设备。推进“两化融合”、智能制造,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六、坚持品牌化发展。按照“共建品牌、共享发展”思路,引导和支持全市模具钢企业发展一个共有品牌,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品标准化水平,同时加强品牌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黄石模具钢品牌,帮助我市模具钢企业扩展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
七、发展行业服务平台。依托新冶钢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特殊钢国家级检测中心,建立模具钢行业标准体系。支持模具钢研究所、模具钢物流贸易中心、合金废钢市场、中国模具钢网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策划建设模具钢质检中心,在项目备案(核准)、资质申请、技术中心等级申报、专项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服务平台大力支持。大力支持模具钢销售、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大专院校、职业学院的合作,建立多层次的模具钢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熟练技术工人、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