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连云港市物价局等部门​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连云港市物价局连云港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连价医〔2015〕129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连云港市物价局关于公布价格管理业务文件清理结果(第三批)的通知》(连价法〔2018〕132号规定, 保留

各县区物价局(分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参改医院:


现将《连云港市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贯彻落实。


附件:连云港市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连云港市物价局           连云港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连云港市财政局

2015年10月10日



连云港市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实施意见



根据《省物价局、省卫计委、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苏价医〔2015〕234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改革范围

市医改办确定的城市公立医院。

二、改革目标

改革补偿机制,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坚持政府主导,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建立新型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有序解决突出的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矛盾,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

三、基本原则

1、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参改医院药品(中药饮片、医院制剂除外,下同)按零差率销售,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提高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财政投入补偿,并降低部分检验检查价格,保持公立医院人均费用水平相对稳定,总体上不增加患者个人支付的费用负担。

2、分类指导,同步推进。根据城市区域内公立医院不同特点,分类指导,同步实施,各类各级医院之间保持合理差价。县(区)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不得高于二类医院指导价格。

3、动态调整,强化监管。逐步建立有利于费用控制,以合理成本定价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创新举措,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立医院自我约束的价格综合监管体系。

4、统筹协调,配套实施。医药价格改革与医保支付方式、政府财政保障机制、医院运行机制、医疗服务体系、监管机制等改革政策配套实施、统筹推进。

四、主要内容

(一)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取消药品加成。参改医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补偿由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2、合理补偿药品差价。符合价格管理规定的药品差价总额,通过合理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和政府财政补偿。医疗服务项目调价净额不超过符合规定的药品差价总额,两者之间的差额原则上由同级财政给予补偿,并对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医院通过同级财政差别化补偿政策进行平衡,重点向精神卫生、传染类、职业病防治及儿童专科等公立医院倾斜,适当向中医类公立医院倾斜。

(二)优化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1、控制并减少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一是控制特需病房床位的比例,公立医院特需病房床位比例不得超过总开放床位数(不包括加床)的10%,已经超过的,必须降到10%以内。二是取消公立医院部分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停止无陪护理试点,取消Ⅰ级无陪护理、Ⅱ级无陪护理、Ⅲ级无陪护理、心理干预、家庭式陪伴待产等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取消项目的有关服务内容与现行的相关项目归并。

2、优化门诊项目组合。将挂号费、急诊挂号费项目纳入诊察费,不再单设挂号费、急诊挂号费,诊察费中分设西医诊察费、中医辨证论治费、急诊诊察费、住院诊察费。

3、不再区分病房等级。按每间病房的床位数定价,其中城市三级公立医院单间、套间病房床位实行市场调节价。

(三)完善医疗服务定价机制

1、对体现医疗技术和医护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试行目标价格定价。一是提高诊察费项目价格,并根据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拉开等级差价,对只取药及慢性病病人定期检查、不需另外提供新的治疗方案的,方便门诊按不超过2元/次收取或免费;二是提高部分注射、护理等综合服务类项目价格,并缩小Ⅰ级护理、Ⅱ级护理、Ⅲ级护理之间的差价;三是提高体现医疗技术、医疗风险的治疗、手术项目价格,并降低以设备为主的部分辅助操作项目价格。

2、降低部分检验项目价格。降低2006年以来新增的检验项目、国产试剂可以替代进口试剂的部分检验项目及业务量大的部分常规检验项目价格,制定大生化检验、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等常规检验套餐价格,使检验实际价格有所下降。

3、降低部分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取消磁共振扫描(MRI)、X线计算机体层(CT)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导价格上浮15%的规定;降低伽玛刀治疗、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价格;取消检查设备中的螺旋CT超层、透射显像衰减校正加收、使用回旋加速器加收等价格项目。

4、疏导价格结构性矛盾。提高高压氧治疗、部分病理检查等价格明显偏低、影响相关专业发展的项目价格。扶持儿童专科医院和其他医院儿科发展,六岁(含)以下儿童手术项目加收20%。合理拉开等级医院差价,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

5、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发展。提高部分传统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并根据中医技术人员的技术等级,拉开技术等级差价,以指导价格为基础,副主任医师可上浮不超过20%,主任医师上浮不超过40%,鼓励公立医院发展传统中医技术。

(四)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体制

1、部分医疗服务项目实行市定价管理。病房床位费、社区卫生服务及预防保健类、其他医疗服务项目类、物理治疗与康复类、中医诊疗类(不含中医综合)等项目价格由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

2、部分医疗服务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已经形成竞争、社会化服务的精神心理卫生部分项目、中医综合(不含中医辨证论治费)、辅助生殖技术和美容(保健)性质的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公立医院自主制定价格。

3、改革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特需医疗服务项目由省立项,其价格由公立医院自主制定,不再执行备案制管理。

(五)建立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制度体系

1、建立新型医疗服务价格监管机制。一是建立合理的医药价格监测制度,加强对医药费用和价格行为的动态监测,价格会同卫计、人社等相关部门建立对医疗机构收费清单定期抽查制度,形成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的有效监管。二是完善公立医院价格信息公开制度,加强价格、费用、服务量等相关信息公开,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三是加强公立医院内部价格管理,公立医院要按照《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的暂行规定》(卫规财发〔2011〕32号)的要求设置价格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价格管理人员,提高价格政策落实、内部监管等能力。

2、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有利于费用控制的工作思路,建立统一的医疗服务价格成本测算办法和有关费用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变化、人均费用合理增长幅度、财政投入落实情况、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医疗服务项目和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制定或调整,需提前一周公示,并告知价格、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后执行,同时保持价格水平相对稳定,调价周期不少于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