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动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服务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动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服务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苏教研〔2020〕6号

各高校: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江苏建设制造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支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部署,推动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加快集成电路领域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和江苏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入推进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引导和推动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聚焦集成电路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和关键难题,深化学科内涵建设,集聚高端人才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我省打造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建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突出需求导向。从国家战略和江苏产业发展需求出发,以集成电路基础前沿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为牵引,注重基础研究,强化贡献导向,加快成果转移转化,努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二是注重产教融合。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加强校企人才供需对接,推动校企共建创新平台,深化协同创新,鼓励跨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完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体系。

三是坚持人才为本。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采取超常规举措,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的集成电路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集成电路产业急需、创新能力强的领军型、工程型人才。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要结合学校现有学科专业基础,主动对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健全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布局集成电路相关学科专业,努力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学科专业体系。要将集成电路相关学科专业纳入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重点建设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和学生实训实践基地,有效提升集成电路相关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

(二)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要统筹利用各类资源,主动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跨国公司合作,加快引进海内外集成电路领域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大对人才引进的经费保障和配套支持力度。要立足学校现有学科团队,强化多学科交叉的人才资源整合,培育组建方向聚焦、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高水平创新团队。要建立集成电路领域产学融合发展联盟,探索制度化的工作模式,形成产学研协同培养人才队伍的长效机制。要从薪酬待遇、职称评聘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建立支持集成电路创新团队发展的激励机制,构建满足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高水平人才队伍。要制订并落实集成电路人才引进和培训年度计划,积极参与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建设,重点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中长期培训。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要面向集成电路产业链,优化招生选拔方式,适度扩大招生规模,科学定制学科专业培养方案,以基础理论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为主干,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并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要优化培养环节,整合培养资源,设立研究项目,推进个性化培养,形成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要主动与集成电路骨干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开展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专项资源库建设,建立任务驱动的校企联合导师团队,强化工程实训实践环节,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一批具备良好科学素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悉跨学科技术开发应用的产业急需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要与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创新主体加强协同互动,加强集成电路领域高层次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基地。组建跨学科科技创新团队,聚焦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新理论、新机理和新方法开展基础研究,针对高端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和工艺技术、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工具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开展集中攻关,努力实现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和产业瓶颈技术的突破。加强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基地等产学研载体建设,促进集成电路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选派 “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等深度融入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