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税费协同共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淄政办字〔2023〕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文昌湖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21〕12号),健全税费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提高税费征管质效,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建立“政府领导、财税主管、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费共治体系;健全税费征管协作机制和涉税费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税源信息的采集度和利用率;提升税费保障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深化大数据应用,不断推进税费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实现“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内容
(一)基础信息共管。采取“综治+税治”网格联动,税收管理员做好税务基本信息采集、税源情况核查、纳税服务推行、涉税问题协调等工作,充分发挥网格员优势,配合做好信息核查、政策宣传等工作,确保涉税事项协同监管全覆盖。(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委政法委等市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税费数据共享。依托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开展涉税费管理信息交换和使用,按照税费数据共享需求清单要求,发布信息资源,确保淄博智慧财税平台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财税部门要加强数据分析和深度应用,根据结果进行税收风险监控、开展纳税评估、强化征管举措,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提交数据运用成果,实现多部门事前、事中、事后联动监管,重要事项及时报告。(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责任单位: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残联,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退役军人局、市应急局、市审计局、市国资委、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医保局、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大数据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淄博海关、人民银行淄博市中心支行、淄博银保监分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三)税费监管共治。各有关部门在办理涉税事项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税费协助事项清单要求,通过查验相关涉税凭证、配合执行涉税事项等举措,在职责范围内协助税务机关做好税费征管工作。积极推进地方石油炼化行业、加油站行业等重点行业的监管。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带头履行依法纳税义务,自觉维护税法刚性。(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责任单位: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残联,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退役军人局、市应急局、市审计局、市国资委、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医保局、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大数据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淄博海关、人民银行淄博市中心支行、淄博银保监分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四)经济财源共建。进一步强化财源联合培育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统筹协作机制,构建多部门、多单位、多机构一站式快速服务通道,坚持“无风险不打扰”原则,减少对财源主体发展的干预,同时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时响应企业诉求,助力企业发展。加强税收政策宣传辅导,提高纳税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办税流程,开展财源精细化分析,推动财源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等市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信用结果共用。完善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合作机制,将纳税信用纳入社会信用体系管理,拓展纳税信用成果应用,税务部门主动公开A级、D级纳税人名单,在企业经营、投融资、评先树优、“两代表一委员”资格审核等经济活动和社会治理活动中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激励和惩戒,在全社会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价值导向。(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税务局等市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服务发展共促。建立以数治税、以税辅政的经济分析机制,为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统合各职能部门的经济数据,构建多部门协同分析体系,开展经济运行和财力收入预测,研究财税政策变化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提升税